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28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48370.3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向室内天线系统,包括卫星网关、多系统合路接入平台、功分器或耦合器、可调射频控制单元和全向天线,卫星网关将接收的多频段的卫星信号转换为多频段的电信号,并传输至多系统合路接入平台,平台将多频段的电信号合路输出至功分器或耦合器,功分器或耦合器将多系统合路接入平台输出的多频段的电信号通过可调射频控制单元分配至全向天线,可调射频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的多频段的电信号按照预设的时延参数进行时延调节,和/或按照预设的增益参数进行增益调节,将调节后的信号传输至全向天线。本申请能够提高室内环境的多频段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实现不同频段的信号的时延调节和增益调节,提高天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7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11545.9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忆阻器阵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输入信号映射为输入电压信号,并将所述输入电压信号输入至映射后的忆阻器阵列;所述映射后的忆阻器阵列基于所述输入电压信号得到输出电流;其中,所述映射后的忆阻器阵列通过如下步骤得到:确定信号转换的离散傅里叶变换表达式X=WNx,x表示输入信号,X表示输出信号,WN表示旋转因子;将其转换为复矩阵向量乘法表达式;#imgabs0##imgabs1#Re()表示复数的实部,Im()表示复数的虚部;将运算矩阵#imgabs2#映射到所述忆阻器阵列,得到所述映射后的忆阻器阵列。通过本申请可以提高DFT模块或IDFT模块的运算效率,并进一步提高信号处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901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0667542.4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云无线接入网架构的车联网高效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基于相似性传播的簇首车辆选择机制,依据车辆簇中车辆之间的相似性,相互之间不断迭代责任参数和可行参数,生成所述车辆簇的簇首车辆;所述簇首车辆与射频拉远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车辆簇内除所述簇首车辆的其他普通车辆与所述簇首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响应于确定所述普通车辆驶出所述簇首车辆的通信半径,所述普通车辆断开与所述簇首车辆的无线通信连接,成为无簇车辆;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簇车辆驶入目标簇首车辆的通信半径,所述无簇车辆建立与所述目标簇首车辆的无线通信连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簇首车辆始终保持高效的无线通信,提高了车(56)对比文件默罕莫德・默森;许凯凯;夏玮玮;吴怡;沈连丰.荒漠场景应用的车联网及其分簇路由算法.通信学报.2012,(第10期),全文.王子凡.面向5G无缝连接的云无线接入网系统及实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8,全文.Guangbing Xiao.DecentralizedCooperative Piggybacking for ReliableBroadcast in the VANET.2016 IEEE 83rd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Spring).2016,全文.Fan Li.Routing in Vehicular Ad HocNetworks: A Survey.IEEE CommunicationsSurveys & Tutorials ( Volume: 17, Issue:4, Fourthquarter 2015).2015,全文.张海霞;李腆腆;李东阳;刘文杰.基于车辆行为分析的智能车联网关键技术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2020,(第0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331615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587585.1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16/18 , H04W80/00 , H04L69/32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异构物理层的5G网络系统,包括:异构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层、无线链路控制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和无线资源控制层,其中,所述异构物理层包括:功能子层、适配子层和异构子层,其中,所述功能子层包括至少一个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用于生成相应的处理任务;所述适配子层用于基于所述处理任务对所述异构子层进行任务分配和接口适配;所述异构子层包括至少一个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适配子层所分配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5G网络的物理层吞吐量和计算速率,同时保留了5G网络中其他层的数据处理优势,从而改善5G网络系统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57974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10964727.4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的雷达系统布设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雷达系统布设方法包括获取道路宽度和所述激光雷达的视场参数,根据所述道路宽度和视场参数,确定所述激光雷达的布设高度,基于所述布设高度,确定所述多个激光雷达之间的布设间隔,根据所述布设高度和布设间隔,布设多个所述激光雷达。该技术方案在确定雷达系统中多个激光雷达的布设高度和布设间隔的过程中,考虑了道路宽度、激光雷达的视场参数,有利于提高雷达系统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881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962740.9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毫米波车联网下的信道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信道观测矩阵;将最佳波束信息加入基站端的活跃波束信息集;利用聚类算法处理所述活跃波束信息集,确定所述出发角的簇划分集合、簇心集合和簇宽度集合;确定当前时刻下基站端发出所述车辆接收信号覆盖多个车辆端的最优覆盖码字;基站端使用最优覆盖码字发送车辆接收信号,并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对车辆端进行追踪。该技术方案解决了毫米波车联网中单基站端与多车辆端的信道追踪问题,能够在保证单基站端与多车辆端之间的波束对准稳定,信号增益良好的情况下,减少波束扫描的次数与导频开销,从而有效提升毫米波车联网下信道追踪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155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02478.1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456 , H04L5/00 , H04W4/40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初始接入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天线阵列,生成二维码本;设置至少两个导频信号,初始化各导频信号对应于所述二维码本中的初始码字;从所述初始码字开始在所述二维码本中搜索,直至两个导频信号的接收性能参数达到预设性能值,确定两个导频信号分别对应的终点码字,根据两个导频信号的初始码字和终点码字,确定目标码字;利用所述目标码字进行波束初始接入。本说明书的方法能够快速确定目标码字,实现波束初始接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5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506679.1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多目标跟踪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逻辑法对多个目标点进行航迹起始判断,若满足第一条件,且在预设时间内能够形成候选航迹,则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2;步骤2:重新进行航迹起始判断,若满足第二条件,则进行航迹起始形成候选航迹;步骤3:将所述候选航迹,目标点的量测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跟踪滤波。该技术方案利用逻辑法综合第一条件、第二条件进行航迹起始判断,进而对检测到的目标点的量测值进行数据关联、延伸已有的航迹,最后进行卡尔曼滤波,缩小了毫米波雷达目标跟踪造成的误差,能够起到更好的跟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96008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627515.2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发明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自动驾驶目标分类方法。所述目标分类方法包括:两个或多个传感器对目标对象分别进行检测,并初步判断所述目标对象的类型;根据所述传感器的可靠性参数,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对上述基本概率赋值函数进行信息融合,判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类型。本发明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各自检测并初步判断出目标对象的类型,通过一种信息融合的算法,获取精准的目标类型,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9813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23125.2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车辆在行驶环境中的摩擦系数;根据所述摩擦系数计算得到当前车辆行驶的第一安全距离以及第二安全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确定当前车辆的驾驶策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当前车辆行驶环境中的摩擦参数作为当前车辆行驶的安全距离的参数,并分别以刹车到前车速度的第一安全距离以及刹车到停止的第二安全距离作为当前车辆制定驾驶策略的考虑因素,能够充分考虑到外界环境变化以及前车的驾驶状况,从而能够为当前车辆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了行驶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