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9201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43397.4

    申请日:2024-06-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轴承的内圈单元套设在旋转组件的旋转轴上且内圈单元的一端与旋转轴的部分端面抵接,拉紧组件以第一设定力压紧内圈单元的另一端。当拉紧组件压紧内圈单元至第一设定位置,旋转组件的第一驱动部以第一速度驱动旋转轴带动内圈单元沿第一方向旋转。当第一驱动部驱动旋转轴旋转达第一设定时间,第一驱动部停止驱动。当第一驱动部停止驱动,测量组件的第一测量表抵接轴承的外圈单元的第一测量面。当第一测量表抵接第一测量面,第一驱动部以第二速度驱动旋转轴带动内圈单元旋转,第一测量表获取第一测量数据。这样就解决了测量轴承法兰的平面度误差大的问题。

    一种基于转角传感器故障的线控制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1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47371.6

    申请日:2024-02-02

    IPC分类号: B60T17/18 B60T17/22 B60T13/7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线控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转角传感器故障的线控制动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转角传感器故障,获取制动踏板行程距离、电机转子位置和电机转速;基于制动踏板行程距离没有变化,制动系统执行第一操作;基于制动踏板行程距离增加,结合电机转子位置和电机转速,判断电机所处状态;如果电机处于第一状态,制动系统执行第一操作;如果电机处于第二状态,制动系统执行第二操作,再执行第一操作;如果电机处于第三状态,制动系统执行第三操作,再执行第一操作;基于制动踏板行程距离减小,制动系统执行第四操作,再执行第一操作。这样就解决了转角传感器故障时,保证车辆安全制动的问题。

    一种智能化的高度集成的驱动轮毂单元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1609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010441317.4

    申请日:2020-05-22

    发明人: 汪峰 周旭 赵丽娜

    IPC分类号: F16D3/22 F16D3/84 B60B2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高度集成的驱动轮毂单元总成,主要包括法兰盘等,法兰盘外径上分别与内圈A、内圈B组成双列滚道,法兰盘一端内径为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外圈内侧设有应变片实时感应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法兰盘末端内安装万向节滚动体,万向节滚动体内安装星形套,星形套连接中心轴。本发明通过在法兰盘长端设置万向节滚动体球道,将钟形壳结构集成于法兰盘中,将轮毂轴承单元中等速万向节结构部分集成到法兰盘内,实现轻量化,使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更加简易合理;将内圈双滚道一体化,通过设置应变片、C挡圈的结构实现轴承运行过程的可控化,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实现功能集成化、性能多样化。

    一种车辆的液压线控制动系统的排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259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07292.8

    申请日:2023-12-13

    IPC分类号: B60T13/12 B60T13/66 B60T1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液压线控制动系统的排气方法,包括:将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四腔体设置为连通状态,并将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设置为切断状态,第四腔体与第三腔体设置为切断状态;利用第一建压机构按照预设第一建压规则进行建压,以推动流体从第四腔体流向第一腔体,并从第一腔体流向第二腔体;将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设置为连通状态,以推动位于第二腔体中的至少部分流体通过第一腔体流入第三腔体中,以及第三腔体中的至少部分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排入大气中。本发明针对具有特定结构的液压线控制动系统,通过分阶段形成不同流道并推动流体流动,可将位于液压线控制动系统中的气体高效且彻底排出。

    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44114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04867.9

    申请日:2023-10-27

    IPC分类号: C21D9/40 C21D1/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当外圈组件定位完成,基座组件将外圈组件输送至热处理位置。其中,热处理位置包括外圈组件的第一滚道位于外圈组件的第二滚道上方、感应组件的第一感应单元邻近第一滚道、感应组件的第二感应单元邻近第二滚道。第一滚道与第二滚道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当外圈组件位于热处理位置,基座组件驱动外圈组件旋转至第一转速。然后感应组件对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加热至第一温度。随后感应组件停止加热。接着冷却组件的第一喷射孔喷射冷却液至第一滚道,冷却组件的第二喷射孔喷射冷却液至第二滚道。这样就解决了轴承多个滚道热处理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及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441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04863.0

    申请日:2023-10-27

    IPC分类号: C21D9/40 C21D1/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基座组件、感应组件、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形成串联的电路。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形成并联的水路。第一冷却组件中的第一冷却剂可以为感应组件降温。第一冷却组件中的第二冷却剂可以为外圈组件的第一滚道、第二滚道降温。这样就解决了轴承多个滚道热处理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一种轴承注脂方法及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892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61579.2

    申请日:2023-09-27

    IPC分类号: F16N7/38 F16N2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注脂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轴承的理论注脂量M,获取理论注脂圈数N、理论转速W、理论注脂流量V、理论注脂时间T。基于轴承定位完成,供脂组件的注脂头开始向轴承的注脂区以第一注脂流量v1供给油脂。基于注脂头供给油脂时间达到第一设定时间t1,轴承沿第一方向旋转。基于轴承沿第一方向旋转,注脂头以理论注脂流量V供给油脂。基于供脂组件供给油脂量和m达到理论注脂量M,供脂组件停止供给油脂。这样就解决了如何提高轴承注脂装置的注脂量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花键齿形误差测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389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0150050.8

    申请日:2021-02-03

    发明人: 黄德杰 周建芳

    IPC分类号: G01B21/04 G01B21/08 G01B21/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键齿形误差测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花键齿形及其尺寸定义和花键齿形误差及确定。本发明用于评价花键的加工质量,有效地解决了对端面型、内环型、条形花键齿的齿形误差的评价,能有效地评价动力传输机构中齿形加工的均匀性,对动力传输过程中的失效做出评价,以及对产品批量生产的验收评价,在传动结构的设计开发、失效分析、质量把关均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一种带垫片车轮轴承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8380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58174.5

    申请日:2022-02-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垫片车轮轴承结构,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法兰盘等,法兰盘上卡槽式安装有内圈,外圈套装在法兰盘上,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内侧滚道,法兰盘的轴颈根部与外圈之间设置外侧滚道,内、外侧滚道组成双列滚道;法兰盘上靠近内圈的一侧设有旋铆外径,旋铆外径上通过旋铆工艺铆接有垫片;垫片的中心开设轴孔供驱动轮花键半轴穿入,沿垫片的外边缘设置有翻边;翻边上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凸点,凸点与旋铆外径上的凹陷区域配合形成锁扣式结构。本发明能够解决车轮轴承上与等速半轴贴合面部位硬度不足导致车辆性能下降的技术难题;同时解决车轮轴承上与等速半轴贴合面部位耐磨不足导致车辆异响的技术难题。

    一种轮毂轴承动态试验台的应变对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545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150452.8

    申请日:2021-02-03

    IPC分类号: G01M13/04 G01B21/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动态试验台的应变对标方法,主要包括应变型标准样品的制作、测试工装匹配与载荷谱制定、测试实施、数据分析评估等步骤。本发明用于对比评价两台或多台试验台在相同加载载荷下的应变差异,直接采用终端样件应变的测量评估方式,充分考虑了从载荷传感器到加载臂、连接紧固件之间的传递问题,从而评估不同试验台对产品动态寿命试验的影响程度,也便于深入分析影响原因,为两个或多个试验台的动态寿命差异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