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风扇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62529C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510068066.5

    申请日:2005-05-16

    Inventor: 五十岚和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能减少冷却风的紊流和增加冷却风的风量,并能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性能和减少冷却风扇的能耗。装备在水冷式内燃机上的冷却装置具有:散热器,其具有向冷却风散热的流体流经的散热器机芯;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散热器机芯的下风处、且在旋转中心线A3方向上面对散热器机芯;整流板,其配置在旋转中心线A3方向上,在散热器机芯和冷却风扇之间。整流板用来将刚流过散热器机芯后的冷却风沿旋转中心线A3方向导向至冷却风扇的叶片的上风缘的旋转轨迹S之前。上述各整流板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上述热交换管的下风缘的正下风处,上述各整流板的上风缘在上述旋转中心线A3方向上与上述下风缘相向配置。

    废气净化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5071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093828.7

    申请日:2005-08-30

    Abstract: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其把由筒状体构成的催化剂筒状体容纳配置在消声器内而形成废气净化装置时,还能调节发动机的输出,而不用只依靠管长来进行调节,并且还能提高排气效果和性能。这种废气净化装置是通过把用附有催化剂的多孔板构成的催化剂筒状体,容纳在具有多个膨胀室的消声器内而构成的,其中,催化剂筒状体(15)配置在排气流最上游的膨胀室(8)中,即配置在距离与作为发动机侧的排气管连接的连接管(11)最近的膨胀室(8)中,用外筒(12)包覆催化剂筒状体(15)的外周,在该外筒上设有前后方向隔开距离、且在前后方向上与催化剂筒状体重叠的漏孔(17),并且使通过催化剂筒状体圆周的一部分废气通过漏孔泄漏到上述膨胀室中。

    具有冷却风扇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21667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68066.5

    申请日:2005-05-16

    Inventor: 五十岚和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能减少冷却风的紊流和增加冷却风的风量,并能提高散热器的冷却性能和减少冷却风扇的能耗。装备在水冷式内燃机上的冷却装置具有:散热器,其具有向冷却风散热的流体流经的散热器机芯;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散热器机芯的下风处、且在旋转中心线A3方向上面对散热器机芯;整流板,其配置在旋转中心线A3方向上,在散热器机芯和冷却风扇之间。整流板用来将刚流过散热器机芯后的冷却风沿旋转中心线A3方向导向至冷却风扇的叶片的上风缘的旋转轨迹S之前。上述各整流板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上述热交换管的下风缘的正下风处,上述各整流板的上风缘在上述旋转中心线A3方向上与上述下风缘相向配置。

    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24307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610110143.3

    申请日:2006-08-07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具有:外壳,其具有曲轴箱(14)而构成;吸气装置,其向燃烧室引导空气;漏气还原装置(90),其使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内的漏气回流到吸气装置中;和辅机(44),其安装在外壳上,辅助内燃机的动作,漏气还原装置(90)具备:新气供给配管(92),其用于向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引导来自吸气装置的空气,辅机(44)上形成从外壳的外部连通内部连通空间(60)的连通路(44f),在该连通路(44f)上连接有新气供给配管(92)。为此,提供可不使漏气还原装置复杂化而构成、且能够回避发动机的大型化的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

    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通风机及曲轴箱排放物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80230C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710091493.4

    申请日:2007-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在内燃机中,将从进气系统吸取的一部分新鲜空气加热,并引入到曲柄室内,以便提高曲柄室内的气氛的温度,促使窜缸混合气的雾化,防止窜缸混合气中的水分混入到润滑油中,尽可能地抑制润滑油的变质。窜缸混合气再循环装置的一部分由设置在内燃机与排气消声器之间的双壁废气净化触媒或排气管的双壁结构的外部空间所限定。因此,可以利用高温废气有效地加热窜缸混合气,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可摇动的三轮车辆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2182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610101921.2

    申请日:2006-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22 Y02T10/123

    Abstract: 一种三轮车,有效地布置并支承后车体的各个功能部件,使后车体进一步紧凑和小型化,同时又很环保。后车体(18)与前车体的后部相连,后车体被连接成使得其可相对于前车体左右自如摇晃,该后车体(18)被一整体罩壳(53)遮盖着,在该罩壳(53)内设置有发动机(76)、由该发动机(76)驱动的后轮(16、16)、发动机(76)的排气系统(52)。发动机(76)的气缸部件(93)被布置在罩壳(53)内向前倾斜。在排气系统(52)中设置了净化废气的催化剂管(107)和消音器(111),并将用于向发动机(76)供应燃料的燃料喷射阀(91)和节气门体(107)布置在罩壳(53)内。

    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3443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10110143.3

    申请日:2006-08-07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具有:外壳,其具有曲轴箱(14)而构成;吸气装置,其向燃烧室引导空气;漏气还原装置(90),其使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内的漏气回流到吸气装置中;和辅机(44),其安装在外壳上,辅助内燃机的动作,漏气还原装置(90)具备:新气供给配管(92),其用于向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引导来自吸气装置的空气,辅机(44)上形成从外壳的外部连通内部连通空间(60)的连通路(44f),在该连通路(44f)上连接有新气供给配管(92)。为此,提供可不使漏气还原装置复杂化而构成、且能够回避发动机的大型化的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