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349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61048.3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驻车制动的机电复合传动行星变速装置,将两个相同的机电复合传动行星变速装置布置在履带车辆的两侧驱动端以驱动车辆行驶;在每一侧的机电复合传动行星变速装置中,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一个简单行星排的太阳轮,简单行星排的齿圈与一个内外啮合的双星行星排的行星排框架相连,同时简单行星排的框架与双星行星排的太阳轮相连,双星行星排通过行星排框架对外输出动力,简单行星排的框架连接一个制动操纵件,实现简单行星排框架的制动,双星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另一个制动操纵件,实现双星排齿圈的制动。本发明可以在车辆未在轮端使用驻车制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行星变速机构实现车辆的驻车制动。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18718.5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Q10/0631 , G06Q10/0633 , G06Q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MBD模型的设计工艺统一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建立统一模型,能够辅助用户以统一和标准格式定义产品生产阶段涉及的所有数据,通过数据抽取机制建立MBD模型与统一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映射关系建立与MBD模型内部数据一一对应的数据对象,通过数据关联关系建立起不同阶段虚拟对象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统一数据模型实现所有数据对象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784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22655.6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电机集成的电驱动桥结构,三电机包括主驱动电机和两个辅助驱动电机。主驱动电机固定连接输入轴和第一互连构件;左、右两部分结构相同,镜像分布在主驱动电机两侧,左、右两部分中,辅助驱动电机通过互连构件固定连接换挡元件和第一简单行星排中的太阳轮;第一简单行星排中,第一太阳轮通过换挡元件与第一行星架相连;第一行星架通过互连构件与第二简单行星排中的第二齿圈固定连接;第一齿圈接入第一互连构件;第二简单行星排中,第二太阳轮接入第一互连构件;第二行星架通过互连构件与第三简单行星排中的第三太阳轮固定连接;第三简单行星排中第三行星架通过第二互连构件与本部分的输出轴固连;第三齿圈与驱动桥壳体固连。
-
公开(公告)号:CN1190583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58325.5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双模式电驱动轮传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属于电驱动轮技术领域,第二行星排中的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行星排中的第二行星轮与第一行星排中的第一齿圈;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输入构件与第二行星排中的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同时驱动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自转;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第一行星排中的第一行星架连接,外圈与机壳连接,用于使第一行星架单向旋转;输出构件与第二行星排中的第二齿圈连接;行驻一体制动器与输出构件连接,用于对输出构件进行制动。该双电机双模式电驱动轮传动装置无需复杂的液压或电作动机构换挡,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化,通过控制电机和单向离合器实现模式切换,提高了换挡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0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78404.7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nventor: 张强 , 刘晓蓉 , 吴越 , 李亮 , 胡铮 , 李洪武 , 张玉东 , 王乐 , 周如意 , 彭振宇 , 许晋 , 程燕 , 唐沛 , 李耀恒 , 张静 , 李新毅 , 吕庆军
IPC: F16H57/02 , F16H57/023 , F16H57/08 , F16H57/028 , F16H6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轻型履带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行星排三前一倒行星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齿圈(R1)、一排太阳轮(S1)啮合,一排行星架(PC1)支撑一排行星轮(P1);第二简单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二排行星轮(P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太阳轮(S2)啮合,二排行星架(PC2)支撑二排行星轮(P2);所述变速机构通过合理的布置行星排、制动器、离合器等部件实现传动系统档位和功能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1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26683.2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nventor: 李慎龙 , 张强 , 李亮 , 王乐 , 胡铮 , 彭振宇 , 周如意 , 程燕 , 许晋 , 张玉东 , 唐沛 , 李洪武 , 邢庆坤 , 张静 , 李新毅 , 张鹤 , 刘晓蓉
IPC: G06F17/18 , G06F30/17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行星机构传动效率计算方法,主要步骤包括:根据行星机构的结构,获取行星机构的计算数据;计算行星机构中所有行星轮系对应的转化轮系中功率流分路的传动比;计算行星机构中所有行星轮系对应的转化轮系中功率流分路的的传动效率,计算行星机构中所有行星轮系的传动效率;计算行星机构的传动效率。该方法可快速简便地计算行星机构的传动效率,而且计算效率高、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0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77650.0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nventor: 张强 , 程燕 , 许晋 , 张玉东 , 王乐 , 彭振宇 , 周如意 , 胡铮 , 唐沛 , 李洪武 , 邢庆坤 , 张静 , 李耀恒 , 李亮 , 李新毅 , 马贵叶 , 张鹤 , 刘晓蓉
IPC: F16H57/02 , F16H57/023 , F16H57/08 , F16H57/028 , F16H6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换挡的四前二倒行星变速机构。所述机构包括:第一个简单行星排、第二个简单行星排、第三个简单行星排、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第三制动器(B3);所述机构采用多自由度行星变速机构方案优选理论,以便捷操控、少行星排、少换挡元件、重量轻为方案设计目标,通过合理的布置行星排、制动器、离合器等部件实现传动系统档位和功能的优化。适应于履带车辆四前二倒行星变速机构还需要结合先进的齿轮传动、离合器和制动器、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及润滑系统技术,以确保其在重载工况下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长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518902.X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Q10/0639 , G06F119/22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行星传动复杂零件关键加工特征位置误差与经济成本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加工特征位置误差与经济成本耦合关系,为保证复杂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并合理降低经济成本提供依据。本发明同时考虑零件关键加工特征的位置误差与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适用于复杂零件关键加工特征的位置误差与经济成本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5941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01409.1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F16H57/023 , F16H57/021 , F16H57/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减机电传动输出轴及输出齿轮自由度的支撑结构,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圆柱销、输出轴、法兰盘、输出齿轮及轴承;法兰盘安装在箱体上;法兰盘通过轴承支撑在输出齿轮上;输出轴的一端同轴套装在输出齿轮内的轴向盲孔A内;通过圆柱销同轴连接输出齿轮和输出轴;圆柱销的一端与输出齿轮上的轴向盲孔B过渡配合,圆柱销另一端与输出轴上的轴向盲孔C过渡配合。本发明利用圆柱销约束输出齿轮和输出轴在轴向和径向的多余自由度,提高了输出轴与输出齿轮间的同轴度,从而减少了装配误差,降低动态载荷,进而提升机电传动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166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07050.7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挡同轴双电机复合电驱动装置,属于车辆电驱动技术领域,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子轴、第二驱动电机的转子轴、第一输出半轴、第二输出半轴同轴;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通过行星排传动机构耦合驱动第一输出半轴与第二输出半轴转动,用于实现车辆直驶时第一输出半轴与第二输出半轴的功率均分,车辆转向时功率从低速侧的输出轴向高速侧的输出半轴功率回流。在动力学上实现了转向再生功率的机械传动回收利用,降低了对电机功率的需求,整个两挡同轴双电机复合电驱动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满足车辆尺寸约束条件,提高了直驶稳定性和转向灵活性,促进串联式纯电驱动在大功率车辆上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