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735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0321478.9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地层吊装荷载作用下竖井口部段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竖井衬砌与吊装设备基础相互独立,吊装设备支撑点提供的竖向起吊合力小,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本结构包括锁口圈梁、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靴型扩大基础梁和喷锚支护结构;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和所述喷锚支护结构自上而下竖向布置,内侧围合成竖井;所述靴型扩大基础梁设置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和所述喷锚支护结构之间,环向闭合布置;所述锁口圈梁设置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顶部外周,环向闭合布置。本发明同步考虑竖井自身支护与上部吊装设备基础,形成适用于上部吊装荷载作用的完整复合支护系统,稳定性好,抗变形能力强,安全性高,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33225.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当隧道采用离壁式衬砌与贴壁式衬砌交叉施工时,其接口处的结构施工和防排水处理是工程建设的难点。本发明的结构中,贴壁式衬砌接入离壁式衬砌的接口处设置有交叉口堵头墙、堵头墙下方框架梁和堵头墙框架柱,堵头墙框架柱位于接口处两侧,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位于两侧堵头墙框架柱的顶部,交叉口堵头墙位于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上方;交叉口堵头墙边缘与贴壁式衬砌的二次衬砌连接,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侧面与离壁式衬砌的离壁式屋面连接。本发明稳定性好,工程量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隔绝围岩、地层渗漏,防止洞内脱离物下落,安全、防潮、保温、恒湿,扩展了两种或多种结构型式的组合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673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21478.9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地层吊装荷载作用下竖井口部段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竖井衬砌与吊装设备基础相互独立,吊装设备支撑点提供的竖向起吊合力小,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本结构包括锁口圈梁、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靴型扩大基础梁和喷锚支护结构;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和所述喷锚支护结构自上而下竖向布置,内侧围合成竖井;所述靴型扩大基础梁设置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和所述喷锚支护结构之间,环向闭合布置;所述锁口圈梁设置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顶部外周,环向闭合布置。本发明同步考虑竖井自身支护与上部吊装设备基础,形成适用于上部吊装荷载作用的完整复合支护系统,稳定性好,抗变形能力强,安全性高,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597422.1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流动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面向流体流动试验的渐缩型入流进口结构及其试验方法。该结构包括稳流段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稳流段后端能够沿纵向、横向、垂向伸缩或展开的伸缩折叠式反弧段;所述稳流段与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均呈相对两侧开口的管体状结构;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稳流段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稳流段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稳流段中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稳流板。本发明提供的面向流体流动试验的渐缩型入流进口结构及其试验方法的能够使流体流动平稳过渡且适用性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2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7660.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内燃牵引隧道增氧排污的通风方法及系统。已建成隧道不满足通风需求时,无法布置风机进行增氧排污。本系统包括异形风管和风机房;异形风管固定在既有隧道内顶部;风机房内设置有矩形变径风管,矩形变径风管内设置有轴流风机;矩形变径风管的一端位于风机房一侧,另一端连接到传送矩形直管,通过倒角管转向并接入异形风管;既有隧道内部署有污染物监测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发送到远程控制系统,轴流风机由远程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设计了异形风管,在不改变隧道结构断面的情况下,满足既有隧道内的通风需求,并通过监测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氧气浓度,远程控制轴流风机的运行模式,达到增氧排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78248.8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6F18/10 , G06F18/24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围岩类型识别与操作控制方法。方法包括:获取TBM的历史特征数据并数据清洗,构建训练集;建立围岩类型识别模型,将训练集输入训练;构建转速操作表和推速操作表;建立转速联合模型和推速联合模型;实时采集TBM的特征数据并数据清洗后输入识别模型中,输出围岩类型;在转速操作表和推速操作表中提取刀盘转速和推进速度,输入联合模型中,输出联合刀盘转速和联合推进速度,对TBM进行操作控制。本发明方法显著提升围岩类型识别的准确性,能够在不同围岩条件下智能调整TBM的参数,提高了掘进效率和安全性,为操作控制提供了智能化、综合性的解决方法,为隧道工程领域带来更高效、安全的施工实践,推动TBM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40130.6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21D1/0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TBM掘进参数确定方法及系统。目前竖井TBM掘进参数确定依靠个人经验确定,易造成工程事故。本方法包括:获取竖井围岩参数的统计特征值;获取竖井TBM设备参数范围;建立竖井TBM施工数值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将竖井围岩参数的统计特征值赋予模型;在模型中设置力学模拟;设置竖井TBM掘进参数,基于掘进破岩有效性判断准则判断竖井TBM掘进的破岩有效性;判断结果若为无效,则在竖井TBM设备参数范围内重新设置竖井TBM掘进参数。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在开挖前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从而准确预测TBM掘进参数,为现场施工提供参考,可大幅度减小施工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033225.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当隧道采用离壁式衬砌与贴壁式衬砌交叉施工时,其接口处的结构施工和防排水处理是工程建设的难点。本发明的结构中,贴壁式衬砌接入离壁式衬砌的接口处设置有交叉口堵头墙、堵头墙下方框架梁和堵头墙框架柱,堵头墙框架柱位于接口处两侧,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位于两侧堵头墙框架柱的顶部,交叉口堵头墙位于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上方;交叉口堵头墙边缘与贴壁式衬砌的二次衬砌连接,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侧面与离壁式衬砌的离壁式屋面连接。本发明稳定性好,工程量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隔绝围岩、地层渗漏,防止洞内脱离物下落,安全、防潮、保温、恒湿,扩展了两种或多种结构型式的组合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794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609499.1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制仰拱模块的隧道施工方法。该隧道施工方法使得连接钢架更加紧固的支撑于初期支护与预制仰拱模块之间,最终再对连接钢架与预埋套筒之间的紧固螺栓进行再次紧固并将两者进行焊接、连接钢板与支撑钢板之间的紧固螺栓进行再次紧固并将两者进行焊接,如此确保预制仰拱模块与初期支护进行稳定的连接,避免连接钢架安装不紧固导致初期支护因围岩压力而向内侧变形,本申请将传统隧道施工中的仰拱填充替换为预制仰拱模块,如此可以确保隧道周圈的支护快速构成闭环,避免隧道已开挖段落变形沉降,提高隧道结构稳定性和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14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08763.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晓勇 , 刘建红 , 雷升祥 , 王飞 , 靳宝成 , 任少强 , 杜孔泽 , 刘小刚 , 陈敬军 , 魏军政 , 严文翔 , 韩赟 , 罗勇 , 崔润兵 , 王煦霖 , 向亮 , 吉艳雷
IPC: E02D19/06 , E21F16/02 , F16K17/04 , F16K17/164 , F16K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限压排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外壳、圆球、限压控制弹簧和尾部中空内螺帽;所述外壳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前端内径小于尾端内径,内径断面变化处为圆滑状过渡部分;圆球位于圆滑状过渡部分处,直径在前端内径和尾端内径之间;限压控制弹簧位于圆球后方,尾端内设置尾部中空内螺帽。本发明解决了地下工程中的限压排水问题,使地下工程中围岩中水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排放,安装简单,施工方便,可工厂化生产,在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埋入,与地下工程排水管路连接即可,既可用于现浇地下结构中,又可用于预制结构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