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3396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80077773.6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系统,其包括组电池,该组电池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块。所述多个块中的每一个块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相同数量的电芯。控制装置被配置成计算内部电阻比和保护电流。内部电阻比是通过将多个块中的两个的内部电阻较高的一个除以内部电阻较低的一个而获得的值。保护电流是通过将内部电阻比乘以由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组电池的电流值而获得的值。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基于保护电流来执行充电-放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43396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80077773.6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系统,其包括组电池,该组电池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块。所述多个块中的每一个块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相同数量的电芯。控制装置被配置成计算内部电阻比和保护电流。内部电阻比是通过将多个块中的两个的内部电阻较高的一个除以内部电阻较低的一个而获得的值。保护电流是通过将内部电阻比乘以由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组电池的电流值而获得的值。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基于保护电流来执行充电‑放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44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039632.1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代广规
IPC: H01M10/48 , H01M50/569 , G01R27/08 , G01R27/20 , G01R31/389 , G01R31/38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系统及其紧固部的松动的检查方法,该蓄电系统包括蓄电装置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检测存在于蓄电装置的电流路径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电阻。另外,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电阻的周期性的变动的程度(例如,周期性地取得的电阻的变动量超过阈值的次数)大时,检查出在所述电流路径上存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紧固部的紧固松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910198423.1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代广规
IPC: H01M10/48 , H01M10/42 , G01R31/3842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系统和二次电池的劣化状态估计方法。所述二次电池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第一阻抗和第二阻抗之间的差值来估计反应电阻。当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值随着对应周期而变化时,基于第一变化量、第二变化量和第三变化量来计算所述第一阻抗和所述第二阻抗中的每一个阻抗。所述第一变化量是所述电流值的相位从初始相位反转到相反相位的时段中的所述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变化量,所述第二变化量是所述电流值的相位从所述相反相位返回到所述初始相位的时段中的所述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变化量,并且所述第三变化量是所述初始相位与所述相反相位之间的电流值的差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09843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910034849.3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代广规
IPC: H01M10/42 , H01M10/48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二次电池系统及二次电池系统的劣化状态推定方法,二次电池系统包括二次电池、电路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执行第一计算控制、第二计算控制及推定控制。所述第一计算控制是基于以第一周期使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值变动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值来算出所述二次电池的第一阻抗的控制。所述第二计算控制是基于以第二周期使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值变动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值来算出所述二次电池的第二阻抗的控制。所述推定控制是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与所述第二阻抗之差来推定所述二次电池的反应电阻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517838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480048248.3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68 , B60L11/1809 , B60L11/1861 , B60W20/00 , Y02T10/7011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10S903/907
Abstract: 一种车辆包括发电机、发动机、主电池、辅助电池以及控制器。将发动机配置成执行负载运行和自立运行。将控制器配置成控制辅助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当主电池的容许充电电力的上限降低并且指令动力处于负载运行和自立运行交替切换的状态中时,将控制器配置成运行连续充电。连续充电采用充电电力对辅助电池连续充电预定的时间。充电电力是将指令动力增加到等于或大于阈值的电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233527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80020602.6
申请日:2015-04-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6 , G01R31/362 , H01M10/48 , H01M2220/20
Abstract: 电池系统包括二次电池、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二次电池包括配置为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发电元件、电解质和电池壳。电解质浸渍到发电元件内部。发电元件和电解质容纳在电池壳内。温度传感器配置为指定二次电池温度。控制器配置为计算电解质中的盐浓度偏差。控制器配置为使用限定电解质的流动的方程式计算在电解质流动方向上发电元件中每个位置处的第一流速和第二流速。第一流速为电解质从发电元件内部朝向发电元件外部流动时的流速。第二流速为电解质从发电元件外部朝向发电元件内部流动时的流速。方程式包括作为参数的电解质的密度。密度根据温度被指定。密度根据二次电池温度而变化。控制器配置为基于第一流速和第二流速计算发电元件中的盐浓度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64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0344366.0
申请日:2021-03-31
IPC: B60H1/00 , B60H1/14 , B60K1/00 ,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67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其搭载于车辆,包括热回路、换热器、蓄电池和散热器,所述热回路具有换热器路径、散热器路径和绕过散热器路径与换热器路径相连通的蓄电池路径,所述换热器通过热交换将换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冷却,利用蓄电池路径将所述蓄电池冷却,所述散热器使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与外部气体热交换,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加热动作和循环动作,所述加热动作使热回路内的热介质在换热器路径与蓄电池路径之间循环,从而利用蓄电池将蓄电池路径的热介质加热,所述循环动作使利用加热动作加热后的热介质在换热器路径与散热器路径之间循环,利用散热器将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冷却。由此,能够高效地取得用于加热散热器的热能的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1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244461.X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9 , H01M50/20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10/6566 , H01M50/242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配备有蓄电组件和与蓄电组件相邻地配置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与蓄电组件相邻的第一冷却层、以及相对于第一冷却层位于蓄电组件的相反侧的第二冷却层,在第一冷却层,形成有在排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以及位于第一冷却通路间的第一壁部,在第二冷却层,形成有在排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以及位于第二冷却通路间的第二壁部,多个第一壁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壁部相对于多个第二壁部偏置地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64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344366.0
申请日:2021-03-31
IPC: B60H1/00 , B60H1/14 , B60K1/00 ,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67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其搭载于车辆,包括热回路、换热器、蓄电池和散热器,所述热回路具有换热器路径、散热器路径和绕过散热器路径与换热器路径相连通的蓄电池路径,所述换热器通过热交换将换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冷却,利用蓄电池路径将所述蓄电池冷却,所述散热器使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与外部气体热交换,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加热动作和循环动作,所述加热动作使热回路内的热介质在换热器路径与蓄电池路径之间循环,从而利用蓄电池将蓄电池路径的热介质加热,所述循环动作使利用加热动作加热后的热介质在换热器路径与散热器路径之间循环,利用散热器将散热器路径内的热介质冷却。由此,能够高效地取得用于加热散热器的热能的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