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信息通知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2915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80075888.3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该车辆的信息通知装置在将转向系统部件(10A)支承为能够转向的车身(1A)的左右一对的车身外侧部(1L、1R)中的至少一方具备通过致动器(105L、105R)进行工作的可动部(56、57),所述可动部(56、57)具有能够接触驾驶员的身体的外表面(56e、57e),所述可动部(56、57)使所述外表面(56e、57e)以预先确定的动作工作,由此向驾驶员通知预先确定的信息。

    自动两轮车的前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2129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55396.4

    申请日:2011-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9/30 B62K21/02 B62K21/18

    Abstract: 自动两轮车(10)的前部结构具备:车体框架(11);转向轴(33),其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车体框架(11);底部桥接部(32),其安装在该转向轴(33)的下端;前叉(31),其从该底部桥接部(32)向下延伸,具有用于悬架前轮(13)的两个分支部;以及手把(24),其连接在所述转向轴(33)的上端,用于输入转向力。该自动两轮车的前部结构还包括左右的延长部件(35),它们从所述底部桥接部(32)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手把(34)的附近,并且沿所述前叉(31)的左右的分支部的纵轴(JL、JR)延伸。

    机动二轮车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80200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80051737.0

    申请日:2011-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04 F02M35/0203 F02M35/04 F02M35/08 F02M35/162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有:车架(5),该车架(5)从前叉立管(6)向后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和空气滤清器(23),该空气滤清器(23)以沿车宽方向跨车架(5)的方式向车架(5)的左右伸出。空气滤清器(23)沿车宽方向被分割开,用于过滤外部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单元(35)被保持在空气滤清器(23)的分割面(E),空气滤清器(23)由空气滤清器单元(35)划分成污浊侧(D)和清洁侧(C),污浊侧(D)及进气导管(34)隔着车架(5)与清洁侧(C)及连结管(22)左右分开配置。

    二轮摩托车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132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001238.1

    申请日:2013-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能够使得枢支框架与主框架的接合部受到的载荷分散开,使车身框架的各部分维持适度的挠曲。二轮摩托车包括主框架(25)与枢支框架(35),所述主框架(25)从头管(21)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枢支框架(35)与所述主框架(25)连接,并且该枢支框架(35)支承后摇臂(30)且使其能够摆动。所述主框架(25)为单体框架,其截面呈圆形,并延伸至所述枢支框架(3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所述枢支框架(35)具有从车辆侧面看大致呈字母T形的T形部(90),该T形部(90)的上部沿着所述主框架(25)的长度方向轴线与该主框架(25)接触并被焊接在该主框架(25)上。

    机动二轮车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0201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180051413.7

    申请日:2011-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04 B62K19/02 B62K19/04 B62K19/20

    Abstract: 本发明为机动二轮车,具有前叉立管(12),该前叉立管(12)以能转向的方式支承前叉(21),该前叉(21)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13);主车架(31),主车架(31)从该前叉立管(12)向车辆后方延伸;发动机(15),该发动机(15)被配置在该主车架(31)的下方,其具有曲轴箱(32)及从该曲轴箱(32)向斜上方延伸的汽缸(33);和迂回部(56),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该迂回部(56)设于所述主车架(31)的前部,其从所述前叉立管(12)后表面下端朝车辆后斜上方延伸,该迂回部(56)绕过所述汽缸(33)的上表面。

    二轮摩托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1321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01238.1

    申请日:2013-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能够使得枢支框架与主框架的接合部受到的载荷分散开,使车身框架的各部分维持适度的挠曲。二轮摩托车包括主框架(25)与枢支框架(35),所述主框架(25)从头管(21)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枢支框架(35)与所述主框架(25)连接,并且该枢支框架(35)支承后摇臂(30)且使其能够摆动。所述主框架(25)为单体框架,其截面呈圆形,并延伸至所述枢支框架(3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所述枢支框架(35)具有从车辆侧面看大致呈字母T形的T形部(90),该T形部(90)的上部沿着所述主框架(25)的长度方向轴线与该主框架(25)接触并被焊接在该主框架(25)上。

    机动二轮车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06630C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710084991.6

    申请日:2007-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04 B62K11/00

    Abstract: 本发明谋求质量向机动二轮车车身中央的集中化。在将发动机(14)配置在前后轮之间的机动二轮车中,从侧面观察,将功能部件(第一水箱(31)、燃料泵(79)、后缓冲单元(23))配置在以曲轴(59)为中心、以从曲轴(59)到所述发动机(14)最远部的油盘(60)的角部(60a)为止的距离为半径(R)的圆周上,将机动二轮车的功能部件集中到距发动机曲轴大致相等距离的位置。

    小摩托型车辆的阶梯底板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56575C

    公开(公告)日:2000-09-20

    申请号:CN94117317.8

    申请日:1994-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摩托型车辆的阶梯底板结构,即使淋湿也不易打滑,而且耐磨性与泥土脱落性都优异。在合成树脂制的阶梯底板18的表面上,整体地形成凹凸状的防滑部30,而且,在最频繁落脚的范围B的防滑部30内,安装橡胶零件31。使橡胶零件31的表面与防滑部30的表面是同一个面或比其低而成为埋入状态。橡胶零件31的触感柔和,并且,即使淋湿也不易打滑。橡胶零件31受防滑部30保护,因而耐磨性良好,并且泥土脱落性也能很好地保持。

    跨骑型车辆
    9.
    发明公开
    跨骑型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75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80105256.7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该跨骑型车辆具备向驱动轮(4)提供驱动力的驱动马达(M1)、向所述驱动马达(M1)提供电力的蓄电池(37)、控制所述驱动马达(M1)的控制装置(34)、以及供乘员就座的座椅(21),所述蓄电池(37)具备相互分体的第一蓄电池(37a、137a、237a)及第二蓄电池(37b、137b、237b),所述控制装置(34)配置在所述座椅(21)的下方,所述第一蓄电池(37a、137a、237a)及所述第二蓄电池(37b、137b、237b)分别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所述控制装置(34)的左右方向两侧。

    机动二轮车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0200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51737.0

    申请日:2011-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04 F02M35/0203 F02M35/04 F02M35/08 F02M35/162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有:车架(5),该车架(5)从前叉立管(6)向后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和空气滤清器(23),该空气滤清器(23)以沿车宽方向跨车架(5)的方式向车架(5)的左右伸出。空气滤清器(23)沿车宽方向被分割开,用于过滤外部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单元(35)被保持在空气滤清器(23)的分割面(E),空气滤清器(23)由空气滤清器单元(35)划分成污浊侧(D)和清洁侧(C),污浊侧(D)及进气导管(34)隔着车架(5)与清洁侧(C)及连结管(22)左右分开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