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7484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210002156.8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铁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新型柔性旋转移动接触网,包括移动段接触网、固定接触网、门架、第一坠砣结构、第二坠砣结构、弹簧补偿装置、提拉电机以及电磁抱闸装置,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所述提拉电机设置在移动段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提拉电机用于提升或者降低第一坠砣结构的高度;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所述电磁抱闸装置设置在门架上,当所述移动段接触网转动到铁路侧边时,电磁抱闸装置吸合住离门架最近处的转动腕臂;所述弹簧补偿装置中的弹簧用于将承力索的拉动力转为推力进一步推动腕臂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216709077U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20038793.6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铁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新型柔性旋转移动接触网,包括移动段接触网、固定接触网、门架、第一坠砣结构、第二坠砣结构、弹簧补偿装置、提拉电机以及电磁抱闸装置,所述第一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的重量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另一端;所述提拉电机设置在移动段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提拉电机用于提升或者降低第一坠砣结构的高度;控制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铁轨一侧边;所述电磁抱闸装置设置在门架上,当所述移动段接触网转动到铁路侧边时,电磁抱闸装置吸合住离门架最近处的转动腕臂;所述弹簧补偿装置中的弹簧用于将承力索的拉动力转为推力进一步推动腕臂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20041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87591.4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存在外界扰动的受电弓无模型鲁棒控制方法及系统;采集列车受电弓运行过程的动态数据;建立存在外界扰动的列车受电弓数据模型;估计外界扰动;优化更新列车受电弓数据模型中的伪偏导数信息;设计针对存在外界扰动的列车受电弓无模型鲁棒控制方案;优化更新控制方案中的误差控制增益和扰动补偿控制增益;采用无模型鲁棒控制方案计算得到控制输入信号,对列车受电弓进行控制,直到控制任务结束;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不仅适用于存在外界扰动的列车受电弓,解决扰动补偿问题、降低建模难度、降低计算资源消耗,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8939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1190913.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凯达铁建电气化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Inventor: 何常红 , 范海江 , 王超 , 郑军 , 古晓东 , 韩凌青 , 晋壮壮 , 王国梁 , 李波 , 李洪生 , 王圣昆 , 魏博 , 朱鹏飞 , 陈伟 , 乔培凯 , 冯秋涛 , 张皓 , 高桂超 , 乔中波 , 李鹏飞 , 乔清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段绝缘器,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分段绝缘器结构,降低分段绝缘器的维修及更换零部件的难度,提升作业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分段绝缘器,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电力线路的端口相连接;第二连接机构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头可拆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35313.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白裔峰 , 蒋先国 , 罗健 , 邓洪 , 崔校玉 , 王国梁 , 古晓东 , 周敏 , 李波 , 何常红 , 韩凌青 , 许鸿谦 , 李国胜 , 魏博 , 李洪生 , 杨凡 , 李少鹏 , 张琦 , 郭琦沛 , 王圣昆 , 晋壮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接触网不同位置反射系数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弓网耦合振动系统模型,所述模型中端点A和B代表接触线振动变形部分的两个端点,且接触线上这两点以外部分振动变形可以忽略,因此假设这两点为支撑点,在模型中实现位移约束,并获取某个时刻的受电弓和接触线位置关系;根据接触网的约束条件求解弓网耦合振动系统模型,获得受电弓抬升力造成的振动和吊弦拉力造成的振动;根据获得的受电弓抬升力造成的振动和吊弦拉力造成的振动,计算受电弓所在位置的反射系数;本发明能考虑接触网不同吊弦布置方式以及受电弓移动到接触网不同位置对反射系数的影响,以指导接触网的设计,提高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7402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611262757.3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M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腕臂用定位立柱,包括定位管(1)和支座(2),所述的支座(2)包括插入在定位管(1)一端的插接部(2‑1),在所述的插接部(2‑1)上设有过渡台(2‑2),在所述的过渡台(2‑2)上设有支撑斜腕臂的固定板(2‑3),所述的插接部(2‑1)、过渡台(2‑2)以及固定板(2‑3)为整体锻造成型,在所述的固定板(2‑3)上设有连接孔(2‑31),在所述的固定板(2‑3)上设有连接在连接孔(2‑31)内固定斜腕臂的U型螺栓(3),在所述的固定板(2‑3)上设有放置斜腕臂的凹槽(2‑32),在所述支座(2)和定位管(1)上设有固定连接铆钉(4),采用该结构减少定位环、定位管及紧固件数量,方便现场施工安装及后续维护,提高产品安全性,减少潜在的运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6627255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611262292.1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M1/20
Abstract: 一种锻造式单耳定位装置,包括斜腕臂、定位环和定位管,所述定外环包括抱箍和旋转双耳,所述抱箍与斜腕臂连接,所述旋转双耳两端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双耳和第二双耳,所述抱箍通过下部具有的单耳与第一双耳铰接,所述定位管包括锻造式单耳、定位管本体和连接件,所述锻造式单耳由支撑单耳和插接部构成,所述插接部截面为“十”字型柱筋结构,所述锻造式单耳通过插接部插装在定位管本体端部,并通过两个相互交错分布的连接件分别穿过定位管本体及“十”字型柱筋将锻造式单耳固定在定位管本体上。本发明改变原定位管连接结构,通过给定位管一端插接单耳结构替代原有焊接或其他复杂的连接方式,并直接利用支撑单耳与定位环连接,从而使得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运营更方便、更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536620.1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权秩和比算法的接触网质量评价方法,基于接触网质量评价各项指标,构建接触网综合加权秩和比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到接触网质量综合加权秩和比的值,其中所述综合加权秩和比计算模型为接触网质量评价各项指标的加权秩和比之和;通过概率单位算法,计算所述接触网质量综合加权秩和比的值特定向下累计频率,从而得到概率单位值;根据所述概率单位值和接触网综合加权秩和比,构建所述概率单位值与所述接触网综合加权秩和比之间的数值回归模型,用于实现每个锚段或区站的接触网质量进行分档处理,使得对锚段或区站接触网质量描述更加有层级、更明晰。
-
公开(公告)号:CN10973325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98603.2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腕臂的接触网系统,所述的接触网系统由若干个锚段相互连接而成,相邻的两个锚段之间设置有电连接装置,锚段中部设有中心锚结装置,每一锚段包括若干个腕臂架,腕臂架上设有上腕臂和下腕臂,上腕臂连接有可移动的承力索座,承力索固定在承力索座上,下腕臂连接有可移动的定位立柱,定位立柱连接有可移动的定位器,定位器与接触线连接,承力索和接触线之间设有若干整体吊弦,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均通过下锚补偿装置连接在固定支柱上,腕臂架固定在固定支柱上。应用本发明,使接触网系统方便安装维护,提高了安装维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849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63555.0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拓 , 罗健 , 杜博文 , 古晓东 , 陈伟 , 苑玉超 , 邓洪 , 何常红 , 崔艳龙 , 李波 , 王敬渊 , 王生旭 , 吴向阳 , 师渊 , 张立那 , 赖一雄 , 张琦 , 韩凌青 , 王建东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硬母线预制生产线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生产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构建硬母线预制生产线的数字孪生BIM模型,虚实融合模型,与生产线中的实体进行语义关联和属性映射,生成第一知识库,进行配准和融合显示,得到第一生产模型;构建包含多个层的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采集实时状态数据并生成生产线状态的高维特征向量,添加至控制层,构建动态优化控制模型,生成最优控制序列,实时调整控制策略,并通过优化层求解候选调度方案集合;构建目标函数,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确定最优调度方案并部署智能网关,接收最优调度方案,生成控制动作序列并发送至生产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