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9429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1239448.8
申请日:2019-12-06
申请人: 安徽大学 , 安徽安大中鼎橡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并用大分子增容剂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酸酯橡胶/丁腈橡胶合金弹性体中的应用,其中橡胶并用大分子增容剂是采用环氧型丙烯酸酯橡胶、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塑化剂A、催化剂B在密炼机中共混,在一定温度下催化剂B促进ACM-EPG分子链侧基上的环氧基与LX-NBR大分子链端羧基活泼H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原位接枝生成(ACM-EPG)-g-(LX-NBR)非反应性增容剂。本发明大分子增容剂可在丙烯酸酯橡胶和丁腈橡胶共混并用时作为增容剂添加,显著加强两相的界面结合力,强化丙烯酸酯橡胶与丁腈橡胶的动力学相容性,大幅度提高丙烯酸酯橡胶/丁腈橡胶合金弹性体的的机械力学性能和它们的协同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11483.5
申请日:2024-04-26
申请人: 安徽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碱片状铝粉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是由改性片状铝粉制得,先以丙烯酸硅烷偶联剂在碱性环境下与正硅酸乙酯协同水解在片状铝粉表面形成双键功能化的二氧化硅包覆层,接着再加入含氟丙烯酸酯及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在片状铝粉表面形成含氟包覆层,即获得所需的改性片状铝粉。本发明在片状铝粉表面形成一层含氟包覆层,氟元素的引入降低了片状铝粉的表面自由能,在涂层表面可以形成连续有序排列的“镜面”,降低所得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同时通过双层包覆可以显著改善铝粉的稳定性,改善耐腐蚀性能;本发明的耐酸碱片状铝粉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在隐身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3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26237.8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安徽大学
IPC分类号: G06T5/73 , G06T5/6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48 , G06N3/09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DeblurGANv2模型的真菌孢子显微图像去模糊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真菌孢子显微图像数据集;基于改进DeblurGANv2模型构建真菌孢子显微图像去模糊网络模型,所述改进DeblurGANv2模型包括在FPN网络中融入CBAM注意力模块并增加一条自底向上的5层特征增强路径;将真菌孢子显微图像数据集输入真菌孢子显微图像去模糊网络模型对生成器和判别器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真菌孢子显微图像去模糊网络模型;基于训练完成的去模糊网络模型中的生成器对待处理的模糊真菌孢子显微图像进行去模糊。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真菌孢子显微图像去模糊后的图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17810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817885.9
申请日:2022-07-12
申请人: 安徽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热致相分离工艺制备SPVDF多孔阳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利用原硅酸钠碱改性PVDF脱去氢氟形成C=C不饱和键,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对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聚合到PVDF上;然后通过热致相分离工艺制备SPVDF多孔基材,将SPVDF与稀释剂在高温下熔融,利用刮刀涂布制备SPVDF基膜,再经水浴淬冷、有机溶剂萃取后,得到结构可控的SPVDF多孔膜;最后对SPVDF多孔膜进行表面磺酸基化改性,以增加SPVDF多孔膜中磺酸基团的含量。本方法制备出的SPVDF多孔阳离子交换膜中磺酸基团与聚偏氟乙烯主链上的磺酸基团形成较强的氢键作用,共同构筑了离子传输通道,有利于OH‑离子的迁移。
-
公开(公告)号:CN117777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2398.4
申请日:2023-12-27
申请人: 安徽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可逆交联导热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用2‑呋喃甲胺对马来酸酐化三元乙丙橡胶进行酰亚胺化改性,得到呋喃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FA);一步剥离并羟基化改性氮化硼后,在其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基)丙酯,得到硅烷化氮化硼(MBN);将MBN与EPDM‑FA通过溶液法混合后,在双辊轧机中薄通出片,然后采用堆叠热压法制得垂直方向取向的导热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在三元乙丙橡胶和氮化硼间引入热可逆交联共价键,使复合材料在进行热压取向后仍保持交联网络结构和良好力学性能,减少因热压而产生的裂纹、断裂等缺陷,并通过在填料和基体间构建导热通路、降低界面热阻,使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导热和重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757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05672.5
申请日:2024-01-03
申请人: 安徽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二硫键水性聚氨酯导热自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两步法将动态二硫键引入聚氨酯主链中赋予材料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切割产生裂纹的纯聚氨酯薄膜在40℃,1.5h后基本可以完全愈合,拉伸强度达到99%的回复率。当导热填料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1.74W·m‑1·K‑1;切割薄膜产生的裂纹在40℃,2h条件下可以实现自愈合,拉伸强度修复率可达86%,且裂纹愈合后导热性能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导热系数为1.69W·m‑1·K‑1,可广泛用于防护材料、电子器件散热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5843.0
申请日:2023-12-05
申请人: 安徽大学
IPC分类号: G06V40/20 , A61B5/11 , G06V20/40 , G06V10/44 , G06V10/62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康复动作评估方法,涉及动作质量评估技术领域,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S1、设计基于Transformer的预测模型;S2、使用KIMORE数据集训练模型;本发明能够更为科学的评估动作质量,能够检测出同类测试动作之间比较细微的差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骨骼点坐标信息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实时监测、识别和预测人体动作的质量,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动作指导和质量提升,本发明通过智能评估系统对患者的运动进行评估,并以分数的形式形成反馈,这种互动技术可以激励患者的积极参与,提高训练效果,本发明对比通过图像对动作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集采集和分析于一体大大减少了计算资源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2911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75611.4
申请日:2023-11-24
申请人: 安徽大学
IPC分类号: G06F40/295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4 , G06N3/088 , G06F18/213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MA‑RBC模型的水稻病虫害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其中,该基于MA‑RBC模型的水稻病虫害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数据;通过训练后的MA‑RBC模型对所述待识别数据中的水稻病虫害命名实体进行识别,得到目标水稻病虫害命名实体;其中,所述MA‑RBC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训练语言层、循环神经网络层、多头自注意力层和统计层。解决了MA‑RBC模型模型识别的准确率问题,实现了提高水稻病虫害实体识别的准确率。所述鲁棒优化的波特预训练层采用动态掩码进行预训练,且所述鲁棒优化的波特预训练层的最大输入序列长度为512,从多个数据源中获取样本数据。通过本申请,解决了MA‑RBC模型模型识别的准确率问题,实现了提高水稻病虫害实体识别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181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73501.7
申请日:2023-11-08
申请人: 安徽大学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N3/0464 , G06N3/08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实体表面缺陷识别系统,其中,该实体表面缺陷识别系统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通过训练后的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实体表面图像的缺陷类别;其中,所述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包括多个深度可分离卷积,所述深度可分离卷积包括逐深度卷积,所述逐深度卷积的卷积核大小为7*7,所述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输入和输出通过残差支路连接。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还缺乏有效的实体表面缺陷识别系统的问题,实现了快速准确识别实体表面缺陷的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2099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98941.3
申请日:2023-10-09
申请人: 安徽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双导热网络骨架的制备及其环氧基导热复合材料,是以发泡聚氨酯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牺牲模板,以环氧树脂作为基体,基于原位发泡聚合工艺以导热填料A在多孔聚氨酯骨架内构筑导热网络1,导热填料B吸附在聚合物的三维多孔材料上形成导热网络2,通过高温烧制的方法得到双导热网络的三维导热骨架。本方法利用两步制备工艺调控两种不同的导热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构建均匀有序的三维双重导热路径,比传统的将两种填料直接简单混合填充制备导热复合材料相比能更精细地调控导热填料的均匀分布,构筑高效导热通路,显著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特别是显著提高面间导热系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