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6243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93521.8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浆砌废旧轨枕排水沟及其施工方法,根据作业现场情况,采用整根废旧轨枕或切割后的轨枕块修建的排水沟。既可以销纳固体废料,腾空货运资源,优化周边环境,又节约了粗骨料的开采加工,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将排水沟修建采用废弃混凝土轨枕,减少片石或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达到废物利用、绿色节能的目的,降低工程造价。本发明将废旧混凝土轨枕修建排水沟施工更加高效快捷,无需搭设模板等环节,与现浇混凝土排水沟等施工方法相比有效减少施工时间。将废旧混凝土轨枕应用于修建排水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85422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5045.4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叶阳升 , 郭浏卉 , 李泰灃 , 韩自力 , 蔡德钩 , 张千里 , 陈锋 , 王立军 , 李中国 , 闫宏业 , 杜翠 , 朱忠林 , 刘杰 , 闫鑫 , 程智博 , 程远水 , 郭增强 , 邓逆涛 , 王鹏程 , 刘景宇 , 张新冈 , 王蕴嘉 , 刘振宇 , 石越峰 , 吕宋 , 郭惠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浆管和注浆方法,其中,注浆管,包括:多个外管段,多个外管段依次套接设置,多个外管段具有收缩状态和伸长状态,每个外管段上设置有第一注浆孔,第一注浆孔为多个;内管,设置于多个外管段的内部,内管设置有多个第二注浆孔,当多个外管段处于伸长状态时,多个第一注浆孔和多个第二注浆孔一一对应;多个锁定结构,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外管段之间以使多个外管段保持在伸长状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拔管的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堵管或者跑浆、漏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7056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84643.4
申请日:2020-02-1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叶阳升 , 蔡德钩 , 魏少伟 , 石越峰 , 韩自力 , 闫宏业 , 楼梁伟 , 尧俊凯 , 姚建平 , 陈锋 , 庞帅 , 孟晓妹 , 叶晓宇 , 李斯 , 马明正 , 杨斌 , 吕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其中,所述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由上至下包括道砟层、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所述基床表层由上至下由具有承载性和防水性的沥青级配碎石层、填料层构成;所述填料选自铁路Ⅰ型级配碎石、铁路Ⅱ型级配碎石、掺加水泥的铁路Ⅰ型级配碎石或掺加水泥的铁路Ⅱ型级配碎石;所述基床底层由A、B组填料构成。本发明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中使用的沥青级配碎石层可以作为防水层和强化层。此外,所述沥青级配碎石层还可以作为隔离层,可有效阻止路基细颗粒向道砟层转移。本发明提供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通过在基床表层使用沥青级配碎石层来替代部分填料层,可以减小整个基床结构的总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1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97578.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轨道检查仪的轨道信息数字孪生方法,包括:根据线路设计信息构建相应的轨道三维模型;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的轨道检查仪移动检测收集轨道及周边数据;对轨道及周边数据进行高精度里程定位;将经过高精度里程定位的轨道及周边数据与轨道三维模型匹配;基于经过匹配后的轨道及周边数据对应的密集点云数据与轨道三维模型间的差异智能识别轨道异常情况,并将轨道异常情况进行多维表达。还公开了对应的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提升现有的方案中的数据表达形式,提高数据与轨道实景信息的关联程度,将检测数据与轨道模型关联起来,从而解决当前检测过程中历史溯源性不足,综合多种检测结果能力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56699.3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铁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驰 , 李书明 , 郁培云 , 赵鹏 , 谢永江 , 郑新国 , 颜明冬 , 刘竞 , 邓青山 , 李化建 , 谭盐宾 , 葛昕 , 饶云兵 , 石越峰 , 潘永健 , 窦东斌 , 胡家林 , 梁晨 , 杨德军 , 刘相会 , 周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机热导管的严寒铁路隧道洞口自动除冰装置,包括隧道洞顶除冰装置,其包括位于隧道洞顶且与其弧度相适配的冷凝段;基岩地热采集装置,其包括位于隧道两侧的蒸发段,两侧蒸发段的下端均埋入地面以下且置于基岩恒温层中,上端与冷凝段相连通,埋入地面以下的两侧蒸发段在靠近地面的一段均设有绝热保温部,绝热保温部的设置长度与隧道洞口的基岩冻结深度一致;冷凝段和两侧蒸发段均由无机热导管构成,其内部工质为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在两侧蒸发段内吸收基岩恒温层热量后,沿着无机热导管输送至冷凝段放热,放热完后的相变材料经由无机热导管回流至蒸发段内。