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40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60075.X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突散囊菌及其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方式,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名称为冠突散囊菌K8824,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24643。所述菌株的茶‑沙棘叶复合发酵液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美白的功能,可以用于制备兼具上述特征的乳液、护肤霜、面膜等功能性护肤品。本发明的冠突散囊菌发酵工艺操作简便易行,成本可控,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同时,冠突散囊菌在茶‑沙棘叶发酵体系中的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发酵液抗氧化、抗皮肤衰老效果好,对护肤品中的典型致腐菌有明显抑制,能够有效避免护肤品易染菌问题,所述护肤品在人体试用后具有显著的美白和抗衰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86039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7926.5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水去杂工具,该工具包括可依次串联的第一空柱、鲁尔接头和第二空柱,所述第一空柱内设置有推杆,所述第一空柱和第二空柱内均装填有PVPP填料,并在靠近出口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筛板,筛板可使茶水通过并阻止PVPP填料漏出,所述第一空柱容积大于第二空柱容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该茶水去杂工具对茶叶中蔗糖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操作方便,且可有效去杂。
-
公开(公告)号:CN105820148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001063.3
申请日:2015-01-05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茶多酚中纯化茶儿茶素的技术。包括利用硅胶柱层析串联低取代度的羟丙基纤维素富集精制茶儿茶素类成分,达到既除去茶多酚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又能彻底脱除咖啡碱类成分。层析、富集的填料经活化再生后可重复利用,茶儿茶素产品制备过程中所用试剂均具有“绿色”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1850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316521.8
申请日:2014-07-05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nventor: 涂云飞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鲜叶中茶儿茶素制备工艺。由茶鲜叶经杀青粉碎,利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动态萃取。萃取液再与水平衡后,利用正已烷或石油醚促使茶儿茶素进入水相,达到茶儿茶素与脂溶性色素类成分(如叶绿素,叶黄素类)分离的目的。分离的下相进一步以含乙醇的水饱和乙酸乙酯萃取,再进一步以不溶性低取代度的羟丙基纤维素富集茶儿茶素进行精制,达到高效、环保、节能的目标,产品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747401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910157171.4
申请日:2009-12-23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J63/00
Abstract: 一种高纯度茶皂苷的制备方法,属农、林副产品深加工领域。该工艺可以高效脱去茶皂苷粗品中呈色性强的色素类成分。其技术方案是通过金属离子络合溶解在水饱和正丁醇中的色素类成分,同时利用茶皂苷在碱性水饱和萃取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对茶皂苷进行分配萃取,收集上相并浓缩至于后得含量≥85%的茶皂苷粗品,再将其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动态通过D280大孔树脂,收集滤出液,干燥后得色泽呈灰白色的干态茶皂苷(含量≥90%)。采用本发明,可以较简便、高效率地从茶籽饼或干态茶皂苷粗品中制备高纯度、色泽佳的茶皂苷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7461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14228.0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A23L3/3544 , A23L3/3526 , A23L3/3472 , A23L3/3427 , A23L3/3436 , A23P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化MOFs材料的茶叶保鲜用多孔控释凝胶微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保鲜活性成分、可溶性茶叶发酵多肽、纳米SiO2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后造粒得到保鲜活性成分包埋物,将保鲜活性成分包埋物进行填充后得到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交联后得到的颗粒沉淀进行疏水性成膜即得到一种基于纳米化MOFs材料的茶叶保鲜用多孔控释凝胶微球。本发明凝胶微球通过包封保鲜活性成分,实现品质活性成分的逐步可控释放,辅以除湿剂和除氧剂,控制茶叶包装内的湿度和氧气含量,释放绿茶挥发性成分,减缓茶叶的失风劣变,达到保鲜的效果,也可将天然指示色素封装,达到动态指示茶叶贮藏过程中新鲜度变化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985307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84246.6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苯骈罩酚酮结构化合物的纯化方法,包括:(1)将含有苯骈罩酚酮结构化合物的粗品溶解过滤后,微晶纤维素吸附,用10 %以下的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2)洗脱液进一步上样于装有纤维素衍生物的吸附柱,吸附后,用乙醇的水洗脱,收集目标产物,干燥,得目标产物纯度提高 2倍以上的纯化制品;(3)纯化制品以醇水(含50 mmol/L以下的磷酸二氢钾)溶解后,上样于装有Sephadex LH-20凝胶的层析柱,以低于15 % (v/v)乙酸乙酯的水(保持50 mmol/L以下的磷酸二氢钾和20 %( v/v)的乙醇在水中浓度不变)梯度洗脱,收集干燥得目标单体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549069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510284.4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咖啡因花草袋泡绿茶配方,该配方由脱咖啡因绿茶、桂花及甘草制备得到,各组分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如下:脱咖啡因绿茶42.5%~66.5%;桂花30%~38%;甘草3 %~27.5%。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干燥绿茶粉碎后,过10~60目筛后,通过超临界CO2萃取脱除其中的咖啡因,并干燥备用;(2)、将干燥桂花粉碎后,过10~60目筛后备用;(3)、将干燥甘草茎粉碎后,过10~60目筛后备用;(4)、将步骤(1)-(3)所得的脱咖啡因绿茶、桂花与甘草按其重量比混合均匀后,分装,即得脱咖啡因花草袋泡绿茶。本发明所得产品口味佳,咖啡因含量极低,安全性好,其制备工艺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1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31368.9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C07J63/00 , C07H15/256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纯化茶皂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含茶皂素的水溶液为发酵底物,在该发酵底物中接入含有使茶皂素产生絮凝沉淀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培养,至茶皂素产生絮凝后,离心分离絮凝沉淀,用乙醇提取沉淀中的茶皂素,即得纯化后的茶皂素乙醇溶液,浓缩,干燥得精制茶皂素。采用本发明的纯化方法,不仅能解决茶皂素纯化的问题,而且生产过程安全、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的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整个纯化过程仅使用到乙醇,产品安全;该工艺生产的茶皂素在日化和保健食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75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25967.5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提升茶鲜叶中儿茶素转化形成茶黄素产率的方法。所采用的方案为:将采摘的茶鲜叶装入软质封口袋中,真空密封(真空度控制在??-0.1MPa~-0.01MPa范围内),并将其充分冷冻后,置摄氏零度以上环境温度(4℃~37℃)回暖(2小时~15小时),促使茶鲜叶儿茶素酶促合成茶黄素。反应结束后,经高温杀青的茶鲜叶可用于直接加工成条形红茶、扁形红茶或经揉捻后加工成卷曲形条红茶;其所制备的红茶干茶样中四种茶黄素单体(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所占总质量百分数≧2%(w/w)。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