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单元及电动机单元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9777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161576.1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单元,其具备:第一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一轴、将所述第一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一壳体;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筒状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地配置的第二轴、将所述第二定子及所述第二转子收容的筒状的第二壳体;单一的驱动装置,其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处于所述第二转子的半径方向的周面而被一体固定;及面对合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固定。

    电动车辆
    3.
    发明公开
    电动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51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213616.0

    申请日:2024-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电动车辆(10)具有电池容纳室(44)和盖部件(48),电池容纳室能够将电池(12)容纳于内部;盖部件能够开闭电池容纳室(44)的容纳口(46)。具有架结构(22),该架结构在电动车辆(10)的车厢(24)内被配置于盖部件(48)的上方。据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电池的更换作业。

    动力控制单元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73239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098913.7

    申请日:2013-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Y02T10/92 Y02T9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充电电流的检测精度提高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将多个电池单体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18)、电力转换模块(40)、充电器(84)及所述快速充电用设备(60)、对上述部件进行连接的连接线,连接线具有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该第一分支点从电池(18)向电力转换模块(40)侧和充电器(84)及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该第二分支点从第一分支点向充电器(84)侧和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离开规定的距离,且在第一分支点与第二分支点之间的连接线上设有电流传感器(164)。

    电路装置
    6.
    发明公开
    电路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93869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80085267.9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路装置具备:第1电气零件;第1罩壳,其收容所述第1电气零件,具有对所述第1电气零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流路及其排出口;第2罩壳,其收容第2电气零件,具有与所述冷却流路的排出口连通的连通流路;第1密封部,其设置于所述冷却流路的排出口的周缘部,将所述第1罩壳和所述第1电气零件密封;第2密封部,其以相较于所述第1密封部而言靠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冷却流路的排出口,将所述第1罩壳和所述第1电气零件密封;通孔,其设置于所述第1罩壳的所述第1密封部与所述第2密封部之间,从所述第1电气零件侧向所述第2罩壳侧贯通所述第1罩壳;以及壁,其围绕所述冷却流路的排出口的周围而设置于所述第1罩壳及所述第2罩壳中的一方,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壁的外部。

    电动机动车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9224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180052749.5

    申请日:201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电压部件以免其受到碰撞时的冲击的影响的电动机动车。该电动机动车(10)具有电动机室(24),该电动机室(24)收纳行驶用电动机(100)和对该行驶用电动机(100)进行驱动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且与车室(22)隔开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其中,该电动机动车(10)具备:在电动机室(24)的车身(12)的两侧部沿着车身(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64、64);通过四边包围动力控制单元(30),且对动力控制单元(30)进行支承的单元支承框架(44),单元支承框架(44)在一对侧框架(64、64)上悬置,并与一对侧框架(64、64)紧固连结,动力控制单元(30)在单元支承框架(44)的四边中的至少除了车身(12)的后方侧之外的边处支承于该单元支承框架(44)。

    电动机动车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89224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2749.5

    申请日:201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电压部件以免其受到碰撞时的冲击的影响的电动机动车。该电动机动车(10)具有电动机室(24),该电动机室(24)收纳行驶用电动机(100)和对该行驶用电动机(100)进行驱动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且与车室(22)隔开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其中,该电动机动车(10)具备:在电动机室(24)的车身(12)的两侧部沿着车身(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64、64);通过四边包围动力控制单元(30),且对动力控制单元(30)进行支承的单元支承框架(44),单元支承框架(44)在一对侧框架(64、64)上悬置,并与一对侧框架(64、64)紧固连结,动力控制单元(30)在单元支承框架(44)的四边中的至少除了车身(12)的后方侧之外的边处支承于该单元支承框架(44)。

    电动汽车用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91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41333.9

    申请日:2012-11-07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控制单元的电线保护构造,其不用通过构造复杂的托架等来保护从动力控制单元即PCU拉出的电线,就可简单地保护该电线。沿PCU的后表面配置从设置于PCU的后表面的连通孔拉出的加热器用高压电缆(32),在PCU上设置在连通孔的周边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起部(50),在车宽方向突起部(50)和单元支承架的后侧右脚部20(之间)设置连通孔。并且,比加热器用高压电缆(32)的直径更大地设定突起部(5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使上述后侧右脚部(20)的后端部和PCU的后表面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距离比加热器用高压电缆(32)的直径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