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4205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50700.4
申请日:2020-03-06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4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离子电导率的包覆方法。本发明采用原位固态化技术,将锂盐和引发剂溶解在有机单体溶剂中,将正极材料均匀地分散在上述有机溶液中,采用紫外聚合、热聚合、电子束聚合等方式将上述有机溶液均匀地固化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由于上述有机溶剂中溶解有锂盐,能够导通锂离子,因此这种包覆方法不仅能够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正极材料本体的锂离子电导率,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同时由于这种包覆方法制备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因此有望应用于全固态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099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502057.2
申请日:2022-11-28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50/213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64 , H01M50/271 , H01M50/289 , B60L50/64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4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式竹节仿生动力电池包及汽车,包括多个电池小单元,各所述电池小单元分别包括换热板、电芯及盖板;所述换热板的内表面限定出电芯容纳腔,所述换热板的板体内部设有连通其两端的换热通道;所述电芯呈圆柱形,多个所述电芯串联排列并位于所述电芯容纳腔,所述电芯容纳腔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换热板的两端,其中一端的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换热板的换热通道相连通的换热介质进口,另一端的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换热板的换热通道相连通的换热介质出口。该电池包将换热板作为整车碰撞过程中的受力承载部件,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碰撞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8422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44196.2
申请日:2023-04-23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机和导电组件,包括电机轴、电机外壳,所述电机轴和所述电机外壳之间设置有电机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机轴承和所述电机轴之间的第一导电环以及位于所述电机轴承和所述电机外壳之间的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均设置有绝缘涂层;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中,至少内侧表面设置有绝缘涂层。该电机和导电组件可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改善轴电流对电机轴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6255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155523.5
申请日:2020-10-26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9D183/04 , C09D7/61 , H01M4/04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金属界面修饰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式(I)结构的化合物和催化剂与含有锂盐的溶剂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涂覆到锂箔上,热处理,得到锂金属界面修饰层。本发明式(I)结构的硅氧烷类聚合物不溶于电解液和小分子单体,能够减弱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的反应;聚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交联聚合,形成网状结构,能够抑制锂金属的膨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聚合物骨架为Si‑O基团,化学性质稳定且不会和金属锂反应。锂盐会在金属锂表面形成LiN、LiF等物质,提高修饰层的致密度和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9855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510662034.1
申请日:2015-10-14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8/30
摘要: 一种代码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容器和代码生成单元,其中:所述框架组件,适于确定所述代码生成的方式,包括拦截器管理、事务管理、数据访问,还包括与预设类型的用户对应的代码生成方式;所述容器,适于接收来自所述代码生成单元的代码,并为所述代码提供运行环境;所述代码生成单元,适于接收用户的开发需求,调用所述框架组件,生成出所述用户需要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发送至所述容器进行运行。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提高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效率,且可以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4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11492.2
申请日:2023-04-17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包及车辆,其中,该电池包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电芯;换热部件,包括底部换热单元、侧部换热单元、进液管和出液管,底部换热单元位于各电芯的底部,侧部换热单元电芯的侧部,底部换热单元具有底部进液口和底部出液口,侧部换热单元具有侧部进液口和侧部出液口,底部进液口和侧部进液口均与进液管相连,底部出液口和出液管相连,侧部出液口和底部换热单元相连,以将侧部换热单元中的换热工质导入底部换热单元内;加强部件,加强部件的两端均和壳体的内壁面相连。上述电池包可以具备较佳的散热性能,有利于保证电池包内部电芯的均温性,且结构强度较高,能够兼顾碰撞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57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211456304.X
申请日:2022-11-21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91 , H01M50/213 , G06F30/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总成、汽车电池包以及仿形设计方法,电芯总成包括柱状的电芯本体和支撑底座,支撑底座设置于电芯本体的底部,支撑底座呈树形结构,包括支撑部、主干部、和弹性组件。主干部包括多个自支撑部靠近电芯本体的一端朝向电芯本体弯折延伸的弯折构件,每个弯折构件的一端固定于支撑部的一端外周缘、另一端抵接于电芯本体的端部。多个弯折构件沿支撑部的周向等间隔排列。弹性组件位于主干部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弹性组件靠近电芯本体的一侧端部与电芯本体的端部弹性相接。当电芯本体受到碰撞或者冲击时,树形结构的支撑底座会通过摆动以及变形吸收电芯本体上受到的作用力,避免电芯本体被破坏,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4453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206620.6
申请日:2020-03-23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05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无机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及三元固态锂电池,该复合固体电解质由电解质浆料在聚酰亚胺类多孔膜上流延涂布而成;所述电解质浆料包括聚合物、纳米陶瓷粉体和锂盐;所述电解质浆料渗入所述聚酰亚胺类多孔膜中形成三维结构的固态电解质。本发明以聚酰亚胺类多孔膜为基材薄膜,通过流延涂布含有纳米陶瓷粉体和聚合物的电解质浆料,使浆料充分渗透到聚酰亚胺类多孔膜中,形成三维骨架结构的复合固体电解质,且其性能参数可控。本发明极大提高了复合固体电解质的机械力学性能,增强了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可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延长循环寿命。此外,所述三维无机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工艺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62559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155523.5
申请日:2020-10-26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9D183/04 , C09D7/61 , H01M4/04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金属界面修饰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式(I)结构的化合物和催化剂与含有锂盐的溶剂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涂覆到锂箔上,热处理,得到锂金属界面修饰层。本发明式(I)结构的硅氧烷类聚合物不溶于电解液和小分子单体,能够减弱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的反应;聚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交联聚合,形成网状结构,能够抑制锂金属的膨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聚合物骨架为Si‑O基团,化学性质稳定且不会和金属锂反应。锂盐会在金属锂表面形成LiN、LiF等物质,提高修饰层的致密度和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9855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662034.1
申请日:2015-10-14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9/44
摘要: 一种代码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容器和代码生成单元,其中:所述框架组件,适于确定所述代码生成的方式,包括拦截器管理、事务管理、数据访问,还包括与预设类型的用户对应的代码生成方式;所述容器,适于接收来自所述代码生成单元的代码,并为所述代码提供运行环境;所述代码生成单元,适于接收用户的开发需求,调用所述框架组件,生成出所述用户需要的代码,并将所述代码发送至所述容器进行运行。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提高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效率,且可以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