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细胞核测序的棉花根部单细胞核悬液制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65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52080.6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单细胞核测序的棉花根部单细胞核悬液制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棉花种子置于蛭石沙土纸杯中萌发生长,生长至种子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去除侧根,取下胚轴以下的主根部分获得根部组织;取根部组织置于冰上的培养皿中,加入一定量切割缓冲液,用刀片多次切割根部组织释放细胞核,获得粗细胞核悬液;收集培养皿中的粗细胞核悬液,通过尼龙膜过滤,加入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分选后离心,丢弃上清,收集沉淀使用细胞核保存液进行重悬。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棉花根部单细胞核悬液,完全满足单细胞核测序的上机要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棉花真叶期根部细胞核释放的困难,对于棉花的遗传发育研究和育种进程的加快至关重要。

    一种提高棉花产量和磷利用效率的施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72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7603.9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棉花产量和磷利用效率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棉花种植区域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以及预期产量目标,制定个性化磷肥施用方案;b.根据植株实际生长状况及叶片营养诊断结果,适时追加适量的水溶性磷肥;c.针对可能出现的磷缺乏症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磷元素;d.在施肥过程中添加生物刺激剂,促进磷素吸收的物质。本发明的施肥方法通过精准施肥、分阶段施肥、生物刺激剂应用、动态监测与调整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结合,有效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磷肥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南疆地区采用梨园生草的绿色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859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598007.2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南疆地区采用梨园生草的绿色种植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早春的梨园行间布设生草区;其中,生草区的草种配置为采用黑麦草和白三叶,生草区的草带行数分别为黑麦草种植四行或六行,白三叶种植六行和四行,且每行的行距均为20cm,每条草带均距树干0.6m,播种深度为1~2cm;步骤二,将生草区施入钾肥、磷肥和尿素,灌溉方式为畦灌,此后田间各处灌水、施肥管理与原梨园的管理措施一致,但每隔2个月将距梨树树盘0.5米内的杂草按时拔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南疆地区采用梨园生草的绿色种植方法,利用梨树与生草间作模式中两种行数草带对土壤水肥不同的涵养效果,可解决果园传统清耕管理方式导致的土壤水肥流失、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板结问题。

    一种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枣苜间作系统影响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3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64896.1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枣苜间作系统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基于两因素裂区试验,将施氮量设置为主区,将种植密度设置为副区进行试验,通过对土壤物理特性指标、土壤养分及生物特性指标、氮代谢特性指标、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指标、养分吸收及利用特性指标进行分析,以评价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枣苜间作系统的影响,筛选出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的最优配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土壤养分与作物高产高效角度,筛选出枣苜间作系统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油菜的高产高效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0658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92668.0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的高产高效种植方法,包括:步骤一,地膜覆膜,设置每畦宽140cm、沟宽20cm,用幅宽145cm、厚0.01mm的黑色地膜对各畦进行覆盖;步骤二,播种,在5月4日或在其前后2-3天,采用穴播机在每幅膜上播7行菜籽,并控制其每穴播种子2~3粒,播种深度为2~3cm,行距20cm,穴距15cm,后期保苗密度为45000株/亩,于9月18日或在其前后2-3天进行收割。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菜的高产高效种植方法,通过对种植方法进行改进,以使其能适应甘肃地区对油菜的种植,使其亩产量能达到251.1kg/亩,同时能做为其它经济作物的前茬实行轮作,同时其种植过程能与甘肃降雨量相配合,同时与当地的日照相配合,满足油菜种植中全过程对肥量以及水份的需要。

    红枣树间作花生的林下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2884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33371.3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枣树间作花生的林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红枣树行距采用200cm或400cm的种植模式;步骤二、在红枣树之间采用平作覆膜的形式种植花生;其中,花生于4月中下旬播种,于9月中下旬收获,在进行花生种植前,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本发明的红枣树间作花生的林下栽培方法,采用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化处理,其可以显著提高种子活力,降低幼苗的畸形率,提高花生产量,促进种子萌芽,提高花生芽的生长成活率,降低害虫和病菌对种苗的影响,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

    行距配置和灌水量对无膜栽培棉花生长生理及转录组影响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57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46245.2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距配置和灌水量对无膜栽培棉花生长生理及转录组影响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将主区设置为行距配置处理,副区设置为灌水量处理进行无膜栽培试验;测定棉花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转录组数据,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以评价行距配置和灌水量对无膜栽培棉花生长生理及转录组的影响。本发明通过设置行距配置和灌水量两个处理,对不同灌水量处理下表现型有显著差异的棉花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全生育期的生长生理指标测定,分析不同行距配置和灌水量对叶片生长生理指标以及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棉花无膜节水栽培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深入研究棉花的抗旱生理和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灌溉量与地膜类型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影响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1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99358.4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溉量与地膜类型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在棉花的种植期选择不同的地膜进行覆膜,得到多块采用不同地膜的试验田;通过评价在不同灌溉量下各区块棉田的水分变化及棉花生理特征表现;以及在不同灌溉量下各区块棉田的农艺和产量效果,筛选出灌溉量与地膜类型组合的最优配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溉量与地膜类型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影响的评价方法,通过研究灌溉量与地膜类型对棉花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筛选最佳的灌溉量与地膜类型的组合,能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平衡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减少残膜污染,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