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20148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001063.3
申请日:2015-01-05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茶多酚中纯化茶儿茶素的技术。包括利用硅胶柱层析串联低取代度的羟丙基纤维素富集精制茶儿茶素类成分,达到既除去茶多酚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又能彻底脱除咖啡碱类成分。层析、富集的填料经活化再生后可重复利用,茶儿茶素产品制备过程中所用试剂均具有“绿色”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10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231368.9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J63/00 , C07H15/256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纯化茶皂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含茶皂素的水溶液为发酵底物,在该发酵底物中接入含有使茶皂素产生絮凝沉淀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培养,至茶皂素产生絮凝后,离心分离絮凝沉淀,用乙醇提取沉淀中的茶皂素,即得纯化后的茶皂素乙醇溶液,浓缩,干燥得精制茶皂素。采用本发明的纯化方法,不仅能解决茶皂素纯化的问题,而且生产过程安全、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的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整个纯化过程仅使用到乙醇,产品安全;该工艺生产的茶皂素在日化和保健食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739638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723924.X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H15/256 , C07H1/08 , C07J6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纯化茶皂素的方法,该方法以茶皂素的粗提物水溶液或含茶皂素的混合液为发酵底物,在该发酵底物中接入含有荚膜醋酸杆菌、酵母菌的微生物复合菌种进行静置或动态培养,至长出菌膜后,去除菌膜,发酵液过滤去除杂质,即得纯化后的茶皂素溶液。本发明以微生物发酵纯化皂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整个过程不使用有机溶剂,提高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性,可以在高端日化和保健食品领域广泛使用。在培养基中无需添加其他成分,如蔗糖等糖类物质;分离过程无需添加有机溶剂,无需进行萃取、柱层析等复杂过程,对应的设备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均可减少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715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472897.9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菌饮料,该饮料中可溶性总糖质量含量为3-10%,还原糖质量含量小于0.5%,所述可溶性总糖主要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步骤:(1)、称取茶叶,加水煮沸,滤茶渣,并趁热在茶汤中加入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菊粉成品,溶解,得待发酵溶液,或将含有菊粉的天然植物经初步加工,得含菊粉水溶液,再称取茶叶,加入含菊粉水溶液中煮沸,滤茶渣,得待发酵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待发酵溶液冷却,接入红茶菌菌种;(3)、将步骤(2)所得带红茶菌菌种溶液静置培养或者动态培养制得菌液饮料。本发明利用可溶性膳食纤维,特别是菊粉做碳源生产红茶菌饮料中,不含或含少量还原糖,可以被糖尿病人饮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39638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23924.X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H15/256 , C07H1/08 , C07J6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纯化茶皂素的方法,该方法以茶皂素的粗提物水溶液或含茶皂素的混合液为发酵底物,在该发酵底物中接入含有荚膜醋酸杆菌、酵母菌的微生物复合菌种进行静置或动态培养,至长出菌膜后,去除菌膜,发酵液过滤去除杂质,即得纯化后的茶皂素溶液。本发明以微生物发酵纯化皂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整个过程不使用有机溶剂,提高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性,可以在高端日化和保健食品领域广泛使用。在培养基中无需添加其他成分,如蔗糖等糖类物质;分离过程无需添加有机溶剂,无需进行萃取、柱层析等复杂过程,对应的设备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均可减少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71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2897.9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菌饮料,该饮料中可溶性总糖质量含量大于3%,还原糖质量含量小于0.5%。制备步骤:(1)称取茶叶,加水煮沸,滤茶渣,并趁热在茶汤中加入可溶性膳食纤维成品,溶解,得待发酵溶液,或将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天然植物经初步加工,得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液,再称取茶叶,加入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液中煮沸,滤茶渣,得待发酵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待发酵溶液冷却,接入红茶菌菌种;(3)将步骤(2)所得带红茶菌菌种溶液静置培养或者动态培养制得菌液饮料。本发明利用可溶性膳食纤维,特别是菊粉做碳源生产红茶菌饮料中,不含或含少量还原糖,可以被糖尿病人饮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9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61786.7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抗氧化能力评估用产品,该产品为含有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分散剂、保湿剂、防腐剂和增稠剂的指示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产品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产品对食品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估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清除不同类型的自由基,评价抗氧化作用更为全面。特别是,两种自由基组合后,在自由基清除过程中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差异变化,有利于提升视觉辨识度,便于准确对标抗氧化能力强弱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52945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0570731.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A61K8/9789 , A61K8/44 , A61K8/49 , A61K8/60 , A61K8/92 , A61Q11/00 , A61Q17/00 , A61P1/02 , A61P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节菌群的含茶组方牙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口腔洁护技术领域,调节菌群的含茶组方牙膏包括茶叶提取物和茶树花精油,其中,所述茶叶提取物包括茶氨酸、茶黄素和茶皂素,所述茶氨酸、茶黄素、茶树花精油和茶皂素的质量比为(1‑2):(2‑3):(0.5‑1):(1.5‑4)。该牙膏含有茶叶和茶树花中多种天然抑菌成分,通过配伍协同,使得获得的牙膏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能够降低混合菌生物膜中的致龋菌(S.mutans、P.gingivalis)及其生物膜,人群实验表明,含茶组方牙膏能够降低口腔中典型致龋菌(S.mutans)的数量,在属水平,上调菌斑和唾液中与健康相关的口腔微生物的丰度,下调致病菌属的丰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9368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703566.3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A61K8/9789 , A61K8/49 , A61K8/64 , A61K8/73 , A61Q19/00 , C08J5/18 , C08L1/28 , C08L5/08 , C08L89/00 , C08K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蛋白载体的茶多酚微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及用途,采用经多重物理诱导改性的食品蛋白为载体在特定条件下封装载运茶叶多酚,并结合壳聚糖构建三元复合稳态体系,进一步提高茶叶多酚的应用稳定性及抗氧化、抑菌等活性功效,与现有相关技术相比,多酚负载量及抑菌活性大幅提高。本发明能够作为多酚类成分包封、保护和递送系统实现茶叶酚类乃至植物多酚成分功效的高效发挥和稳态化应用,跨界应用于食品工业、日化产品、医药保健、防腐保鲜等多个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737043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1186770.X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透明质酸装载茶多酚的自组装纳米复合物,它包括经PEG化的透明质酸高分子体系载体,以及装载于该载体的茶多酚,所述茶多酚的包封率为30‑60%,以质量比表示的载药量为5‑1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自组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基于茶多酚在日化产品应用中的不稳定的现状,采用聚合物PEG化的水溶性高分子透明质酸为载体,通过自组装纳米结构包载茶多酚,形成稳态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贮藏一定时间后无分层及沉淀现象,解决了茶多酚在日化应用中的易氧化变色的难题。且制备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