一种自动变速器转弯换道工况智能挡位决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6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0845133.8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转弯换道工况智能挡位决策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手动挡车辆的行车数据;S2:对行驶数据进行预处理;S3:对行车数据进行特征拓展,获得信号的一阶与二阶导数特征;S4:计算车辆的行车轨迹,并提取转弯换道信息;S5:选择转弯换道的识别特征,构建车辆转弯换道的识别模型;S6:对行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候选决策参数;S7:评价候选决策参数的重要性,作为换挡决策参数,构建行驶数据集,并去除数据集中的离群点;S8:利用数据集训练网络分类模型,构建换挡规则曲面。本发明建立的转弯换道工况挡位决策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转弯换道情况进行智能的挡位决策,从而适应驾驶员的转弯换道意图和行驶环境的变化。

    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输入电热耦合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450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010772931.9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输入电热耦合模型建立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锂离子电池功率输入等效电路模型;步骤2:模型的参数辨识;步骤3: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功率输入电热耦合模型,在动态工况下模型精度验证;步骤4:将功率输入电池耦合模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仿真模型。本发明给出的功率输入锂离子电池电热耦合模型能准确描述电池动态响应,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模型,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模型精度以及控制策略合理性有重要意义。

    装载机自适应液力机械传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3590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1013011.2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自适应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中间轴、行星排、液力变矩器、能容系数自适应调节装置和挡位变速器,其中液力变矩器和能容系数自适应调节装置分别位于行星排的两侧;行星排包括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和泵轮,中间轴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与行星架连接,太阳轮与泵轮相连,涡轮与输入轴固连;能容系数自适应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回流传动系统的能容系数,挡位变速器与齿圈动力连接。利用能容系数自适应调节装置的速比可调,可调节能容系数的特性,使轮式装载机在行走工况和作业工况铲装不同物料时,发动机与回流传动系统都能达到较好地匹配状态,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基于数据挖掘的自动变速器智能挡位决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40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82192.8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自动变速器智能挡位决策设计方法,包括:采集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在各种道路环境下的行车数据;对采集的行驶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过的行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通过划分各类行驶工况并分别构建挡位决策策略从而获得优秀驾驶员挡位决策策略;选取目标工况下的三个换挡特征,构建行驶数据集,利用一类支持向量机算法检测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并去除离群点;利用Alpha‑shapes算法提取数据集中每个挡位数据的换挡边界点;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对提取的换挡边界点进行拟合得到换挡规则曲面。本发明从优秀驾驶员驾驶手动挡车辆的行车数据中构建挡位决策应用于自动挡车,改善自动挡车对驾驶员驾驶意图和行驶环境的适应性。

    SLAM建图过程中的平面特征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3450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449482.9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LAM建图过程中的平面特征融合方法,属于图像处理领域。步骤为:1)根据车载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分割出不同时刻激光雷达坐标系下的平面特征;2)获取连续不同时刻车载GPS位置和IMU航向角信息,从而得到相对于初始位置的平移矩阵和旋转矩阵;3)将所有激光雷达坐标系下的平面特征信息转换到世界坐标系下;4)针对任意两个不同时刻内的任意平面特征与x‑o‑y平面的交线进行角度大小的计算、特征圆重合度的计算和相对距离的计算;5)删除类中特征的个数较少的类,并对剩余类的特征求对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之后构建出世界坐标系下的全局地图。本发明减少了冗余特征,提高了地图表达的简洁性和构建地图的精度。

    基于六自由度齿轮啮合模型的减速器键合图模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631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154771.5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六自由度齿轮啮合模型的减速器键合图模型优化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建立六自由度的第一级齿轮副啮合动力学模型;S2:建立六自由度的第一级齿轮副键合图模型;S3:推导出第一级齿轮副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S4:建立减速器键合图模型;S5:推导出减速器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S6:对减速器键合图模型的状态方程进行仿真分析,并修正减速器键合图模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建立的齿轮副键合图模型和减速器键合图模型能够准确地分析减速器特性以及其他采用齿轮传动机构的特性,为减速器和其它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输入电热耦合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450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72931.9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功率输入电热耦合模型建立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锂离子电池功率输入等效电路模型;步骤2:模型的参数辨识;步骤3: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功率输入电热耦合模型,在动态工况下模型精度验证;步骤4:将功率输入电池耦合模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仿真模型。本发明给出的功率输入锂离子电池电热耦合模型能准确描述电池动态响应,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模型,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模型精度以及控制策略合理性有重要意义。

    手自一体动力换挡带动力换向传动箱

    公开(公告)号:CN108691978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524730.5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动力换挡带动力换向传动箱,包括依次连接的换挡变速主箱、动力换向装置和换挡变速副箱。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手自一体动力换挡带动力换向传动箱,其结构紧凑,易于装配,动力输出平顺,高使用频率速度范围内具有密集的动力换挡挡位,可有效适应阻力变化,满足功率需求,传动效率高,动力性、经济性好,并能适应自动控制技术要求,配合电液控制系统实现手自一体的控制要求,并且,任意前进挡在传动箱内只经过两级减速,齿轮啮合次数少,机械效率高。

    机械液压双控无级变速器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8494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710292243.0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液压双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的主动带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的从动带轮和卷绕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的传动皮带;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沿靠近主动带轮固定盘的方向对主动带轮可动盘施力;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沿靠近从动带轮固定盘的方向对从动带轮可动盘施力;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安装有液压缸,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主动带轮可动盘抵接。本发明采用机械液压结合方式,实现速比调节,主动带轮的夹紧力主要由第一弹性元件通过机械方式提供,其余部分由液压缸提供,能够减小液压系统的功率消耗,提高传动效率。

    采煤机液压式混合动力截割传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6749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227488.1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煤机液压式混合动力截割传动系统,包括截割滚筒、行星齿轮减速总成、截割电机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总成的动力输出部和截割滚筒传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总成的动力输入部分别与截割电机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部传动连接。本发明中截割滚筒由截割电机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共同驱动,通过液压驱动系统可以调节截割滚筒的转速,从而使采煤机在采掘过程中能更好的控制块煤率和粉尘;液压马达可以以泵的形式工作,当截割滚筒卡死时,截割电机的动力可传递给液压马达,从而可有效避免截割滚筒卡死导致截割电机超载损坏的问题;液压驱动系统还可缓冲采掘过程中的冲击振动,保护截割电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