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8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989137.9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测量地下车站不同地层水力作用的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试验池,该试验池中部竖向设有钢内筒,其下方设有第一盲沟,其外侧设有第二盲沟,两个盲沟均通过对应的排水管和水位管与试验池外部连通;该试验池的土体中,竖向间隔设置若干传感器布置平面,每个传感器布置平面中布置有若干渗压计和土压力计;钢内筒底部通过底板连接组件与浮力测试底板连接,浮力测试底板上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钢内筒内的钢结构支架底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顶部与顶部支撑结构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安装及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模拟盲沟排水条件下地下车站水土作用以及底板与水的作用,为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浮稳定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89137.9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测量地下车站不同地层水力作用的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试验池,该试验池中部竖向设有钢内筒,其下方设有第一盲沟,其外侧设有第二盲沟,两个盲沟均通过对应的排水管和水位管与试验池外部连通;该试验池的土体中,竖向间隔设置若干传感器布置平面,每个传感器布置平面中布置有若干渗压计和土压力计;钢内筒底部通过底板连接组件与浮力测试底板连接,浮力测试底板上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钢内筒内的钢结构支架底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顶部与顶部支撑结构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安装及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模拟盲沟排水条件下地下车站水土作用以及底板与水的作用,为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浮稳定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8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988005.4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地下车站底板浮力的模拟试验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试验池,用于盛放地铁车站场地土体,该试验池内中部竖向设有钢内筒,其下方设有第一盲沟,第一盲沟顶面设有钢丝网片,钢内筒底部边缘与钢丝网片固定;钢内筒外侧设有第二盲沟,两个盲沟均通过对应的排水管和水位管与试验池外部连通;钢内筒底部通过底板连接组件与浮力测试底板连接,且浮力测试底板上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钢内筒内竖向设置的钢结构支架底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顶部与顶部支撑结构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安装及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模拟盲沟排水条件下地下车站底板与水的作用,为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浮稳定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38918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88005.4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地下车站底板浮力的模拟试验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试验池,用于盛放地铁车站场地土体,该试验池内中部竖向设有钢内筒,其下方设有第一盲沟,第一盲沟顶面设有钢丝网片,钢内筒底部边缘与钢丝网片固定;钢内筒外侧设有第二盲沟,两个盲沟均通过对应的排水管和水位管与试验池外部连通;钢内筒底部通过底板连接组件与浮力测试底板连接,且浮力测试底板上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钢内筒内竖向设置的钢结构支架底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顶部与顶部支撑结构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安装及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模拟盲沟排水条件下地下车站底板与水的作用,为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浮稳定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68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08873.5
申请日:2023-04-18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413 , G06F30/23 , G06F18/214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下交通枢纽损伤状态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建造方案;根据建造方案,对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进行数字化仿真模拟;并添加荷载、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取特征点的控制指标信息,构建训练样本集;根据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对受力薄弱和变形薄弱或关键部位进行特征点监测布设,获取特征点监测数据信息,基于特征点监测结果,选取K个特征点实测结构控制指标监测值作为测试样本集;根据训练样本集全部的控制指标信息进行地下枢纽结构损伤识别及预测。本发明基于大数据训练样本集,利用有限的监测点数据测试样本,提出改进的KNN算法,实现地下交通枢纽损伤状态的识别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00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92917.7
申请日:2023-05-05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交通枢纽三维数字化建造方法及系统,通过采用“同向归并、异向立交”策略,构建以三环层叠、多线放射为基本形态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造方案。同时,结合BIM及有限元仿真交互的数字化方法,对建造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可视化推演、迭代优化;基于各专业的主要设计要求对应提出的控制指标、特征指标等评价参数进行层次分析、归一化取值,建立熵值计算量化分析体系,实现了针对交通枢纽建造方案在多专业的不同影响中优化平衡的量化。通过三维数字化方法及最小熵值原则进行地下交通枢纽建造方案迭代优化,获得可量化考察的最优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492917.7
申请日:2023-05-05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交通枢纽三维数字化建造方法及系统,通过采用“同向归并、异向立交”策略,构建以三环层叠、多线放射为基本形态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造方案。同时,结合BIM及有限元仿真交互的数字化方法,对建造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可视化推演、迭代优化;基于各专业的主要设计要求对应提出的控制指标、特征指标等评价参数进行层次分析、归一化取值,建立熵值计算量化分析体系,实现了针对交通枢纽建造方案在多专业的不同影响中优化平衡的量化。通过三维数字化方法及最小熵值原则进行地下交通枢纽建造方案迭代优化,获得可量化考察的最优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6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08873.5
申请日:2023-04-18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413 , G06F30/23 , G06F18/214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下交通枢纽损伤状态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建造方案;根据建造方案,对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进行数字化仿真模拟;并添加荷载、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取特征点的控制指标信息,构建训练样本集;根据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对受力薄弱和变形薄弱或关键部位进行特征点监测布设,获取特征点监测数据信息,基于特征点监测结果,选取K个特征点实测结构控制指标监测值作为测试样本集;根据训练样本集全部的控制指标信息进行地下枢纽结构损伤识别及预测。本发明基于大数据训练样本集,利用有限的监测点数据测试样本,提出改进的KNN算法,实现地下交通枢纽损伤状态的识别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40313.8
申请日:2023-04-23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7 , G06Q50/26 , G06F11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下方综合体空间立体安全疏散体系构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构建由首层架空避难走道及与地下空间首层连通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组成的立体安全疏散体系;步骤S2.建立地下交通枢纽BIM精细化三维建筑模型并进行优化直到协同碰撞检查不再出现碰撞点结果;步骤S3.以降低安全设施设置成本和减少疏散时间为目标构建双层规划数学模型;步骤S4.采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步骤S3中的双层规划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最优解。本发明对疏散设施布局进行优化,构建了道路下方综合体空间立体安全疏散体系,保障了综合体地下空间复杂客流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14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440313.8
申请日:2023-04-23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7 , G06Q50/26 , G06F11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下方综合体空间立体安全疏散体系构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构建由首层架空避难走道及与地下空间首层连通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组成的立体安全疏散体系;步骤S2.建立地下交通枢纽BIM精细化三维建筑模型并进行优化直到协同碰撞检查不再出现碰撞点结果;步骤S3.以降低安全设施设置成本和减少疏散时间为目标构建双层规划数学模型;步骤S4.采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步骤S3中的双层规划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最优解。本发明对疏散设施布局进行优化,构建了道路下方综合体空间立体安全疏散体系,保障了综合体地下空间复杂客流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