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1306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1711477587.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0W30/182 , B60W60/00 , B60W50/02 , G05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驾驶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的系统的一端与车身电子单元连接,另一端与远程控制端无线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远程控制端信号、点火钥匙信号和模式切换按键信号;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采集的各个信号进行融合,并根据融合后的信号判断驾驶模式的有效性;模式切换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有效驾驶模式控制各ECU的工作状态,并对其发送驾驶模式切换指令,控制驾驶模式的切换;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驾驶模式切换过程中判断并处理故障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利于提高车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基于已有自动驾驶条件易于实现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94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080548.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共享密钥的车载CAN FD总线通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ECU和主管理节点控制器,所述的主管理节点控制器和ECU分别连接至CAN FD通信总线形成总线结构,所述的ECU内分别存储有彼此相互独立的预共享密钥,所述的主管理节点控制器中存储所有ECU对应的预共享密钥;系统启动时,主管理节点控制器和ECU分别采用对应的预共享密钥进行安全启动检查、时钟同步和会话密钥分配,进而后续ECU通过分配的会话密钥进行会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信安全可靠,且能实现最高效的利用总线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529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710006667.6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ash加密的车路协同安全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信息发送方将连接请求信息和PIN码混合为一二次字符串,所述PIN码为与信息发送方对应的唯一标识码;2)对所述二次字符串进行hash加密,生成对应的hash值;3)信息接收方维护一存储有多个hash值的数据库,信息接收方接收步骤2)中的hash值后,遍历查找所述数据库,判断接收到的hash值是否有效,若是,则建立与信息发送方的安全通信连接,若否,则拒绝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可实现访问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3993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216527.7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4L12/42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载以太网的电动汽车分布式环形通信网络架构,包括两个以上彼此独立通信、功能不同的环形局域网,所述的网络架构中,一个整车控制器(1)作为各所述的环形局域网的共同节点,所述的整车控制器(1)设有多对接口,每对接口对应一个环形局域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各环形局域网同时运行;各环形局域网的运行方向均包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保证通讯可靠性;转向控制系统和制动控制系统均为冗余结构,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第一环形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设有字节限制及冗余,数据在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上分别正序和逆序发送,定时判断传输过程是否出错,保证实时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00519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216447.1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载以太网的电动智能汽车星型通信网络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决策与控制单元(11):由多个控制器通过以太网环形连接而成,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星型车载电子设备通信单元:包括多个车载电子设备和一个外部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的多个车载电子设备均连接至外部以太网交换机,该外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至智能决策与控制单元(11)中的一个控制器;星型车载电子设备通信单元设有多个且少于控制器个数,各星型车载电子设备通信单元分别对应连接至智能决策与控制单元(11)中的一个控制器,不用于连接星型车载电子设备通信单元的控制器为冗余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通信简便、稳定性强和扩展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1306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11477587.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0W30/182 , B60W50/02 , G05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82 , B60W50/02 , G05D1/00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驾驶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的系统的一端与车身电子单元连接,另一端与远程控制端无线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远程控制端信号、点火钥匙信号和模式切换按键信号;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采集的各个信号进行融合,并根据融合后的信号判断驾驶模式的有效性;模式切换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有效驾驶模式控制各ECU的工作状态,并对其发送驾驶模式切换指令,控制驾驶模式的切换;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在驾驶模式切换过程中判断并处理故障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利于提高车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基于已有自动驾驶条件易于实现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940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80548.5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共享密钥的车载CAN FD总线通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ECU和主管理节点控制器,所述的主管理节点控制器和ECU分别连接至CAN FD通信总线形成总线结构,所述的ECU内分别存储有彼此相互独立的预共享密钥,所述的主管理节点控制器中存储所有ECU对应的预共享密钥;系统启动时,主管理节点控制器和ECU分别采用对应的预共享密钥进行安全启动检查、时钟同步和会话密钥分配,进而后续ECU通过分配的会话密钥进行会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信安全可靠,且能实现最高效的利用总线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066859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248135.5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1416 , H04L63/12 , H04L63/1458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网络通信加密和入侵监测装置,该装置设置于车辆通信系统中,所述车辆通信系统包括多个ECU节点和一个网关,各所述ECU节点通过网关相互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ECU节点中的校验模块和ECU监测模块以及设置于网关中的网关监测模块,其中,所述校验模块用于在报文中加入标识字节进行加密,并在接收到报文时对报文中的标识字节进行验证;所述ECU监测模块对通信的报文信息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产生相应的攻击类型提示信息;所述网关监测模块对通过网关的报文信息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产生相应的攻击类型提示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5710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16526.2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0L11/18 , B60L3/00 , B60L1/00 , B60R16/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B60L11/1861 , B60L1/00 , B60L3/0046 , B60L3/0084 , B60R16/0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中式架构控制器及供电冗余的电动智能汽车电气系统,包括相互通过电气线路连接的高压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1)、钥匙开关(16)、供电单元、智能决策与控制单元、传感器单元和执行器单元,钥匙开关(16)设置OFF档、ACC档、ON档和START档,供电单元包括主蓄电池(12)和辅助蓄电池(11),电气线路包括主ACC线路、辅助ACC线路、ON线路、START线路以及与主蓄电池(12)正极输出端连接的常电线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电动智能汽车控制单元以及线控系统对于冗余性的要求,为车辆行驶中的转向、制动、中央控制单元等关键部件设计了硬件和供电的冗余,提高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7375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1295496.X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4L12/707 , H04L12/801 , H04L12/823 ,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间敏感网络的帧的复制和消除方法,该方法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多路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在以太网报文中插入一个冗余标签;S2:冗余标签的序列号字段产生滚动的序列号,序列产生时复制报文,时间敏感网络拓扑结构的发送节点将报文发送至接收节点;S3对接收到的报文采用序列恢复算法判断通过或丢弃;S4:时间敏感网络对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进行时间同步判断,对没有接收的报文进行序列恢复;S5:对步骤S3所丢弃的帧报文进行判断,若丢弃的报文数量相比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路径数量少,则判定不存在潜在错误;若不满足,则判定存在潜在错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报文传输零延迟、提高网络冗余性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