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阻隔隧道压力波减缓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253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40032.0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阻隔隧道压力波减缓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包括检测部件和至少一个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在所述隧道拱墙中,所述抽风机的抽风管伸入所述隧道正洞,所述抽风机的排风管连通至所述隧道外,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列车的位置以控制所述抽风机的启停,所述抽风机用于在所述隧道出口区域形成负压区。本发明的一种负压阻隔隧道压力波减缓系统,利用抽风机抽吸隧道出口区域的空气,产生负压区,利用负压阻隔隧道内压力波的方式,在传播路径上减缓压力波的梯度,从而减缓微气压波的能量;抽风机设置在隧道拱墙内,不需要改变隧道原有结构,施工及设计更加简便;该系统整个结构组成简单,维修方便。

    一种隧道风动力排水系统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2524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37353.9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风动力排水系统,包括钻孔和排水网络,所述钻孔为从隧道拱墙打向排水区域的下倾钻孔,所述排水网络位于钻孔底端附近的土体或岩体,所述排水网络包括多条裂隙,每条裂隙中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所有的裂隙相互连通,钻孔内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排水网络相连通,排水管的出水口与隧道排水沟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分支管,分支管末端连有风动力装置,当列车驶入隧道后,产生的活塞风带动风动力装置工作来抽取排水管内的空气。本发明中的排水系统利用虹吸作用,并借助风动力装置保持排水管的真空度,防止虹吸作用失效,从而持续自动排出隧道围岩内多余的地下水。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桥梁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198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18652.5

    申请日:2020-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桥梁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桥梁承载结构包括桥梁结构和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明洞结构或棚洞结构,支撑梁一跨越溶洞,两端置于溶洞两侧的稳定基础上,支撑梁二跨越溶洞,两端置于溶洞两侧的稳定基础上,明洞结构或棚洞结构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桥梁结构置于明洞结构或棚洞结构中且跨越溶洞,桥梁结构的两端置于溶洞两侧的稳定基础上。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桥梁承载结构。与传统回填法跨越溶洞方法相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跨越溶洞,施工方便,结构可靠,避免了巨型溶洞洞渣回填引起的工后沉降大的缺陷。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608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21099.0

    申请日:2020-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隧道衬砌结构包括设于溶洞大厅内的二次衬砌和回填层,二次衬砌的拱部、左侧边墙和右侧边墙与回填层之间均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为可压缩构件,回填层为轻质填充构件,二次衬砌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隧道基底预留注浆孔。运用本发明,二次衬砌结构有一定的自由度,在二次衬砌底板处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二次衬砌与回填层可相对独立位移,能保证二次衬砌结构不致受回填层的沉降或挤压发生开裂破坏,消除了传统衬砌结构周边回填土石对衬砌结构的变形限制;同时隧道基底设置隧道基底预留注浆孔,一旦衬砌沉降超过限值,通过隧道基底预留注浆孔进行补偿注浆,从而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及运营安全。

    一种穿越大型无充填溶洞隧道的悬吊回填结构及构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220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46578.8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一种穿越大型无充填溶洞隧道的悬吊回填结构及构筑方法,以大幅减小直接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拱顶的回填料重量,确保隧道衬砌不至于过厚而降低经济性。包括填充于隧道衬砌结构与溶洞壁之间大型空腔内作为落石缓冲层的轻质回填料。所述大型空腔内沿竖向间隔设置承载板,各承载板由间隔设置的悬挂构件悬挂固定在溶洞壁顶部稳定岩体上。各承载板的周边嵌固在溶洞壁上,在横断面上由上而下将大型空腔分隔形成上部空腔、层间空腔和下部空腔。所述轻质回填料由上而下依次吹填于上部空腔、层间空腔和下部空腔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