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073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9958.X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潜驳浅水区域的起抛锚方法,包括抛锚船,抛锚船上设置有起锚架和起重架,还包括起锚绳,起锚绳连接在德尔塔锚上,在抛锚时,将起重架变幅至工作位置,再通过起重架悬吊德尔塔锚至一定高度,并将起锚绳与起锚架的绞车钢丝绳相连接,然后起重架变幅至工作位置进行抛锚,待德尔塔锚接触水底后,移动抛锚船,使德尔塔锚全部沉入水里并锚固在水底,使德尔塔锚全部位于水底,让德尔塔锚更好的锚固在水底,在起锚时,通过起锚架能够有效拉动德尔塔锚脱离水底,再用起重架将德尔塔锚起离水底,从而便于后续半潜驳航行,避免在浅水区域,由于船底距离水底较近,传统起锚不能完全将德尔塔锚从水底拉出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370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99959.4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驳船及其运输方法,包括设置在船体底部的压载舱和压载管路系统,压载管路系统包括主管路,主管路上连通有若干个支管路,支管路与压载舱相连通;压载管路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沿主管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泵组系统,泵组系统均与主管路相联通;主管路上还安装有中间隔离阀,中间隔离阀两侧均设有泵组系统,多个泵组系统并联使用,便于通过多个泵组系统来向某个压载舱注入或排出压载水,提高压载舱的压载水调载效率,在主管路上设置中间隔离阀,便于通过中间隔离阀将主管路分成多个分组,由于中间隔离阀两侧均设有泵组系统,使每个分组都具有泵组系统,进而使每个分组的主管路和泵组系统形成快速调载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94290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19228.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浮力体上驳的智能调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力体上驳的智能调载方法及系统。一种浮力体上驳的智能调载方法,根据计算长度、计算步长d、作业时间、作业时长和浮力体信息自动计算浮力体的上驳作业方案,然后根据上驳作业方案自动逐步执行第0步至第N步,并根据上驳作业方案每一步对应调节上驳驳船的压载水,其采用自动计算完成所有步的上驳作业方案后按每步上驳作业方案连续自动执行,其计算量少,过程连续,主要在于控制上驳驳船的压载水,控制更加直观,且缩短上驳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3803.X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挠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驳船的挠度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及半潜驳船,本发明的挠度测量系统通过采用钢制圆筒的测量筒,使用寿命较长,结构更稳定,同时,采用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各测量筒的液位值,传感器精度较高,使该挠度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挠度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液位参数,比测量压力差数据更敏感,能够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该半潜驳船采用上述的挠度测量系统和挠度测量方法,使用寿命更长,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较高,且限定测量筒设置在靠近强框架、纵舱壁和/或横舱壁的位置,使测量筒不容易受船舶自身形变影响,测量精度较高,能够准确获取半潜驳船在出运过程中的挠度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1219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44570.2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工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降低高度的起重打桩系统及高度调节方法,其中可降低高度的起重打桩系统包含旋转平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绞车;主臂,主臂摆动连接于旋转平台;撑杆,撑杆位于主臂沿主臂摆动方向的一侧,撑杆一端摆动连接于旋转平台,撑杆另一端设置有变幅滑轮组件;拉索,拉索一端连接于绞车,拉索另一端绕过变幅滑轮组件连接于主臂;拉杆,拉杆位于撑杆远离主臂的一侧,拉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旋转平台,拉杆另一端摆动连接于撑杆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本发明能克服现有回转式起重系统或回转式打桩系统中三角形支架的高度固定,常常无法满足通航限高的要求导致通行受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514747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0893752.9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B28C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深层水泥搅拌船的水泥舱结构,包括水泥舱、用于将水泥输入至水泥舱内的入舱输送管道,所述入舱输送管道包括上灰管、以及设于所述水泥舱内的落料管,所述落料管水平布设于所述水泥舱内;所述落料管上设有落料管接口、以及多个孔径不同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的孔径由所述落料管接口处向远离所述落料管接口方向依次变大;所述上灰管的一端设有用于水泥卸料船设备对接的输入口,另一端穿入所述水泥舱的顶板后与所述落料管接口连接。该水泥舱结构具有施工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5052980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814630.8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集成自动化成桩系统的振冲式碎石桩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桩架、定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供料系统,桩架上设有振冲设备;定位系统包括工控机、多台GPS、倾角传感器、测深仪和倾斜仪;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电脑、工业控制计算机、高程编码器、第一称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冲变频器、绞车变频器,主控电脑与工业控制计算机连接,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别与高程编码器、第一称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冲变频器和绞车变频器连接;供料系统与工业控制计算机连接,为振冲设备供料。本实用新型实现水下深层搅拌碎石桩自动化成桩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突破国外垄断的技术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217480128U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20814367.2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冲碎石桩施工管理控制系统,包括桩架、振冲设备、提升料斗、第一起重绞车和第二起重绞车,还包括处理数据及发出控制指令的施工电脑、对数据进行收集并发送至施工电脑的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探测振冲设备上升下降速度的第一高程编码器、用于探测提升料斗上升下降速度的第二高程编码器、用于测量振冲设备重量数据的拉力传感器、用于监控管道压力数据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定位的GPS定位装置以及分别连接于可编程控制器的振冲变频器、第一绞车变频器和第二绞车变频器。本实用新型设备定位精准、各项操作更规范、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879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89149.5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IPC: B63C3/00 , B63C3/0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本发明将非自浮沉管随半潜驳一同下潜,绞移安装驳套入非自浮沉管后与之对接,进行二次舾装作业,利用安装驳为非自浮沉管提供吊力,然后通过绞移安装驳带动非自浮沉管一同出驳,实现了无法自浮的非自浮沉管的安全出驳,工序简单快捷。相比传统自浮沉管直接绞移出驳的方式,本发明利用安装驳绞移出驳,非自浮沉管的管顶无需设置系泊绞车系统,管顶舾装件较少,舾装作业工序较少;且相比传统自浮沉管在管节卸驳后再进行二次舾装的方式,本发明将二次舾装作业在卸驳前位于半潜驳上进行,变换了二次舾装作业工序的次序,这样能够使非自浮沉管出驳后无需再次系泊,简化了作业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387948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1189149.5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IPC: B63C3/00 , B63C3/0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本发明将非自浮沉管随半潜驳一同下潜,绞移安装驳套入非自浮沉管后与之对接,进行二次舾装作业,利用安装驳为非自浮沉管提供吊力,然后通过绞移安装驳带动非自浮沉管一同出驳,实现了无法自浮的非自浮沉管的安全出驳,工序简单快捷。相比传统自浮沉管直接绞移出驳的方式,本发明利用安装驳绞移出驳,非自浮沉管的管顶无需设置系泊绞车系统,管顶舾装件较少,舾装作业工序较少;且相比传统自浮沉管在管节卸驳后再进行二次舾装的方式,本发明将二次舾装作业在卸驳前位于半潜驳上进行,变换了二次舾装作业工序的次序,这样能够使非自浮沉管出驳后无需再次系泊,简化了作业工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