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系统
    1.
    发明公开
    蓄电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117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606298.6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充电设备的电压状态高效地进行充电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其可切换电压状态;三相马达,其由第一蓄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逆变器,其连接于第一蓄电池与三相马达之间的电力供给电路上;直流供电电路,其连接于电力供给电路上;分支电路,其从正极侧的直流供电电路分支,连接于三相马达的任一相的线圈;平滑电容器,其一端连接于负极侧的电力供给电路,另一端连接于正极侧的电力供给电路或分支电路;DC‑DC转换器,其经由转换器电路而连接于电力供给电路;以及低电压的第二蓄电池,其连接于DC‑DC转换器。

    排气流路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4082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0701716.X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蓄电装置的冷却部件的成本的排气流路结构。排气流路结构是用于配置于电动车辆(1)的驾驶室(C)内的蓄电装置(2)的冷却排风的排气流路结构,所述排气流路结构具备:后横梁(23),其划分出驾驶室(C)和行李室(L),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排气空间,其至少由后横梁(23)划分而成;以及排气通道(50),其引导来自蓄电装置(2)的排风。排气通道(50)与排气空间连接。

    温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7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74973.3

    申请日:2023-03-20

    Inventor: 荻原泰史

    Abstract: 温度调节装置具备:温度调节回路,其使热介质循环;第一温度传感器,其对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测定;蓄电池,其与温度调节回路热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其对蓄电池的温度进行测定;发热设备,其与温度调节回路热连接;流路切换装置,其切换温度调节回路的流路,形成将蓄电池的下游侧与发热设备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将蓄电池的下游侧与发热设备的下游侧连接的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以及控制装置,其具有间歇运转模式,该间歇运转模式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对流路切换装置进行控制,使温度调节回路间歇地切换为第一温度调节回路或第二温度调节回路。

    蓄电池组及蓄电池冷却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258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164071.5

    申请日:2024-08-23

    Inventor: 荻原泰史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冷却蓄电池模块的单电池主体且也能够适当地冷却单电池端子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1)具备:多个蓄电池模块(10);蓄电池壳体(31);水套(40),其配置于蓄电池壳体(31)或其内部,且供第一冷却介质流通而与多个蓄电池模块(10)进行热交换;第二蒸发器(17),其配置于蓄电池壳体(31)或其内部,且供第二冷却介质流通而与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风扇(13),其配置于蓄电池壳体(31)或其内部,且使内部的空气循环。

    温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6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76124.1

    申请日:2023-03-20

    Inventor: 荻原泰史

    Abstract: 温度调节装置具备:温度调节回路,其使热介质循环;第一温度传感器,其对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测定;蓄电池,其与温度调节回路热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其对蓄电池的温度进行测定;发热设备,其与温度调节回路热连接;流路切换装置,其切换温度调节回路的流路,形成使热介质按顺序在蓄电池、发热设备循环的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使热介质按顺序在发热设备、蓄电池循环的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对流路切换装置进行控制,使温度调节回路切换为第一温度调节回路或第二温度调节回路。

    车辆的电气部件搭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07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2459.X

    申请日:2010-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B60L11/1877 Y02T10/7005 Y02T10/705

    Abstract: 提供车辆的电气部件搭载结构:在具有能够上抬至侧壁侧的后部座位的车辆中,尽管为将车辆驱动电动机用的电气部件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布局,却能够在车辆后部确保允许乘客行走的充分的空间。在车辆(1)的后部设置有能够上抬至侧壁(9a)侧的第3排座椅(5)。蓄电池单元(21)、逆变器单元(22)以及DC-DC转换器单元(23)等电气部件以收纳在地板(2)的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1)内的方式配置于就座姿势下的第3排座椅(5)所位于的后部盖板(34)的下方。

    蓄电系统
    9.
    发明公开
    蓄电系统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914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492768.5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能根据充电设备的电压状态高效充电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具备:蓄电池,其具备第一至第三半导体开关,它们能切换第一蓄电部(21)与第二蓄电部(22)串联连接且能够以第一电压进行充电的第一电压状态和第一蓄电部与第二蓄电部并联连接且能够以第二电压进行充电的第二电压状态;三相马达;逆变器(5)和第一平滑电容器(C1),它们连接在蓄电池与三相马达之间的电力供给电路(11P、11N)上;以及直流供电电路(13P、13N),其连接于逆变器与蓄电池之间的电力供给电路(11P、11N)上。正极侧的直流供电电路(13P)具有与三相马达的任一相的线圈(32U、32V、32W)连接的分支电路(14)。

    电源系统
    10.
    发明公开
    电源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54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206170.9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电源系统能将电池组的温度维持在低于使用上限温度的温度,能更高效活用电池组的蓄电池性能。电源系统(10)具备:电池组(20),其具有固态单电池(21)和约束固态单电池的缓冲部件(22);蓄电池ECU(30)。在电池组充电时,由于固态单电池的膨胀,缓冲部件压缩,施加于固态单电池的表面压力上升,在电池组放电时,由于固态单电池(21)的收缩,缓冲部件复原,施加于固态单电池的表面压力降低。蓄电池ECU能够执行升温抑制输出限制控制。在升温抑制输出限制控制中,蓄电池ECU(30)基于电池组的使用状态和电池组的蓄电池状态来设定控制开始温度(Ts)。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