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423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66124.X
申请日:2023-06-27
IPC: G06F18/10 , G06F18/20 , G06F18/2411 , G06F18/214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不良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综合能源系统领域;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不良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首先采集综合能源系统状态实时量测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输入综合能源系统不良数据检测模型中,若检测模型判定量测数据中存在不良数据,则进行辨识和修正;若检测模型判定量测数据为正常量测数据,则结束数据预处理流程;最后利用综合能源系统不良数据辨识修正模型确定不良数据所在的位置并对其进行修正,并结束数据预处理流程;该方法可以根据量测数据的重构误差,实时、准确地检测出随机误差过大、量测丢失以及恶意数据攻击等不良数据,相比于传统监督学习算法,其在训练样本较少时有着更精准的检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2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07576.X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46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113 , G06F18/213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特征时频同步分析和注意力机制的光伏出力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标光伏站出力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分时段MIC相关性分析法提取出力最相关天气特征;采用MVMD多元变分模态分解对出力时序结合相关气象特征进行时频同步分析,得到频率对齐的多元本征模态;构建基于Huber损失函数和改进注意力机制的Informer网络模型;根据相应出力IMF模态分量及其相关气象模态分量,对Informer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获取到不同出力IMF模态分量预测结果;将不同出力IMF模态分量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得到光伏出力预测结果。本发明将MVMD与Informer网络模型相结合,可提高光伏出力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07572.1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113 , G06F18/213 , G06F18/23213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 H02J3/00 , H02J3/3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扰动特征提取和辅助任务学习的光伏出力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标光伏站位置信息、面板数据、出力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VMD变分模态分解对历史光伏出力进行分解,得到出力扰动IMFs模态和类晴空IMF模态;对表征出力扰动的IMFs模态进行K‑means聚类,构建功率变化特征簇;对不同功率变化特征簇结合天气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不同功率变化特征簇及其相关气象结合作为辅助任务训练数据输入到引入共享特征及跨任务注意力机制的CNN‑GRU混合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最终的光伏出力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光伏出力预测的整体精度,鲁棒性高,能为光伏站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6636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246643.9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空间范围感知方法,在教育,测量以及场景布置等应用场景下,本发明通过增强现实眼镜来为使用者提供直接的空间感知体验,方法包括:首先注册需要观察的装置,根据需要观察的装置的物理特性计算其作用范围,然后使用增强现实眼镜来该装置的作用范围进行可视化显示,从而实现帮助使用者感知空间范围的目的。本发明可以有效帮助使用者感知多种本不可见的空间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26988.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容量配置方法,涉及储能配置优化技术领域,基于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初步得到无功功率与电压Q‑V曲线;针对初步得到的无功功率与电压Q‑V曲线,利用连续潮流法求解出完整的无功功率与电压Q‑V曲线;根据完整的无功功率与电压Q‑V曲线,确定储能的最佳连接位置;根据储能的最佳连接位置构建储能容量配置模型,从而确定储能容量。考虑了系统不同负载母线的电压稳定性,将问题转化为使用连续潮流求解求取Q‑V曲线确定母线无功功率裕量从而确定储能连接位置。同时建立了考虑系统频率偏差最小以及经济性最优的储能容量配置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46193.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森林结构的柔性可拉伸SERS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制得的基于金纳米森林的SERS基底在微纳尺度上是一种有序的贵金属微纳阵列,可提供强大和稳定的“SERS热点”,具有机械柔性和拉伸性,能够与人体皮肤共形贴合;即使在大的拉伸应变下,其仍能提供较强的SERS热点,在医疗健康监测和柔性可穿戴领域具有较大应用前景。此外,该SERS基底能够通过不同的种子制备得到,包括各种形貌和尺寸的金或银纳米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从种子库中选择特定的种子引导特定金纳米森林的生长,实现不同功能的SERS基底。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910589365.5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HPCSs@d‑Ti3C2复合材料及其应用。该复合材料是由表面带负电的d‑Ti3C2溶液与改性后表面带正电的HPCSs通过自组装进行复合,制备出的HPCSs@d‑Ti3C2复合材料;并通过熔融浸渍固硫制备HPCSs@d‑Ti3C2/S电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和良好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等优点,不仅能提高载硫量,还能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体系中的HPCSs,能提高硫载量以及动力学性能,使锂硫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42044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66055.9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壁球训练方法及装置,在壁球训练这一应用场景下,通过增强现实显示设备来为训练者提供虚拟训练场景与视觉反馈,包括:首先选取合适的场地,初始化训练场景,并在训练的过程中追踪壁球的轨迹并将壁球的落点与规定击打区域进行分析比较,实时地以增强现实的方式呈现在相关设备上,为训练者提供视觉上的反馈,从而实现帮助训练者训练的目的。本发明可以有效帮助训练者进行训练,对环境的依赖性低,可以方便地进行训练。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30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18412.0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22C1/05 , C22C5/06 , C22C32/00 , H01H1/02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C@Ti3AlC2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通过溶液中反应在Ti3AlC2粉末表面原位合成一层酚醛树脂有机物,再通过高温煅烧使有机物分解为碳层,包覆在Ti3AlC2颗粒表面。再将碳包覆Ti3AlC2(C@Ti3AlC2)粉体作为Ag基增强相,经过混粉、压片和无压烧结,制成Ag/C@Ti3AlC2触头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在Ti3AlC2表面形成碳层,作为Ag与Ti3AlC2界面阻隔层,限制Al与Ag原子相互扩散形成新相层,有效抑制了Ag与Ti3AlC2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界面结构失稳、Ti3AlC2中Al原子脱嵌、以及界面反应层的形成,保证了触头材料导电导热性能,以及提高了耐电弧侵蚀性能。本发明所制备的触头材料,Ti3AlC2在Ag基体中分布均匀,导电性能良好,使用性能有大幅度提升。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有实际的工业生产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472686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19458.6
申请日:2013-09-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入射紫外光的旁轴近似技术来处理基于光学标量衍射理论的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积分方程,平移菲涅耳积分上下限,推出了适合DNQ胶紫外光移动掩模光刻工艺的三维光强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紫外光传播过程中在空气/DNQ胶界面的反射与折射效应和DNQ胶/衬底界面的反射效应,以及DNQ胶对紫外光的吸收因素,较高精度地模拟DNQ胶紫外光移动掩模光刻工艺的三维光强分布;在光刻胶中紫外光的三维光强计算模型中,将掩模板随时间移动的位置函数嵌入光强分布函数中获得随时间变化的光强分布以及整个曝光过程中光刻胶不同位置的曝光剂量。解决了传统的基于标量衍射理论的光强分布模拟方法无法模拟DNQ胶紫外光移动掩模光刻工艺的三维光强分布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