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2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123681.4
申请日:2024-01-30
IPC: G01G17/04 , G01M13/021 , G01M13/025 , B08B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阻环境齿轮润滑搅油量测试装置,其涉及齿轮测试领域,包括外仓,所述外仓上设置有切换模块一以及固定有测试仓,所述测试仓内包含有切换模块二、测量机构以及润滑油仓。使用这方法在对风阻环境齿轮搅油量测试时,切换模块一、切换模块二可对测试仓进行状态切换,避免测试环境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同时可利用风阻对设备润滑油进行清理,在提高测试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清洁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00138.7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G06F18/214 , G06F17/16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履带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履带车辆轨迹跟踪精度优化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履带车辆建立基于瞬时转向中心的运动学模型;步骤二:根据经验设置预测时域控制时域,对未来轨迹进行预测;步骤三:设计深度强化学习状态量和动作量;步骤四:设计深度强化学习Critic网络和Actor网络的结构;步骤五:对智能体进行训练;进行多轮迭代优化,直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步骤六:导出训练好的智能体进行在线运算,实时解算出需要的补偿输出值,与步骤二输出的控制量相加,作为底层执行系统的输入;至此,完成控制量的补偿,实现对轨迹跟踪控制的实时优化。该方法提升了履带车辆轨迹跟踪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6427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1124808.1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H02P6/16 , H02P6/17 , H02P23/14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信号的方法,属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步骤一:将永磁同步电机、旋转变压器、旋变解码芯片以及DSP芯片连接,组成获取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信号的硬件系统;步骤二:在MATLAB中构建三个函数,分别为函数一、函数二以及函数三,其中,函数一、函数二以及函数三通过DSP芯片的SPI接口依次完成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信号读取准备就绪、位置信号读取以及位置信号读取完成。该方法能够准确获取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信号,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模型获取电机位置信号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23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111268341.3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的数据来源模块获取车辆行驶状态量,并将得到的第I类状态量输出给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将第Ⅱ类状态量输出给估计误差评价器;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接收第I类状态量,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得到第Ⅱ类状态量估计值,并输出给所述估计误差评价器,估计误差评价器将接收的第Ⅱ类状态量和第Ⅱ类状态量估计值进行比较,生成奖励值并输出给所述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所述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根据奖励值对内部的深度神经网络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调整对第Ⅱ类状态量估计值的计算。本发明能够对车辆上难以直接测量的行驶状态量进行估计,功能可靠也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0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78404.7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nventor: 张强 , 刘晓蓉 , 吴越 , 李亮 , 胡铮 , 李洪武 , 张玉东 , 王乐 , 周如意 , 彭振宇 , 许晋 , 程燕 , 唐沛 , 李耀恒 , 张静 , 李新毅 , 吕庆军
IPC: F16H57/02 , F16H57/023 , F16H57/08 , F16H57/028 , F16H6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轻型履带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行星排三前一倒行星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齿圈(R1)、一排太阳轮(S1)啮合,一排行星架(PC1)支撑一排行星轮(P1);第二简单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二排行星轮(P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太阳轮(S2)啮合,二排行星架(PC2)支撑二排行星轮(P2);所述变速机构通过合理的布置行星排、制动器、离合器等部件实现传动系统档位和功能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5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247620.1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F16H6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AT换挡控制机构换向阀卡滞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通过在换挡控制机构中引入压力开关,以压力开关反馈电信号为故障判定依据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辆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大功率AT换挡控制机构中换向阀SV1、SV2、SV3以及换挡阀MSV油路后加入压力开关PS1、PS2、PS3、PS4,不同换挡过程中,可综合电磁阀的反馈电流信号以及压力开关电信号综合判断出对应的换向阀是否出现卡滞的故障。本发明同时提供了针对12种换挡过程的故障诊断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958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008137.8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车辆传动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AT自动变速器升挡过程离合器充油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将变速器的控制程序固化到控制器芯片内部Flash中,并设定自适应的标志位FastFlag为1;根据所述标志位FastFlag的值,设定自适应控制参数;变速器升挡过程中,在出现涡轮转速突升、涡轮转速突降过早或挂双挡现象时,分别记录出现的时间;计算对应的自适应调节时间,并得到新的充油相时间;若所述自适应调节时间小于设定时间,则修改标志位FastFlag的值为零,并写入控制器芯片内部Flash中;根据所得到新的充油相时间,控制离合器进行充油自适应。本发明可在线调整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充油时间,从而提高变速器的换挡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9847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50146.5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电气网络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多设备网络中选择性程序更新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特种车辆各控制器组成的CAN通讯网络中,需要针对性的对每个控制器进行独立的软件更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应答机制和事件处理流程,包括采用若干类消息格式定义来确定应答机制和处理过程,实现计算机和控制器之间的指令、应答、实施更新、响应状态等阶段性动作,从而能够通过CAN通讯网络在使用程序更新控制软件时,对每台子设备进行独立处理,减少程序更新专用线缆的铺设,使设备更新方便简洁。
-
公开(公告)号:CN114233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336281.4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nventor: 王景霞 , 李慎龙 , 王明成 , 李耀恒 , 王叶 , 刘振杰 , 高子茵 , 邹武俊 , 王佳婧 , 冯光军 , 韩宇石 , 石彦辉 , 张鑫 , 李志伟 , 徐飞 , 李翠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式战车防挂双挡的AT变速器控制系统,能够从硬件上实现电磁阀工作状态的监测和保护,解决防挂双挡的技术难题,以提高AT变速器的可靠性。包含如下功能模块:中央处理模块、频率信号处理模块、模拟信号处理模块、电阻信号处理模块、开关信号处理模块、通讯模块和输出驱动及电流反馈模块。能够实时监测电磁阀的工作状态,通过对电磁阀工作状态监测,设置电磁阀的保护阈值电流,在液压油缸内还没有建立起油压时,控制单元可以检测到比例电磁阀的异常电流,并立刻进行保护,切断异常电磁阀的供电电源,使车辆处于空挡状态,并报警显示。实现对AT变速器的防挂双挡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106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0629578.8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系统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相冗余控制的发电机系统。该发电机系统包括系统机壳、n个发电机、原动机、控制器,n个发电机并列排列位于系统机壳内,控制器设置在系统机壳内并位于n个发电机的径向位置的正上方,原动机与每个发电机之间通过机械部件进行能量传输;每个发电机周围圆周均布若干个油冷通道,可对发电机进行冷却;同时,在系统机壳内沿n个发电机的油冷通道外围环绕若干圈水冷管,用以带走油冷通道内的热量,实现高效油水混合冷却效果。本发明减小了系统体积,提高了发电系统功率密度,同时采用单原动机输入,多个发电机进行发电,有效提高系统能量利用率,减小系统损耗;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的发电机良好散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