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33225.8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当隧道采用离壁式衬砌与贴壁式衬砌交叉施工时,其接口处的结构施工和防排水处理是工程建设的难点。本发明的结构中,贴壁式衬砌接入离壁式衬砌的接口处设置有交叉口堵头墙、堵头墙下方框架梁和堵头墙框架柱,堵头墙框架柱位于接口处两侧,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位于两侧堵头墙框架柱的顶部,交叉口堵头墙位于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上方;交叉口堵头墙边缘与贴壁式衬砌的二次衬砌连接,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侧面与离壁式衬砌的离壁式屋面连接。本发明稳定性好,工程量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隔绝围岩、地层渗漏,防止洞内脱离物下落,安全、防潮、保温、恒湿,扩展了两种或多种结构型式的组合应用范围。

    用于既有内燃牵引隧道增氧排污的通风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622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7660.3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内燃牵引隧道增氧排污的通风方法及系统。已建成隧道不满足通风需求时,无法布置风机进行增氧排污。本系统包括异形风管和风机房;异形风管固定在既有隧道内顶部;风机房内设置有矩形变径风管,矩形变径风管内设置有轴流风机;矩形变径风管的一端位于风机房一侧,另一端连接到传送矩形直管,通过倒角管转向并接入异形风管;既有隧道内部署有污染物监测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发送到远程控制系统,轴流风机由远程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设计了异形风管,在不改变隧道结构断面的情况下,满足既有隧道内的通风需求,并通过监测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氧气浓度,远程控制轴流风机的运行模式,达到增氧排污的目的。

    竖井TBM掘进参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33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40130.6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TBM掘进参数确定方法及系统。目前竖井TBM掘进参数确定依靠个人经验确定,易造成工程事故。本方法包括:获取竖井围岩参数的统计特征值;获取竖井TBM设备参数范围;建立竖井TBM施工数值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将竖井围岩参数的统计特征值赋予模型;在模型中设置力学模拟;设置竖井TBM掘进参数,基于掘进破岩有效性判断准则判断竖井TBM掘进的破岩有效性;判断结果若为无效,则在竖井TBM设备参数范围内重新设置竖井TBM掘进参数。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在开挖前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从而准确预测TBM掘进参数,为现场施工提供参考,可大幅度减小施工不确定性。

    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033225.8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当隧道采用离壁式衬砌与贴壁式衬砌交叉施工时,其接口处的结构施工和防排水处理是工程建设的难点。本发明的结构中,贴壁式衬砌接入离壁式衬砌的接口处设置有交叉口堵头墙、堵头墙下方框架梁和堵头墙框架柱,堵头墙框架柱位于接口处两侧,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位于两侧堵头墙框架柱的顶部,交叉口堵头墙位于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上方;交叉口堵头墙边缘与贴壁式衬砌的二次衬砌连接,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侧面与离壁式衬砌的离壁式屋面连接。本发明稳定性好,工程量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隔绝围岩、地层渗漏,防止洞内脱离物下落,安全、防潮、保温、恒湿,扩展了两种或多种结构型式的组合应用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