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1240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80009869.5
申请日:2008-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1/34 , B60R2019/1826 , B60R2019/186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在行人与汽车碰撞时以短行程有效地吸收从行人的腿部受到的冲击能量,且减少压垮剩余而保护行人的腿部,由中央凸缘、与中央凸缘的两侧连续的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与上部腹板连续的上部凸缘以及与下部腹板连续的下部凸缘构成,是一体地将截面形成为帽形的长形状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在帽形截面中,上部腹板与包含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的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 1 )以及下部凸缘与该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 2 )分别大于0(度)而小于90(度),在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的一方或者双方上具有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凹状或者凸状的加强筋。
-
公开(公告)号:CN101641240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0880009869.5
申请日:2008-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1/34 , B60R2019/1826 , B60R2019/186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在行人与汽车碰撞时以短行程有效地吸收从行人的腿部受到的冲击能量,且减少压垮剩余而保护行人的腿部,由中央凸缘、与中央凸缘的两侧连续的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与上部腹板连续的上部凸缘以及与下部腹板连续的下部凸缘构成,是一体地将截面形成为帽形的长形状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在帽形截面中,上部腹板与包含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的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1)以及下部凸缘与该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2)分别大于0(度)而小于90(度),在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的一方或者双方上具有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凹状或者凸状的加强筋。
-
公开(公告)号:CN102858622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80017593.7
申请日:2011-03-16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 B62D25/04 , B62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提高的同时实现了高生产率的汽车的前支柱和侧梁的结合部构造。通过在前支柱(1)的闭断面形状内,以在汽车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补强件(8),将补强件(8)结合到前支柱外板(2)上,并且使补强件(8)的汽车后端侧向侧梁(4)侧延伸而形成补强件延长部(8a),将补强件延长部(8a)结合在侧梁外板(5)侧而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85862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80017593.7
申请日:2011-03-16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 B62D25/04 , B62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提高的同时实现了高生产率的汽车的前支柱和侧梁的结合部构造。通过在前支柱(1)的闭断面形状内,以在汽车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补强件(8),将补强件(8)结合到前支柱外板(2)上,并且使补强件(8)的汽车后端侧向侧梁(4)侧延伸而形成补强件延长部(8a),将补强件延长部(8a)结合在侧梁外板(5)侧而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165451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980138009.6
申请日:2009-07-29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0 , G06F17/5018 , G06F2217/41 , G06F2217/42
Abstract: 本发明的弹塑性材料的成形模拟方法包括:使用有限元素法,按照所述弹塑性材料的目标形状中的每一个或每多个有限元素,从应力张量计算元素等效节点力矢量的工序;将所计算的按照所述每一个或每多个有限元素的所述元素等效节点力矢量,在所述弹塑性材料的整个区域或确定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积分,来计算该区域的全部等效节点力矢量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657712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880011767.7
申请日:2008-04-14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 G01N2203/0216 , G06F17/5018 , G06F2217/42
Abstract: 在将解析对象部件分为多个要素并进行解析时,以解析后结合相邻的2个要素、还是使要素分割的大小变化为2种进行解析中的某一种手段,比较包括相同要素在内等位置上的板厚减少率或最大主应变,将其差大的要素提取为断裂危险区域。根据该结构,在通过有限元法预测断裂时,能够可靠地提取断裂危险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1657712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880011767.7
申请日:2008-04-14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 G01N2203/0216 , G06F17/5018 , G06F2217/42
Abstract: 在将解析对象部件分为多个要素并进行解析时,以解析后结合相邻的2个要素、还是使要素分割的大小变化为2种进行解析中的某一种手段,比较包括相同要素在内等位置上的板厚减少率或最大主应变,将其差大的要素提取为断裂危险区域。根据该结构,在通过有限元法预测断裂时,能够可靠地提取断裂危险部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