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等级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111366690.9

    申请日:2021-11-18

    IPC分类号: E21F1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等级划分方法,步骤如下:收集隧道工程基础资料,包括:隧道轴线方位角θ,隧道岩层、岩性,岩层倾角α,岩层走向方位角γ,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间的夹角β,岩层完整系数Kv;计算地应力影响因子S;计算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根据地应力影响因子S、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利用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判定方法,计算挤压性围岩隧道相对变形量ε;根据相对变形量ε,进行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等级划分。本发明采用地应力和围岩岩体变形两大因子对变形进行科学预测,参数获取简单、准确度高、便于操作,具有针对性强、划分方法简单、可靠的优点,提高了设计的精准度。

    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0915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83533.4

    申请日:2022-05-05

    IPC分类号: E21D11/38 E21F16/02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包括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朝向隧道二衬;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挡水结构与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多个挡水结构沿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具有一个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所有排水通道平行设置,从而对第一面上的积水进行了有效引导,使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第二面为光滑平整表面,保护了隧道二衬施工时排水通道的结构,保证了该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

    适用于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基坑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519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52283.7

    申请日:2020-03-06

    IPC分类号: E02D5/34 E02D17/04 E02D29/05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空间受限条件下的基坑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围护桩为钢筋混凝土桩,其靠近既有地下建筑物一侧的内部竖向通长配筋,靠近另一侧基坑底部以上的部分局部不配筋,形成后期凿除素混凝土部分。本发明涉及的基坑围护桩结构,通过合理灵活的配筋方式构建了围护桩结构中的素混凝土部分,通过后期凿除桩体的素混凝土部分,缩小围护桩结构的横截面积和桩体体积,从而相对扩大了围护桩内侧的结构实施空间,在空间区域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预留出更大的新建结构实施空间,不仅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围护桩承载力和围护体系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既有结构影响,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区域。

    梁板式大跨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7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63357.X

    申请日:2024-03-28

    IPC分类号: E21D11/18 E21D11/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梁板式大跨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目前提高大跨隧道承载力采用的措施为提高隧道板式结构的厚度,导致自重增大,对结构受力非常不利,经济性差。本隧道结构包括环梁和衔接板;环梁纵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环梁之间设置有衔接板,衔接板环向封闭,环梁和衔接板组成环向封闭的隧道结构;衔接板的径向厚度小于环梁的径向厚度。本发明采用梁结构和板结构的组合结构形式,利用梁结构的高承载能力,通过板结构进行连接,使地下大跨隧道结构的承载力大幅提升,并采用梁结构代替板结构形式,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用量,有效节约了工程投资。

    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296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20558.9

    申请日:2024-04-09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公开通过获取待测混凝土的表面图像;基于预设的裂缝检测模型,将表面图像划分为至少一个预设大小的图像区域,对每个图像区域进行裂缝检测,得到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裂缝的开裂等级,裂缝的开裂等级与开裂面积正相关;基于各图像区域中裂缝的开裂等级,确定待测混凝土的裂缝的整体开裂等级,可以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神经网络实现混凝土裂缝开裂等级“端到端”的定量检测,减少了人工操作量,避免了人工处理图像的干扰,可以提高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

    隧道减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053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53558.7

    申请日:2022-08-31

    IPC分类号: E21D11/00 E21F17/18 E21D11/10

    摘要: 本公开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减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围岩进行勘测,能够由计算确定隧道各区域的抗震性能指标值;通过在设置于围岩和初支之间的第一隔震层,设置于初支和二衬之间的第二隔震层,以避免地震波对隧道内部支护结构直接作用,减小支护结构的振动响应;设置于浅层围岩区的第一注浆层和设置于深层围岩区的第二注浆层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加强方式对隧道进行减隔震强化,够提高围岩自身抗震能力,从而提高支护结构的抗震能力。通过上述的隧道减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即能够根据抗震性能指标值对隧道减隔震结构进行精确配置;又能够避免对隧道断面进行扩挖,提升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提升隧道的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