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EGR实现功能的三涡轮增压器三阶段相继涡轮增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098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204422.4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EGR实现功能的三涡轮增压器三阶段相继涡轮增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排气集管、进气集管、1号大涡轮增压器、2号大涡轮增压器、小涡轮增压器,1号涡轮的进口端连通排气集管,2号涡轮的进口端连通排气集管,小号涡轮的进口端连通排气集管,1号涡轮的出口端、2号涡轮的出口端、小涡轮的出口端均连通排放总管;1号压气机、2号压气机、小压气机的进口端均连通进气总管,1号压气机的出口端连通出气总管,2号压气机的出口端连通出气总管,小压气机的出口端连通出气总管;本发明既能起到相继增压改善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作用,又能通过EGR满足柴油机在排放控制区的NOx排放要求,能够大大提高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三状态两级相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39938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96612.9

    申请日:2018-12-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三状态两级相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低压级增压器压气机出口与一级中冷器入口连接;一级中冷器出口与高压级增压器压气机入口连接;高压级增压器压气机出口与二级中冷器入口连接;二级中冷器出口与柴油机进气管道连接;柴油机排气管道与高压级增压器涡轮入口相连接;高压级增压器涡轮出口与低压级增压器涡轮入口连接;低压级增压器涡轮出口与废气处理装置相连。本发明对现有柴油机增压系统进行了改进,根据柴油机的工况对相应的阀门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增压器的切入切出,实现对增压压力的控制;能有效提高柴油机效率和降低排放。

    柴油机柔性增压控制方法
    8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69825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147148.7

    申请日:2016-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机柔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柴油机、废气涡轮、压气机,废气涡轮通过排气管连接柴油机,压气机通过进气管连接柴油机,废气涡轮和压气机之间通过液力耦合器相连,进气管上安装中冷器,排气管上支出连通大气的废气控制管,废气控制管上安装废气控制阀,中冷器和压气机之间的进气管上支出连通大气的空气控制管,空气控制管上安装空气控制阀,压气机出口处安装压力传感器,废气涡轮与液力耦合器连接的轴上安装转速传感器。本发明可以实现低工况下的大扭矩输出,高工况下转速保护,提高整机的效率以及降低全工况下的燃油消耗量。

    一种增压柴油机EGR性能评估及最佳EGR率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69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68127.1

    申请日:2017-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4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柴油机EGR性能评估及最佳EGR率确定方法,通过试验获取不同工况、不同EGR率下增压柴油机的主要运行参数,采用传统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EGR决策问题进行初始建模,根据柴油机不同工况对NOx指标权重η进行专家打分,采用灰关联分析求求解初始主观权重向量,采用熵权法求解客观权重向量,并求解综合权重向量,将η1k代入初始建模中求得相应的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根据最优决策原则,对不同EGR率性能进行优劣排序,并得到当前工况的最佳EGR率。本方法充分考虑了EGR性能优化的特点和要求,即以降低NOX排放为出发点,权衡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折衷,并将该折衷条件去优化数学模型,使得决策结果更符合实际EGR性能变化情况。

    柴油机废气余热EGR风扇增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3557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793381.7

    申请日:2017-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Y02T10/166 F01N5/025 F02M26/13 F02M26/3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机废气余热EGR风扇增压系统,包括柴油机、涡轮、压气机、增压风扇,压气机通过进气总管连通柴油机进气歧管,涡轮通过排气总管连通柴油机排气歧管,涡轮出口后方的排气总管外壁铺设可降低废气温度并抑制红外特征的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连接蓄电池并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控制器连接增压风扇,温差发电模块后方的排气总管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向大气,另一个支路为EGR管,EGR管连通压气机进口之前的进气总管,增压风扇设置在EGR管上。本发明将柴油机废气中的余热回收利用与废气的增压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回收能源提高柴油机效率,而且能够不需要外部冷却和外部供给增压风扇的能源,降低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性。

    多阶段可调相继增压柴油机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4855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021074.2

    申请日:2016-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阶段可调相继增压柴油机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基本涡轮增压器、受控涡轮增压器、基本三通球阀、受控三通球阀,柴油机进气管包括A列进气管和B列进气管,柴油机排气管包括A列排气管和B列排气管,柴油机A、B列进气管通过进气连通管实现互通,柴油机A、B列排气管通过排气连通管实现互通;中冷器分别安装在柴油机进气管上,空气阀安装在受控压气机出口处,基本三通球阀安装在基本涡轮出口管道处,受控三通球阀安装在受控涡轮入口管道处。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改善涡轮增压器和柴油机的匹配性能,特别是能满足中低负荷不同转速下增压柴油机的进气需求,提高了增压柴油机的整机性能。

    自识别单双韦伯燃烧规则经验参数自动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8248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73226.5

    申请日:2017-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5/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识别单双韦伯燃烧规则经验参数自动校准方法。本发明根据已燃分数试验数据判断需要选取的韦伯方程个数:对于韦伯方程个数为1时,采用代数分析得出韦伯参数的初步估计值,然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得出最终估计值。对于韦伯方程个数为2时,采用燃烧相位分离点确定方法得出燃烧相位分离点,将已燃分数试验数据按燃烧相位分离点分成两部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分别对两部分数据采用代数分析得出韦伯参数初步估计值,再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得出最终估计值。本发明可实现自识别韦伯方程个数并对韦伯方程参数进行自动校准,从而能够快速且精确搭建基于韦伯燃烧规则的零维燃烧模型,并能保证校准结果的稳定性和最优性。

    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9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653135.8

    申请日:2014-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两种增压结构通过改动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两种增压形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有机结合,使两种增压形式优缺点互补。本发明可用于两个及以上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系统,可实现单涡轮增压器、两涡轮增压器并联‑相继增压、两涡轮增压器串联‑二级增压三种模式。能够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全工况匹配不够理想的问题,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尤其是对于工况范围较宽的内燃机。

    基于空燃比加权的内燃机急加速(载)方案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2703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33630.4

    申请日:2016-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G06F2217/8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空燃比加权的内燃机急加速(载)方案优化方法,首先将人为给定的初始急加速(载)方案写入外部的电子控制系统,然后通过实验或者仿真计算得到初始加速方案下不同时刻的空燃当量比,并将得到的空燃当量比写入外部的电子控制系统,最后外部的电子控制系统会将所有的数据传入到空燃比加权算法模块,并将输出的空燃比加权优化后的目标转速(负载)封装到ECU控制系统。ECU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加权优化后得到的目标转速(负载)控制内燃机的加速(加载)过程。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内燃机在急加速(载)过程的动力、排放特性,缩短急加速(载)所需时间,有效缓解当今世界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等现实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