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85290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80001113.1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1/683 , C04B35/5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12 , B23K1/0008 , B23K1/19 , C04B35/5611 , C04B35/5615 , C04B35/565 , C04B35/58092 , C04B35/645 , C04B37/006 , C04B2235/3839 , C04B2235/3843 , C04B2235/3891 , C04B2235/404 , C04B2235/428 , C04B2235/5436 , C04B2235/72 , C04B2235/77 , C04B2235/96 , C04B2235/9607 , F28F21/086 , H01L21/6833 , Y10T428/249969
Abstract: 半导体制造装置用部件(10)具有氧化铝制静电卡盘(20)、冷却板(30)、以及冷却板-卡盘接合层(40)。冷却板(30)具有第1~第3基板(31~33)、形成于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的第1金属接合层(34)、形成于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的第2金属接合层(35)、以及制冷剂通路(36)。第1~第3基板(31~33)由致密质复合材料形成,所述致密质复合材料中碳化硅的含量最多,并且含有硅化钛、钛碳化硅以及碳化钛。金属接合层(34、35)通过在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以及在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夹持Al-Si-Mg系或Al-Mg系的金属接合材料并将各基板(31~33)进行热压接合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24056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193551.8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天野真悟
IPC: H01L21/6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67103 , H01L21/6831 , H01L21/68757 , H01L21/68792 , H05B1/0233 , H01L21/6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载置装置。该晶片载置装置(30)具备:具有晶片载置面的陶瓷基体(32)、埋设于陶瓷基体(32)的加热电极(34),以及从陶瓷基体(32)的与晶片载置面相反一侧的面电连接于加热电极(34)的Cu制的供电杆(36、37)。供电杆(36)优选在螺纹结合之前的状态下,将一端作为固定端,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求出在从固定端起向着自由端为50mm的位置施加的应力与该位置的应变的关系时,与应变1mm对应的应力落入5~10N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24056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710193551.8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天野真悟
IPC: H01L21/6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载置装置。该晶片载置装置(30)具备:具有晶片载置面的陶瓷基体(32)、埋设于陶瓷基体(32)的加热电极(34),以及从陶瓷基体(32)的与晶片载置面相反一侧的面电连接于加热电极(34)的Cu制的供电杆(36、37)。供电杆(36)优选在螺纹结合之前的状态下,将一端作为固定端,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求出在从固定端起向着自由端为50mm的位置施加的应力与该位置的应变的关系时,与应变1mm对应的应力落入5~10N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290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80001113.1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1/683 , C04B35/5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12 , B23K1/0008 , B23K1/19 , C04B35/5611 , C04B35/5615 , C04B35/565 , C04B35/58092 , C04B35/645 , C04B37/006 , C04B2235/3839 , C04B2235/3843 , C04B2235/3891 , C04B2235/404 , C04B2235/428 , C04B2235/5436 , C04B2235/72 , C04B2235/77 , C04B2235/96 , C04B2235/9607 , F28F21/086 , H01L21/6833 , Y10T428/249969 , C04B35/575 , H01L2221/683
Abstract: 半导体制造装置用部件(10)具有氧化铝制静电卡盘(20)、冷却板(30)、以及冷却板-卡盘接合层(40)。冷却板(30)具有第1~第3基板(31~33)、形成于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的第1金属接合层(34)、形成于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的第2金属接合层(35)、以及制冷剂通路(36)。第1~第3基板(31~33)由致密质复合材料形成,所述致密质复合材料中碳化硅的含量最多,并且含有硅化钛、钛碳化硅以及碳化钛。金属接合层(34、35)通过在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以及在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夹持Al-Si-Mg系或Al-Mg系的金属接合材料并将各基板(31~33)进行热压接合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25491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80001099.5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1/683 , C04B35/5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67109 , B21D53/02 , B32B9/005 , B32B37/10 , B32B38/0012 , B32B2311/00 , B32B2311/24 , B32B2315/02 , C04B35/5615 , C04B35/575 , C04B35/62635 , C04B37/006 , C04B2235/3826 , C04B2235/3843 , C04B2235/3891 , C04B2235/5436 , C04B2235/5472 , C04B2235/656 , C04B2235/77 , C04B2235/80 , C04B2235/96 , C04B2235/9607 , C04B2237/365 , C04B2237/366 , C04B2237/402 , C04B2237/708 , H01L21/6831 , H01L21/6833 , H01L21/68757 , Y10T29/4935
Abstract: 半导体制造装置用部件(10)具有AlN制静电卡盘(20)、冷却板(30)、以及冷却板?卡盘接合层(40)。冷却板(30)具有第1~第3基板(31~33)、形成于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的第1金属接合层(34)、形成于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的第2金属接合层(35)、以及制冷剂通路(36)。第1~第3基板(31~33)由致密质复合材料形成,所述致密质复合材料从含量多的起依次包含SiC、Ti3SiC2以及TiC。金属接合层(34、35)通过在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和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夹持Al?Si?Mg系接合材料并将各基板(31~33)进行热压接合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254913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80001099.5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1/683 , C04B35/5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67109 , B21D53/02 , B32B9/005 , B32B37/10 , B32B38/0012 , B32B2311/00 , B32B2311/24 , B32B2315/02 , C04B35/5615 , C04B35/575 , C04B35/62635 , C04B37/006 , C04B2235/3826 , C04B2235/3843 , C04B2235/3891 , C04B2235/5436 , C04B2235/5472 , C04B2235/656 , C04B2235/77 , C04B2235/80 , C04B2235/96 , C04B2235/9607 , C04B2237/365 , C04B2237/366 , C04B2237/402 , C04B2237/708 , H01L21/6831 , H01L21/6833 , H01L21/68757 , Y10T29/4935
Abstract: 半导体制造装置用部件(10)具有AlN制静电卡盘(20)、冷却板(30)、以及冷却板-卡盘接合层(40)。冷却板(30)具有第1~第3基板(31~33)、形成于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的第1金属接合层(34)、形成于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的第2金属接合层(35)、以及制冷剂通路(36)。第1~第3基板(31~33)由致密质复合材料形成,所述致密质复合材料从含量多的起依次包含SiC、Ti3SiC2以及TiC。金属接合层(34、35)通过在第1以及第2基板(31、32)之间和第2以及第3基板(32、33)之间夹持Al-Si-Mg系接合材料并将各基板(31~33)进行热压接合而形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