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倾斜结构端面的锚固装置及其锚固方法、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8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878734.4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倾斜结构端面的锚固装置及其锚固方法、安装方法,锚固装置包括:连接板、锚固板和传力支撑件;连接板用于固定连接于倾斜结构端面一侧;锚固板供预应力筋通过并能够锚固预应力筋于其板面;传力支撑件一端垂直于锚固板的板面且与锚固板固定连接,传力支撑件另一端通过旋转螺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板,旋转螺杆的转动能够带动传力支撑件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锚固板沿着预应力筋延伸方向偏转,使锚固板的板面与预应力筋垂直;连接板设有用于锁定旋转螺杆的锁紧座。本发明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配合加劲结构形成多重刚性加劲体系,有效限制锚下变形、减小预应力损失,实现安全可靠的预应力锚固。

    一种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横撑、拱桥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8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32098.7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横撑、拱桥及设计方法。其中,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横撑包括依次连接的横撑上翼缘、横撑腹板和横撑下翼缘;所述横撑上翼缘、横撑腹板和横撑下翼缘均包括横撑骨架和混凝土,所述横撑骨架用于和拱肋骨架相连接,所述混凝土包覆在所述横撑骨架外;所述横撑上翼缘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撑下翼缘的宽度。本发明经过多种不同参数模型计算能够判断出,相较于传统的横撑结构,本发明所述的拱桥横撑能够更加有效提高拱桥的侧向稳定性,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此外,计算结果表明,横撑上侧宽度较下侧对侧向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敏感,因此本发明的横撑设置为“上宽下窄”的形式。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641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0064722.3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内层钢板组件为多块钢板拼接的形成加劲混合结构的内层管状结构;多根圆钢管弦杆沿内层钢板组件的管状结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于内层钢板组件的外周;型钢腹杆与相邻两个圆钢管弦杆连接,形成对圆钢管弦杆的加强结构;外层钢板组件铺设于圆钢管弦杆和型钢腹杆的外侧;圆钢管弦杆的内部,以及内层钢板组件和外层钢板组件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本发明通过合理布置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结合形式,发挥钢管混凝土对结构抗弯刚度和抗弯承载力的贡献,并且在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避免了常规钢管结构遭受环境腐蚀作用,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异和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

    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867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90345.6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从桥台处将边梁主梁骨架朝桥塔移动直至边梁主梁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桥台和所述桥塔连接;在所述桥塔背离所述桥台的一侧安装中跨钢梁,在所述桥塔朝向所述桥塔的一侧安装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与所述中跨钢梁的重量匹配且对称施工;浇筑中跨桥面板和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所述中跨桥面板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的重量匹配且对称施工。使用该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能解决现有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由于边跨过重,需要先使用满堂支架法施工边跨再施工中跨,施工周期长、风险高的问题。

    一种桥墩保护套及其施工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77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182720.3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墩保护套及其施工方法,保护套包含预制套筒,所述预制套筒位于墩身钢管和桩基的连接处,所述预制套筒的内径适配所述桩基的钢筋笼的外径,所述预制套筒的混凝土强度≥C80,所述预制套筒和墩身钢管之间填充第一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和位于所述墩身钢管内的第二混凝土一体成型浇筑,所述第一混凝土顶面设有钢封板,所述钢封板上设有冒浆孔,所述钢封板与预制套筒相互连接。本结构增大了墩身与桩基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墩身与桩基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不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塑性铰,进一步增强了墩桩过渡接头处钢管的抗弯刚度,以及该处桥墩的防腐蚀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