本发明可有效防止隧道洞口结冰,从源头上抑制冰挂等隧道冻害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7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92164.1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德钩 , 郑新国 , 王鹏程 , 陈锋 , 闫宏业 , 刘吉元 , 李吉亮 , 王云飞 , 王蕴嘉 , 石越峰 , 靳昊 , 马宏亮 , 曾帅 , 廖茜 , 谢蛟 , 刘星 , 豆卫 , 巩超 , 张也 , 李诗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营条件下铁路路基持续上拱整治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有砟铁路路基持续上拱整治方法和无砟铁路路基持续上拱整治方法,通过该方法在后期调整时由于后期路基仍然发生上拱情况,开挖至预留可调支座位置,通过调整可调支座的高度,对轨道高程进行调整,可调支座调整高度范围在0~20cm左右。本发明通过暗挖置换+安装可调节支座的方式解决了运营条件下,铁路路基持续上拱的难题,方法简便、施工效率高、整治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8207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56061.2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砟轨道基底病害整治施工方法,包括做好施工准备;锁脚锚管施工;锁脚锚管打设一排,先利用天窗,施工病害区段右侧锁脚锚管,完毕后再利用天窗,完成剩余锁脚锚管;进行断轨施工,利用天窗对上行钢轨进行锯轨;进行线缆、排水迁改、临时支墩打设施工;进行轨枕移位、道砟清理以及钢垫梁架设施工;底座板拆除及恢复施工;之后进行钢垫梁拆除及轨道复位施工,并对钢轨无缝焊接、精调;进行水沟底电缆槽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15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810686390.0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界面特性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界面特性,所述路面的结构层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路面表面的第一结构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之下的第二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法向力加载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之上,并针对所述第一结构层施加与所述路面垂直的法向力;切向力加载单元,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或所述法向力加载单元的一侧,并针对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或所述法向力加载单元施加与所述路面平行的切向力;采集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法向力加载单元和所述切向力加载单元的施力,以及所述法向力加载单元和/或所述第一结构层发生的应变;以及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单元的采集数据分析获得表示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的界面特性的界面特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8163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56367.8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固定病害隧道的套衬单元和套衬以及施工方法,包括板状的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纵向连接组件和环向连接组件,所述纵向连接组件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本体纵向两端的纵向连接公头和纵向连接母头,所述环向连接组件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本体横向两端的横向连接公头和横向连接母头,使得相邻的任意两个本体能够沿着纵向和环向形成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用于固定病害隧道的套衬单元不仅易于施工,造价成本较低,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3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92277.2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德钩 , 曾帅 , 叶阳升 , 杨建民 , 魏少伟 , 唐广辉 , 姚建平 , 石越峰 , 吕宋 , 魏培勇 , 王鹏程 , 耿琳 , 李强 , 安再展 , 刘恩 , 孙宣 , 王云飞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Q10/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桩为不锈钢桩,其截面为圆筒;桩的上部结构为防风砂障的主体结构;一种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高度及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布置方式设计方法;将高立式沙障螺旋桩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控制对比野外试验,对不同行间距、高度、组合条件下的单行和双行高立式沙障的实际防风变化特征,沙障阻沙量进行观测,探究不同类型配置下对实际防风阻沙效益及有效防护距离的影响。明确在迎风侧、背风侧风速变化的规律以及高度和间距影响下的阻沙特征,并补充野外实际数据,选取出满足实际效益且用材少、成本低的沙障搭配,为治沙工程的优化设计以及线路工程沙害防治体系结构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