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70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95952.6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各向异性黏土试样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试验机构、气动加载机构和制样平台机构,其中试验机构,其包括变角度空心圆筒护臂、配合在所述变角度空心圆筒护臂一端的试验空心圆筒和配合设置所述试验空心圆筒一端的实心圆柱。该制备各向异性黏土试样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制备粘性土、粉土等细粒土饱和试样,适用范围广,制备各向异性黏土试样过程中未受外力扰动,从试样顶部与底部同时施加固结压力,制备出的试样沿高度具有均匀的含水率和干密度,试样的可重复性得到保证,可根据试验需要制备不同尺寸的圆柱试样,既可制备常规单轴、三轴试验,也可制备大尺寸试样,插置传感器,满足科研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40398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811508850.7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盾构端头水平冻结与短钢箱联合接收装置及施工方法,盾构端头水平冻结与短钢箱联合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冻结加固单元和短钢箱,短钢箱设于水平冻结加固单元的加固区接收洞门外;水平冻结加固单元在加固区内水平布置冻结孔和测温孔,并形成冻结帷幕;短钢箱焊接于接收洞门外结构墙的钢环上,短钢箱是由止水帘布和止水翻板组成的三面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两侧各设有一对止水帘布和止水翻板。本发明所述装置及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富含水砂层条件下施工因加固效果不好,引起沿盾构外壳体抽线方向涌砂冒水,管涌和地面塌陷等工程事故问题;所述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城市中心受场地限制、垂直施工方法无法实现的盾构接收加固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6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813118.0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地层上下叠交隧道联络通道垂直加水平冻结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领域。从地面向下布设垂直冻结管,在待开挖下线联络通道斜下方布设一排封底冻结管;在待开挖上、下线联络通道洞门四周,分别钻进水平冻结管、上线联络通道上仰冻结管、上线联络通道下俯冻结管、下线联络通道上仰冻结管;然后将垂直冻结管和封底冻结管进行积极冻结,待竖向及底部冻结帷幕形成后开挖竖井,同时进行上线和下线联络通道附近的冻结管积极冻结。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通过灵活布置垂直和水平冻结管,形成契合上下叠交隧道联络通道复杂结构的冻结帷幕,防止涌砂冒水,确保联络通道施工安全可靠。具有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31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2423.5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2D3/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所述系统在联络通道底部的设计冻结范围(9)内设有至少1排注浆孔,且每排注浆孔至少有1个,由注浆孔向设计冻结范围(9)内插入注浆管,每排注浆孔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0°-80°,注浆管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述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冻结施工后冻土融化所导致的地层沉降,无需在联络通道上部及两侧预注浆,也无需在冻结后进行补偿注浆;(2)本发明所述系统及方法工期短,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3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442180.3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MJS法与水平冻结法联合加固承压富水砂性地层交叠车站下穿段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方法首先采用MJS法对施工土体进行全方位注浆,然后采用水平冻结法对上述土体进行加固止水,形成人工冻结止水帷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述MJS法与水平冻结法联合加固承压富水砂性地层交叠车站下穿段的体系结合了MJS加固法和水平冻结法的优势,具有对施工环境影响小、有效加固深度大、加固效果可靠、止水性好、加固截面形状多变、全方位施工(垂直、水平、倾斜)等优点;(2)所述体系具有较强抗坍塌能力的冻结水泥土,且使得冻结后水泥土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抑制土体在水平冻结过程中产生的冻胀融沉,避免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435717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110280672.9
申请日:2011-09-21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热电制冷控制的土壤冻胀融沉试验仪,包括试验仪的主体、采集控制装置、补水装置、加载装置,其中补水装置与试验仪的主体的底部补水槽体相接,采集控制装置与试验仪主体中负责监测试样温度梯度变化的A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压传感器对应相接,采集控制装置与半导体制冷体内的B温度传感器相接,加载装置设在试验仪的主体中的压力室内。优点:可根据试验含水量自动对试验从下部进行自动补水和排水,可对补水量进行精确计量;对排水过程孔压实现监测。实现连续无级加载;实现无极连续自动加载以及锁定体积后冻胀力的测试,提高试验室冻胀融沉试验对自然条件的模拟真实度,试验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试验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15402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77408.6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地铁盾构隧道端头加固的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涉及用水泥土加固法抑制水平冻结冻胀融沉的施工方法。本工法使用水泥深层搅拌桩工艺在土体内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浆,从而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抑制端头水平冻结加固时冻胀融沉对周围地层及建筑物的影响。通过使用本工法,可将地层沉降量控制在-8mm,隆起控制在5mm之内。本工法以人工冻结法为主体,用水泥土加固法作为一种抑制冻胀融沉的手段。比起传统的水泥土地基加固失败后再采用人工冻结法,在保证地层承载力和防水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了水泥土加固的施工范围和掺入比,有效减小了水泥的使用量,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人工和器材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9857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265653.3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是大型多功能冻土-结构接触面循环直剪仪及试验操作方法,其结构包括水平、竖直加载系统;水平、竖直位移及荷载传感器;温控及制冷系统;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及自稳系统;导轨系统;土样盒;支架。试验操作方法步骤:一、安装所需粗糙度接触面钢板;二、对土样施加法向边界条件;三、对土样实施降温;四、降到目标温度,以选定的剪切速率对冻土界面实施剪切,同时数据采集系统开始记录冻土界面应力-应变关系。优点:1)能实现0~-20℃范围内对接触面温度的精确控制;2)能精确施加常刚度、常位移和常应力三种法向边界条件;3)能够模拟多种粗糙度的接触面;4)能实现循环和单调两种剪切形式;5)应力施加及位移控制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2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65105.3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 南京林业大学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压平衡盾构出土量精确称重装置及应用方法,包括盾构机和位于其内的控制台,盾构机内分别设有螺旋输送机和传送皮带,所述螺旋输送机和传送皮带之间设有称重组件,螺旋输送机出料端位于称重组件的上方,传送皮带的进料端位于称重组件的下方。本发明的精确称重装置为静态称重,称重精度可靠,且称重数据稳定,不受外界干扰,可依据现场盾构出土情况,设定计量称重传感器称重定值,调节可开合挡板开合周期,可阶段性了解推进距离与出土量的关系,称重装置上下分层,实现称重的同时不受盾构持续出土影响,保证计量称重准确性与稳定性,可视化程度高,可在控制室电脑上直观了解盾构掘进状态,判定是否超挖或欠挖。
-
公开(公告)号:CN11575995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48356.5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模型的低净空下钢筋笼分节连接交底算量一体化管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利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钢筋笼模型;对钢筋笼分节方式及分节长度深化设计;钢筋笼分节吊装连接的立体化表达交底;根据参数直接导出钢筋明细表;施工验收并核算钢筋工程用量。本发明提供了从交底的钢筋模型中同时获取钢筋用量对钢筋分节连接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将整个钢筋笼模型由一个个参数化之后的钢筋族对象组成,便于直接导出钢筋明细表;通过本发明提高了低净空工况下钢筋笼分节吊装连接的施工质量和用量精细化程度,突破了钢筋施工领域交底模型与算量模型无法有效结合的壁垒,实现了模型化信息化的新型智慧建筑模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