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8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02444.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38 , E21D11/08 , E21D11/05 , E21F17/18 , G01D21/02 , G01B11/02 , G01B11/16 , G01B21/32 , G01N3/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震后修复体系及隧道震后修复方法。隧道震后修复体系包括防水板、衬砌环、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激光位移计;防水板粘接在原隧道衬砌上,衬砌环设置在原隧道衬砌的内侧,并且衬砌环与防水板抵接;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和激光位移计均设置在衬砌环上。通过上述设置,本公开中原有带裂缝衬砌仍然可以发挥承载能力,并且通过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和激光位移计的设置,能够有效监测原有带裂缝衬砌传递到衬砌环上的力的大小,有效了解衬砌环的力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1164138.7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 E21D11/1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分步浇筑的大体积隧道明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结构主要包括两道纵向平行的底纵梁,底纵梁上方设置先期施做的边墙,两侧边墙顶部之间设有内侧拱,内侧拱上方设有后期施做的外侧拱,底纵梁上方依次施做的边墙、内侧拱和外侧拱共同组成环向连续的明洞结构。本发明将明洞主体结构合理分解,包括边墙和拱部,并将拱部分为内外两层结构,首先施工边墙,待其构建完成后依次施工内侧拱和外侧拱。当明洞上覆土体较厚或承受荷载较大时,需要结构具有足够的厚度,而对于较厚的拱部结构,需要特制高强度模板支撑,不仅增加了模板的制作工艺和制作费用,且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浇筑、振捣和养护,本发明可有效规避大体积明洞结构浇筑的上述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59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26711.4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岩体破裂机制的隧洞岩爆预警方法及系统,利用现场条件布置适合于现场监测的微震传感器阵列,将所有传感器接入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计算震源位置、辐射能量、视体积等微震参数;计算微震事件的震源机制,根据震源机制解计算出岩体破裂面的法向矢量;通过岩体破裂面法向矢量与破裂面法向矢量的关系,将微震参数投影到隧洞临空面,基于投影后的微震参数进行岩爆预警分析。基于投影后的参数再进行预警,可以提高对岩爆进行时空预警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9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0786.5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宇豪 , 向亮 , 刘陆拓 , 朵生君 , 靳宝成 , 刘国庆 , 陈敬军 , 吴宇辉 , 周泽华 , 陈花顺 , 张威 , 王博达 , 任晨宁 , 鄢豪杰 , 许宇 , 周黎明 , 刘艺玮 , 张鹏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下隧道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TBM隧道组装洞室衬砌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初期支护结构、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弧形混凝土构件和土石回填层。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呈弧形拱结构体,小断面混凝土构件的内径D1大于TBM的刀盘直径D2且12cm≥D1‑D2≥8cm。弧形混凝土构件,与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同心设置且贴合于小断面混凝土构件的顶部的外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在地面上的投影位于弧形混凝土构件在地面上的投影内,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和弧形混凝土构件与初期支护结构之间设有土石回填层。列车通过整个组装洞时空气动力学效应不显著、旅客舒适性更佳。衬砌施工方便,超(欠)挖易控制。整个组装洞开挖过程和衬砌过程的进度也加快了,缩短了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64622.6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洞并行的高温隧道综合降温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地质超前预报,对隧道内部进行探测,以判断是否存在高岩温、高温热水;步骤二:判断高温热水和/或高岩温的风险等级;步骤三:针对不同风险下不同情况如仅存在高温热水、仅存在高岩温或两者均存在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对隧道内部的环境进行探测,并根据实际探测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等级区分,之后再结合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进行不同的处理措施,从而更加高效、更具有针对性且更灵活地来对多洞并行的一类隧道进行降温排水,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00686.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温热水隧道动态分序注浆方法。现有超高温热水隧道施工工效低,且超高温热水涌出危及操作员安全。本发明在隧道掌子面施作超前水平钻进行探测,通过水平钻顶水注浆,测试掌子面加深炮孔总出水量,不满足带水作业标准时,进行分序动态注浆,掌子面周边施作注浆孔,钻孔处设置孔口管,注浆孔末端安装止水器。本发明利用后续孔作为前序灌浆完成孔的效果检查,加快了灌浆施工效率;钻孔过程中通过球阀加注低温冷水对高温热水进行融合,降低隧道钻孔热水温度;钻具退出后可以及时关闭高温防水闸阀,通过管壁球阀及时注浆堵水,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完全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59148.9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弃渣体图像;对弃渣体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弃渣体数值计算模型图;对弃渣体数值计算模型图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得到目标图像模型;对目标图像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到目标图像模型的应力应变参数;基于应力应变参数,计算得到弃渣体的力学参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实现在不受弃渣体粒径的限制且在减少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过程中的计算量的基础上,有效且准确地确定弃渣体的力学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90915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83533.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包括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朝向隧道二衬;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挡水结构与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多个挡水结构沿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具有一个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所有排水通道平行设置,从而对第一面上的积水进行了有效引导,使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第二面为光滑平整表面,保护了隧道二衬施工时排水通道的结构,保证了该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86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36793.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结合现浇的钻爆法隧道组合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结构包括初期支护,所述初期支护内侧为组合二次衬砌;所述组合二次衬砌底部为预制仰拱块,顶部为预制拱顶块,两侧为现浇边墙;所述预制仰拱块、预制拱顶块和现浇边墙环向组成组合二次衬砌;所述预制仰拱块纵向拼接组成装配式仰拱结构;所述现浇边墙施做于所述装配式仰拱结构两端;所述预制拱顶块纵向拼接组成装配式拱顶结构,位于两侧现浇边墙的顶部之间。本发明结合了预制和现浇两种施工工艺,用预制仰拱、预制拱顶、现浇边墙的整体结构代替传统现浇结构,现场拼装并现浇,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矿山法隧道衬砌结构的仰拱及拱顶质量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177949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606810.7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抗震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洞室开挖完成后,于洞壁施做径向锚杆(11)以及环形的外层衬砌(10);S2,在所述外层衬砌(10)内壁铺设防排水层(20);S3,在所述防排水层(20)内施做环形的内层衬砌(40),并使防排水层(20)和所述内层衬砌(40)之间形成填充空间;S4,向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填充物,以在所述防排水层(20)和所述内层衬砌(40)之间形成柔性填充层(30)。该施工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每个具体的环节均可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实施;所形成的隧道结构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不易损毁,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内层衬砌的结构安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