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91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30244.9
申请日:2023-10-31
IPC分类号: H02B1/56 , G05D23/20 , H01M8/04029 , H01M8/0432 , H01M8/04701 , H01M8/0662 , H01M8/04746 , H01M8/0438 , H02J3/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综合利用的氢储能电站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定压补水子系统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定压补水子系统连接的第一换热回路与第二换热回路,提供一种适用于氢储能电站的多路径氢电耦合系统的整体水冷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多个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设备共用一套水冷系统,将系统中多个环节的设备余热统一回收利用,集中控制,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冷却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3479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74117.9
申请日:2023-08-03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0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氢气安全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受限空间气体探测器布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受限空间内部监测氢气泄漏的气体探测器分布不合理所造成的重复检测和空洞检测问题,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氢气泄漏场景;建立几何模型;划分三维网格;设定边界条件;求解氢气浓度分布;选择安装高度和检测平面;划分二维网格;解析优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气体探测器布置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通过对过往真实氢气泄漏事故总结分析,结合果蝇优化算法,得到优化的受限空间内气体探测器布置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4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96343.1
申请日:2023-01-18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站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储能电站功率分配方法。针对现有储能电站功率分配方法没有兼顾电池使用寿命和变流器工作效率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储能电站功率分配方法,包括: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时获取储能电池的运行数据,获得当前状态下储能电站各层级状态;构建综合考虑各电池堆SOC均衡度和储能电站整体效率的功率分配动态规划模型;判断电网需求功率与储能电站可提供的最大功率的关系,进行动态规划模型的最优分配策略求解;云端下发功率分配策略至电池管理系统并执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延长了储能电站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兼顾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2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192335.9
申请日:2022-09-28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B60L53/60 , B60S5/02 , G05B13/02 , G06N3/006 , G06Q50/06
摘要: 一种离网型油‑氢‑电混合站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氢能、电能、燃油储能三种能量交换的能源混合站,并以所述能源混合站的最佳收益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包含所述能源混合站中储能换流器的日前功率、氢燃料电池的日前功率、水电解槽制氢装置的日前功率的最优粒子;步骤2,从所述最优粒子中分别提取所述参数的规划序列,并基于所述规划序列对所述能源混合站生成日前调度计划;步骤3,判定所述能源混合站中燃油发电机的发电功率、站内配电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否符合边缘控制要求,并对所述能源混合站进行控制。本发明确保通过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来实现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529344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89679.6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气冷热多能流联合优化方法。本发明的联合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由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热泵机组、光伏机组、电制冷机和电/冷/热储能装置组成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电气冷热多能流模型和碳流模型;步骤2、根据步骤1建立的电气冷热多能流模型和碳流模型,建立考虑碳排放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气冷热多能流‑碳流双层优化模型,根据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电、热、冷负荷的需求进行优化。本发明能够在只造成5%的运行成本增加的前提下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约20%的碳排放,并且可以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碳流分布进行优化,提升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2088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620214.3
申请日:2022-06-02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89 ,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6K9/62
摘要: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锂电池故障识别方法。针对现有锂电池故障识别方法故障电池基础参数的获得困难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锂电池故障识别方法,包括采集训练集A和训练集B的基础运行数据,训练集A包括健康电池和对健康电池进行外部短路人为模拟得到的演化性故障电池,训练集B为健康电池,基础运行数据包括电压U、温度T和阻抗Z;训练数据集,生成孤立树,形成孤立森林;异常值计算,得到临界的异常值分数SC;步骤S4、异常信息分析和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人为模拟得到演化性故障电池,从而可以快速稳定的获得所需的故障电池的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99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47325.5
申请日:2021-12-30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392 , G06K9/62 , G06N3/00 , G06Q10/04 , G06Q1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间接健康指标的锂离子电池SOH预测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取锂离子电池部分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曲线的离散系数作为间接健康指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在样本训练过程中自动搜索多核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建立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多核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即PSO‑MK‑GPR模型;将间接健康指标作为输入,容量作为输出,送入PSO‑MK‑GPR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出锂离子电池老化模型;将在线提取的特征数据送入训练好的PSO‑MK‑GPR模型中,实现SOH预测。本发明采用一种考虑充电过程中的电压与电流部分数据的间接健康指标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调参的多核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实现了锂离子电池SOH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78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988597.0
申请日:2020-09-18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源型AC‑DC变流器及其直流侧故障穿越方法。针对传统三相桥式AC‑DC变流器在发生直流短路故障时无法限制短路电流的问题,本发明在AC‑DC变流器的直流端口串联故障穿越模块。正常运行时,AC‑DC变流器控制直流电压,故障穿越模块全导通;当直流侧发生故障导致变流器过流时,故障穿越模块闭锁,隔离故障,同时保持内部电压稳定。待短路电流衰减后,故障穿越模块启动电流闭环控制,主动向直流系统注入额定电流。当故障清除后,直流电压抬升,故障穿越模块自动转为电压控制模式,将系统内电压重新恢复到额定值。本发明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限制短路电流,并向系统提供稳定的故障电流,在故障清除后能自动快速恢复系统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07021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0219156.1
申请日:2019-03-21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367 , G06F111/02 , G06F111/04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与贡献度评估方法和系统。现有的多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集中式方法存在对中央系统高度依赖,易受单点通信故障影响等问题;分布式优化方法的算法大都较为复杂、迭代次数过多。本发明首先建立多微电网SoS架构,基于此架构建立多微电网双层能量管理与贡献度评估模型;结合Bender法求解多微电网双层能量管理模型并采用shapley值法合理分配正涌现行为收益给不同利益主体的子微电网并评估各个子微电网的贡献度。本发明提出的多微电网SoS架构是一种协调多微电网运行的有效方式,可以对多微电网系统运行进行有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83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439280.1
申请日:2020-05-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并机及热插拔控制方法。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与电网断开处于离网黑启动状态下,上层控制器同时下发功率模块并网继电器合命令,并通过的自动择主策略产生主模块虚拟同步机,其余为从虚拟同步机,控制主模块虚拟同步机软启动建立负载电压,继而从模块虚拟同步机脉冲解锁与主虚拟同步机并联运行,使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各模块快速接入电网和负载,解决了传统技术方案中工作模式单一,在离网运行时多模块启动较慢且并入系统造成电气冲击的问题,保持良好的电能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