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潜驳浅水区域的起抛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73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9958.X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潜驳浅水区域的起抛锚方法,包括抛锚船,抛锚船上设置有起锚架和起重架,还包括起锚绳,起锚绳连接在德尔塔锚上,在抛锚时,将起重架变幅至工作位置,再通过起重架悬吊德尔塔锚至一定高度,并将起锚绳与起锚架的绞车钢丝绳相连接,然后起重架变幅至工作位置进行抛锚,待德尔塔锚接触水底后,移动抛锚船,使德尔塔锚全部沉入水里并锚固在水底,使德尔塔锚全部位于水底,让德尔塔锚更好的锚固在水底,在起锚时,通过起锚架能够有效拉动德尔塔锚脱离水底,再用起重架将德尔塔锚起离水底,从而便于后续半潜驳航行,避免在浅水区域,由于船底距离水底较近,传统起锚不能完全将德尔塔锚从水底拉出的情况。

    一种半潜驳船及其运输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70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99959.4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驳船及其运输方法,包括设置在船体底部的压载舱和压载管路系统,压载管路系统包括主管路,主管路上连通有若干个支管路,支管路与压载舱相连通;压载管路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沿主管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泵组系统,泵组系统均与主管路相联通;主管路上还安装有中间隔离阀,中间隔离阀两侧均设有泵组系统,多个泵组系统并联使用,便于通过多个泵组系统来向某个压载舱注入或排出压载水,提高压载舱的压载水调载效率,在主管路上设置中间隔离阀,便于通过中间隔离阀将主管路分成多个分组,由于中间隔离阀两侧均设有泵组系统,使每个分组都具有泵组系统,进而使每个分组的主管路和泵组系统形成快速调载模块。

    一种模块化桩基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2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56863.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码头桩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模块化桩基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桩帽模块、剪刀撑模块、定位架模块和箱梁模块;剪刀撑模块位于相邻桩帽模块之间,且桩帽模块与剪刀撑模块可拆卸式连接;箱梁模块可拆卸式连接在桩帽模块顶部;定位架模块位于箱梁模块的施工侧,且定位架模块搭接在箱梁模块上,定位架模块用于稳固桩基。通过桩帽模块、剪刀撑模块和箱梁模块组合成桩基的施工平台,施工时吊车能够在箱梁模块上进行桩基施工,采用模块化的桩帽模块、剪刀撑模块、箱梁模块进行组合,操作方便且可重复周转使用,节省施工成本,定位架模块位于箱梁模块的施工侧,通过定位架模块稳固桩基,提高桩基施工精度,保障桩基施工时的安全。

    一种海上碎石桩船自动供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8235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61043.7

    申请日:2020-1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软基处理施工领域,具体公开海上碎石桩船自动供料系统,包括碎石桩船船体、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振冲处理装置,还包括碎石料仓,安装在碎石桩船船体甲板上用于存储碎石原料;碎石输送装置,用于接收并输送碎石料仓内出来的碎石;过渡料仓,安装在碎石输送装置的输出端用于接收和临时存放输送来的碎石;提升料斗,置于过渡料仓的下方用于接收从过渡料仓出来的碎石;料斗提升装置,驱动提升料斗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并将提升料斗中的碎石输入至振冲处理装置的料仓中。该自动供料系统能够准确的计量碎石的数量,供料过程顺畅不堵塞,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一种半潜驳船的挠度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及半潜驳船

    公开(公告)号:CN119124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3803.X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挠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驳船的挠度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及半潜驳船,本发明的挠度测量系统通过采用钢制圆筒的测量筒,使用寿命较长,结构更稳定,同时,采用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各测量筒的液位值,传感器精度较高,使该挠度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挠度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液位参数,比测量压力差数据更敏感,能够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该半潜驳船采用上述的挠度测量系统和挠度测量方法,使用寿命更长,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较高,且限定测量筒设置在靠近强框架、纵舱壁和/或横舱壁的位置,使测量筒不容易受船舶自身形变影响,测量精度较高,能够准确获取半潜驳船在出运过程中的挠度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