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1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39073.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3K3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作焊接机器人的刀盘焊接装置,包括:导轨机构,导轨机构包括若干个弧形导轨,若干个弧形导轨首尾连接,若干个弧形导轨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用于驱使弧形导轨抬高于地面,若干个弧形导轨上分别设置有内导轨和外壁导轨;焊接机构,焊接机构包括机械臂和底座,机械臂上设置有激光视觉传感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活动安装在弧形导轨上,且下侧与焊接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基于协作焊接机器人的刀盘焊接装置,通过机械臂运动、激光视觉传感器扫描一周、通过计算机制定合适的焊接路线,识别所有焊缝并制定焊接路线,可准确、自动的完成焊接工作,实现自动焊接,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506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08776.1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阶段视觉伺服控制的焊件自主摆放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焊件自主摆放分为焊件抓取阶段、焊件转移阶段和焊件摆放阶段,在焊件抓取阶段,通过构建的图像视觉伺服模型实现待摆放焊件的精确抓取,在焊接转移阶段,通过外置的相机获取焊件的空间位姿,利用构建的位置视觉伺服模型引导机械臂末端相机获取对应视野,为焊件摆放阶段的图像视觉伺服模型操作提供起始位置,在焊件摆放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对焊件摆放阶段的特征点进行视野约束,其余控制设计与焊件抓取阶段相同。本发明采用多阶段视觉伺服控制,避免了传统算法中视野丢失的问题,保证焊件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为其他阶段的操作提供较高的可操作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0693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8776.1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阶段视觉伺服控制的焊件自主摆放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焊件自主摆放分为焊件抓取阶段、焊件转移阶段和焊件摆放阶段,在焊件抓取阶段,通过构建的图像视觉伺服模型实现待摆放焊件的精确抓取,在焊接转移阶段,通过外置的相机获取焊件的空间位姿,利用构建的位置视觉伺服模型引导机械臂末端相机获取对应视野,为焊件摆放阶段的图像视觉伺服模型操作提供起始位置,在焊件摆放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对焊件摆放阶段的特征点进行视野约束,其余控制设计与焊件抓取阶段相同。本发明采用多阶段视觉伺服控制,避免了传统算法中视野丢失的问题,保证焊件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为其他阶段的操作提供较高的可操作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7225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61037.2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动态避障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障碍物的位置信息,根据不同时刻的障碍物的位置信息的估计结果计算出障碍物的速度的估计结果,在上层中继规划控制器中设定的约束条件下获得上层中继规划控制器的输出结果,并将上层中继规划控制器的输出结果转化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姿势和检测点的位置,并输入至构建好的底层安全保障控制器中,在设定的约束条件下获得期望关节速度。本发明采用了超螺旋滑模观测器来提高障碍物运动估计的准确性;通过构建串级模型预测控制优化问题,得出优化的关节速度以保证无碰撞和无奇点的运动规划,在焊接机器人动态避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610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61035.3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扰机械臂系统轨迹跟踪优化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由n个连杆组成的机械臂系统构建动态模型,并将所述动态模型转化为空间状态形式;设计干扰观测器,以对机械臂系统中所含的不确定性进行估计;通过系统化地前馈补偿设计修正系统的稳态信号,从而得到经过动态补偿的预测模型;基于经过动态补偿的预测模型获得标称系统模型,并利用所得的标称系统模型进行广义预测控制中的滚动优化运算,并通过求解与关节角度跟随误差相关的性能指标优化函数,得出广义预测控制器的预测控制律。本发明相比于传统逆动力学控制策略,在轨迹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皆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更准确的关节位置响应和更强的闭环鲁棒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7225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61037.2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动态避障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障碍物的位置信息,根据不同时刻的障碍物的位置信息的估计结果计算出障碍物的速度的估计结果,在上层中继规划控制器中设定的约束条件下获得上层中继规划控制器的输出结果,并将上层中继规划控制器的输出结果转化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姿势和检测点的位置,并输入至构建好的底层安全保障控制器中,在设定的约束条件下获得期望关节速度。本发明采用了超螺旋滑模观测器来提高障碍物运动估计的准确性;通过构建串级模型预测控制优化问题,得出优化的关节速度以保证无碰撞和无奇点的运动规划,在焊接机器人动态避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20462669U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21597905.2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移动导轨、机器人底座、三维移动机械臂以及焊接头;所述移动导轨包括若干个呈“一”字形可拆卸拼接的直线导轨;所述机器人底座的底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所述机器人底座在所述直线导轨内移动的驱动部;所述三维移动机械臂的底端与所述机器人底座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三维移动机械臂的顶端与所述焊接头对应连接,使得焊接头的实际到达范围大大增加,更适合与实际的自动控制焊接使用,使得焊接机器人能够适应的加工产品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实际生产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20612732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2003341.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 , 南京承阖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线激光相机和结构光相机的焊接机器人。该焊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焊枪本体,机器人本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外侧与线激光相机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焊枪支架,焊枪本体固定在焊枪支架上,线激光相机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外侧固定有结构光相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激光相机、结构光相机和焊枪本体均固定在机器人本体的外端,从而便于采集焊接区域的图像数据,可为焊接路径的生成提供数据支撑;结构简单且稳定,便于安装和检修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5455.8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直径盾构同步推拼的盾尾支撑加强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盾体;钢板束,具有支撑状态和分离状态,钢板束活动安装于盾体内壁以实现支撑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支撑状态的钢板束用于与管片外壁接触并对管片进行支撑;分离状态的钢板束与管片分离;驱动组件,安装于盾体,用于驱动钢板束活动以实现支撑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本发明能够提高盾构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通过钢板束的设计,能够在支撑状态下与管片外壁接触并提供更强的支撑力,确保管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钢板束具有支撑状态和分离状态,能够根据施工需要灵活切换,使得盾构机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都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74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59611.0
申请日:2025-04-14
Applicant: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舒计城 , 胡浩 , 陈建福 , 杨公标 , 陈鹏 , 陈健 , 王晓琼 , 金大龙 , 韩冰宇 , 韩凤启 , 资谊 , 孙文昊 , 邵泳翔 , 白一兵 , 马泽坤 , 郭守志 , 路芸芸 , 何应道 , 吴佳明
IPC: G06F30/20 , E21D9/06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F111/08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大直径盾构地中对接稳定性判别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充分考虑开挖面渗流影响,相比现有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从而更精确地判断大直径盾构地中对接的稳定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有效减少因稳定性判断失误导致的施工事故。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稳定性信息,便于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如调整支护参数、优化施工工艺等,有效保障盾构地中对接施工的安全进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