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736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199069.1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T7/11 , G06T7/90 , G06T5/70 , G06V10/764 , G06V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学、岩石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与多通道关联的岩石矿物组分自动分割方法。在地质研究与岩性识别方面,岩石矿物组分的定量化分析至关重要,本发明基于岩石数字图像,首先,对原始岩石样本图像进行裁剪、确定尺寸、降噪等预处理;然后,运用像素行曲线与数字图像交互方法,确定岩石中矿物组分的初始分割阈值,对岩石矿物组分进行初始分割;最后,再运用多通道间的关联关系,将色彩和纹理相近的矿物组分进行了二次分割,提升了岩石矿物组分分割的准确性。本发明提高了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的准确性,不仅能够使地质从业人员更快、更好地理解岩石材料的组成和类别,也能够为岩石材料数值仿真分析提供高精度的细观数值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2281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12367.X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洞渣高质化利用途径评定方法,属于隧道洞渣利用领域。该方法包括:将全部隧道洞渣进行第一判断,判断结果是否满足条件,若是,则全部隧道洞渣进行下一步判断,否则,全部隧道洞渣作为弃渣;将第一段里程隧道洞渣进行第三判断;将下一段里程进行第二判断,若判断结果满足条件,则该段里程进行第三判断,并完成该段里程利用途径评定;否则,仅进行有害物质指标检测,若检测结果符合该段隧道洞渣上一段里程利用途径要求,则沿用上一段里程利用途径,否则,进行物理力学指标检测,完成该里程隧道洞渣利用途径评定。本发明为隧道洞渣利用途径提供准确建议,推动隧道洞渣高质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65930.4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2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渣母岩中云母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涉及云母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环境下,利用照相机对待检测样品进行拍照;S2、对照相机拍照获得照片进行背景去噪;S3、标记和统计照片中的反光点,计算得到待检测样品中云母的反光率,利用反光率回归方程求得云母的含量。本发明所测量的云母含量的相对误差大约在5.227%,其检测准确度高达90%以上,证明反光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实际工程上对云母含量检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2384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178862.2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和渡船的衔接车站,包括上行正线、下行正线以及若干到发线,所有到发线前端均连通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所有到发线间隔设置,相邻到发线有效停车范围之间设有泊位,泊位用于渡船的停靠,到发线和相邻泊位之间设有旅客站台和旅客栈桥,旅客栈桥能够连通旅客站台和停靠的渡船。动车可以从下行正线到达任一到发线停车范围内停车,动车接了对岸过来的游客后,能够通过到发线返回至上行正线后离开。采用旅客换乘渡船的跨海方案,动车原路返回,高速铁路动车相比于普速列车的速度快,时效高,且无需对高速铁路动车组进行解编,节约了解编时间,使得旅客整体的通行时效更高。且无需设置高速铁路动车解编的场地,使得占地面积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6691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26488.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正线超过站坪坡度条件的车站构造及间距获取方法。所述适用于正线超过站坪坡度条件的车站构造,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的坡度均大于1‰,存在无法按现有规范设站的问题,通过将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的停车段的轨面坡度调整至小于或等于1‰,所述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在对应所述停车段以外的部分或全部的轨面坡度均大于1‰,使得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的停车段能够满足设站要求,且能够满足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的设置条件以及适应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的坡度,进而使得能够在正线超过站坪坡度条件的情况下设置车站,而无需改建既有正线,减少了工程投资,避免了对既有正线运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9173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726488.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正线超过站坪坡度条件的车站构造及间距获取方法。所述适用于正线超过站坪坡度条件的车站构造,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的坡度均大于1‰,存在无法按现有规范设站的问题,通过将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的停车段的轨面坡度调整至小于或等于1‰,所述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在对应所述停车段以外的部分或全部的轨面坡度均大于1‰,使得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的停车段能够满足设站要求,且能够满足上行到发线和下行到发线的设置条件以及适应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的坡度,进而使得能够在正线超过站坪坡度条件的情况下设置车站,而无需改建既有正线,减少了工程投资,避免了对既有正线运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344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63237.4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交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运营天窗期内的无砟轨道维修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凿除维修区域范围内的枕间道床混凝土;凿除维修区域范围内的轨枕及对应的轨枕道床混凝土,使用木枕代替被凿除的所述轨枕及对应的所述轨枕道床混凝土;安装道床骨架;所述道床骨架为预制件;所述道床骨架包含模板框体、承轨台和钢筋骨架;向所述模板框体内浇筑所述道床混凝土;完成无砟轨道的维修。本发明能解决现有的无砟轨道在更换无砟轨道板时,需要凿除旧的道床混凝土,导致线路通行受阻;且道床混凝土凿除、钢筋捆扎和模板拼装及拆除作业量大,作业时间长,容易超出天窗期时间,从而导致维修区域内的线路不能准时运营并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07945.6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路桥抗差异沉降过渡结构及设计方法、施工方法,通过所述桩体、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和所述承台板形成位于所述桥台处的所述刚性支承结构,将路桥过渡段刚度变化点由路桥分界处推移至所述刚性支承结构和所述刚度过渡结构分界处,避免了由于所述台背填土碾压不充分导致的差异沉降,减小其对路桥过渡段平顺性的影响;通过所述挡土板围挡所述台背填土和部分所述过渡段填土,相较于所述台背填土,所述过渡段填土可采用大型机械碾压,填料压实度能满足设计要求;该结构能有效解决高速铁路或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保证高速铁路列车和高速公路汽车运行安全,并且施工方便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53660.2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桥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线共通道铁路桥梁的交叉跨越结构,包括连通城市A和城市B的线路a、线路d,以及连通城市C和城市D的线路b、线路c,在四线共通道范围内所述线路a、线路d外包所述线路b、线路c,且在四线共通道范围内设置有双层门式墩,当下面线别与上面线别的线间距S小于独立设置圆端形桥墩时的线间距要求St时,所述双层门式墩的两轨面高差需满足ha>h1+h2+h3+h4条件,h1为接触网影响高度,h2为上盖梁结构高度,h3为轨面至梁底距离,h4为上面线别简支梁支承垫石组合高度。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优化铁路总体投资,提升铁路工程的美观性及有利于工程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596151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471608.3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隧道工程对铁路进行四重立交疏解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城市建成区布局客运站点A、站点B、站点C、站点D;步骤二:城市北部布设东西向高铁通道A‑A’,城市中部布设东西向高铁通道B‑B’,城市西部布设南北向高铁通道C‑C’,城市东部布设东北至西南向高铁通道D‑D’;步骤三:高铁通道B‑B’与高铁通道C‑C’于城市西侧的山脉中交叉,在隧道内形成一层、二层立交;设置高铁通道B‑B’至高铁通道C‑C’的疏解线E‑E’,在隧道内形成三层立交;设置高铁通道B‑B’至高铁通道A‑A’的疏解线F‑F’,在隧道内形成四层立交。该发明最大限度满足了旅客便捷出行的需求;也极大减少用地,减少了疏解线路对城市的切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