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37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6384.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茎类中药材种苗自动分离封装收卷机及其操作方式,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分苗装置、取苗装置、输送装置、热熔封装装置、镇压装置和收卷装置;本发明集分离、输送、识别、封装和收卷为一体,可实现堆积成捆的根茎类中药材种苗单一分离,完成根茎类中药材种苗带自动封装收卷作业,减少人工辅助投苗作业成本,同时采用种苗带技术代替人工移栽,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根茎类中药材移栽作业效率,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相比人工投苗更能保证根茎类中药材种苗移栽行株距、栽植深度的统一,实现规范化种植,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06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1699478.9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IPC: A01G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拱棚插架覆膜覆土复式作业机,涉及农业装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机架,主机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行走轮连接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能够驱动行走轮转动;主机架上还安装有扦插机构和覆膜覆土机构,扦插机构包括弯杆装置和下压装置,弯杆装置用于弯折棚杆,下压装置位于弯杆装置的上方,并用于将弯折后的棚杆压入土壤中,扦插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扦插机构弯折棚杆并将弯折后的棚杆压入土壤中;覆膜覆土机构用于在将棚杆压入土壤中后,将棚膜覆盖在棚杆上,并在棚膜的边缘覆盖土壤。本发明可以一次性完成棚杆搭建、棚膜铺设、膜边覆土压实等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184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93433.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茎类中药材种苗自动分离封装收卷机的控制系统,属于机械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平台,分离模组,封装收卷模组,人机交互触摸屏,主控制器和电源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根茎类中药材种苗自动分离封装收卷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根茎类中药材种苗的自动分离、封装和收卷,与移栽机搭配移栽可以提高移栽机的移栽效率,同时由于自动化,能够减小人工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同时更能保证移栽的株距和行距要求,移栽深度统一,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大规模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92892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38221.3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撒播作业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智能农机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平台、智能测试平台和智能测试系统;本发明在测试区域放置多个装置,通过装置展开的布收集无人机飞行撒播颗粒物料,若撒播物料为大颗粒,可以通过红外计数器检测收集颗粒物料的数量,再用数据计算分析的方法实现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测试,若种子为小颗粒,计数不准时,可以通过高精度电子称称量收集颗粒物料,再用数据计算分析的方法实现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测试,同时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下收集管内的种子高度实现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预判,该种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测试方法较现有技术而言,针对面广,且测试全程机械化,测试结果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9289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38221.3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撒播作业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智能农机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平台、智能测试平台和智能测试系统;本发明在测试区域放置多个装置,通过装置展开的布收集无人机飞行撒播颗粒物料,若撒播物料为大颗粒,可以通过红外计数器检测收集颗粒物料的数量,再用数据计算分析的方法实现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测试,若种子为小颗粒,计数不准时,可以通过高精度电子称称量收集颗粒物料,再用数据计算分析的方法实现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测试,同时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下收集管内的种子高度实现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预判,该种无人机飞行撒播作业性能测试方法较现有技术而言,针对面广,且测试全程机械化,测试结果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8560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70045.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施内使用的转运装置及农产品转运设备,涉及农产品运输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连杆机构、升降平台和伸缩驱动装置;支撑框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放置货箱的支撑板,支撑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杆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位于第一连杆的上方,两个连杆的两端通过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的侧面和升降平台之间,进行组成了平行四连杆机构;当伸缩驱动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推动固定杆带动平行四连杆机构整体下移,使得升降平台上的货箱平稳下降到地面,便于卸货;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大幅降低劳作人员采摘运输占据劳动力,提升采摘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700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434286.8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走式中药材移栽机及种植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自行走机构,所述自行走机构顶端靠近行走向前侧装配有可沿自行走机构旋转升降的投苗机构;本发明设置自行走机构、开沟机构、分苗机构、投苗机构和覆土覆膜机构,能够实现中药材种苗的自动开沟、低损伤自动分苗、低损伤自动投苗和自动覆土覆膜作业,较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中药材移栽的自动化,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小中药材种植的难度,避免在移栽过程中种苗损伤的问题,能够保证中药材的成活率,提高种苗利用率,满足中药材单垄双行露头覆膜的移栽农艺需求,同时设置图像识别相机,能够自动识别投苗的漏苗和重苗情况,以便移栽人员及时处理,保证中药材移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70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34286.8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走式中药材移栽机及种植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自行走机构,所述自行走机构顶端靠近行走向前侧装配有可沿自行走机构旋转升降的投苗机构;本发明设置自行走机构、开沟机构、分苗机构、投苗机构和覆土覆膜机构,能够实现中药材种苗的自动开沟、低损伤自动分苗、低损伤自动投苗和自动覆土覆膜作业,较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中药材移栽的自动化,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小中药材种植的难度,避免在移栽过程中种苗损伤的问题,能够保证中药材的成活率,提高种苗利用率,满足中药材单垄双行露头覆膜的移栽农艺需求,同时设置图像识别相机,能够自动识别投苗的漏苗和重苗情况,以便移栽人员及时处理,保证中药材移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9515068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914414.X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草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种植用除草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架与牵引器械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粉碎箱,所述固定板底部焊接有位于粉碎箱前后两侧的两个定位架,两个所述定位架之间铰接有位于粉碎箱侧面靠近牵引器械一侧的铲刀,所述固定板活动安装有卡接于连接架外部且与固定板横向铰接的导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架可以配合固定板使设备整体沿着地面前进,同时可以使铲刀的前端铲入地下,即可将杂草由根系处铲出,并在惯性及铲刀斜面的导向下使铲出的杂草落地粉碎箱内部,即可在粉碎箱内部完成粉碎和漏料,从而可以将粉碎后的杂草撒在田间作为西甜瓜生产的养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2458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86700.9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农用传感器、动力装置及农机,涉及农机技术领域。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农用传感器,轴套机构的轴套构件具有供轴穿设通孔,当该轴在承受扭矩的时,由于轴套机构能够相对于壳体机构转动,当壳体机构相对固定时,使得轴套机构在轴的扭矩作用下相对于壳体机构发生转动,进而使得分别位于轴套机构和壳体机构两者的磁性构件和感测构件也发生相对转动。以此,通过感测机构检测磁性构件相对于感测机构的周向运动,来使得感测机构获得该轴上的扭矩。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将现有的轴断开为两段,而在两段轴之间布置传感器元件,再将两段轴通过诸如联轴器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