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6018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57531.7
申请日:2022-11-01
申请人: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极不规则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方法,适用于煤矿开采所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获取待开采极不规则工作面信息,然后框选获得该工作面外切竖向矩形,按固定比例分别对矩形及内部四周邻近区域进行矩形及三角剖分得到小矩形及小三角形,再利用概率积分法分别进行外切矩形和内部四周邻近区域的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最后通过将外切矩形工作面与内部四周邻近区域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值作差,得到极不规则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值。其采取化整去小的方式处理极不规则工作面划分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极不规则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07000.8
申请日:2023-12-26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因子验证测地型接收机监测北极电离层闪烁准确性方法,属于空间天气监测、卫星导航应用领域。计算顾及卫星高度角抑制的ROTI和AATR因子;估计ROTI和AATR因子判断闪烁发生的经验阈值;利用σφ、ROTI和AATR因子从电离层闪烁对空间天气扰动的响应规律监测准确性方面,分析验证选定GNSS接收机监测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日闪烁发生率监测的准确性、闪烁事件持续时间监测的准确性、日闪烁发生特征监测的准确性。本方法步骤简单,有助于从多方面验证测地型接收机监测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低传统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监测闪烁的成本,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4229.7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8/211 , G06F18/1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06 , G06F12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WC‑LSTM模型的煤矿地表形变预测方法,本发明属于遥感算法开发领域,包括:获取煤矿地表的时序形变数据;构建ARIMA模型,将所述时序形变数据输入至ARIMA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线性时序形变预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非线性时序形变数据;构建CNN‑LSTM模型,将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至CNN‑LSTM模型,得到非线性预测结果,其中所述CNN‑LSTM模型为优化后的LSTM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非线性预测结果,得到煤矿地表的形变预测结果。本发明操作简单,避免参数设置的主观性,能有效提高矿区地表形变预测的准确性并实现短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7400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782112.6
申请日:2023-06-29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阈值二级滤波煤火区域提取方法,属于煤火探测监测技术领域。获取检测区域的Landsat8数据和SAR数据,经过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采用基于自适应窗口的时序温度异常提取方法提取时序温度异常信息;同时采用利用分布式目标InSAR技术处理SAR影像集,获取高精度DSInSAR时序地表形变,选取形变阈值提取形变异常信息;时序温度异常信息和形变异常信息叠加分析统计整幅影像窗口损失比,确定双损失比阈值;使用双阈值二级滤波方法对联合提取的温度异常信息以及形变异常信息进行火区识别,得到火区范围识别结果。其步骤简单,识别精度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42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88831.9
申请日:2023-10-0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系统,属于遥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源数据,并对所述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数据;所述源数据包括:Landsat‑8影像数据、Sentienl‑1A数据以及DEM数据;S2、基于所述处理数据提取生态因子,并对所述生态因子进行分析,从而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并基于所述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进行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得到评价结果;所述生态因子包括:绿度因子、湿度因子、干度因子、热度因子和形变因子。本发明采用主被动遥感技术结合的方法,考虑了反应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标志性因子—形变因子,更全面客观地监测矿区生态环境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363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066005.3
申请日:2023-01-16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T7/6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PCA和时序InSAR的地表形变提取方法,涉及地表形变监测领域。首先获取SAR影像数据,基于时序InSAR技术生成差分干涉图,通过对振幅和相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高相干性点,然后进行相位解缠,获得时序InSAR地表形变初始结果。对初试结果进行中心化处理,通过奇异值分解算法对中心化后的结果进行分解,综合数据量及各成分时空规律实施数据降维,通过分析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变规律解译各主成分信号构成,构建地表形变模型,并利用多项式模型拟合误差信号并将其去除,得到最终时间序列地表形变结果。该方法仅利用SAR数据本身,不引入外部误差,为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544229.7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8/211 , G06F18/1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06 , G06F12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WC‑LSTM模型的煤矿地表形变预测方法,本发明属于遥感算法开发领域,包括:获取煤矿地表的时序形变数据;构建ARIMA模型,将所述时序形变数据输入至ARIMA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线性时序形变预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非线性时序形变数据;构建CNN‑LSTM模型,将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至CNN‑LSTM模型,得到非线性预测结果,其中所述CNN‑LSTM模型为优化后的LSTM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非线性预测结果,得到煤矿地表的形变预测结果。本发明操作简单,避免参数设置的主观性,能有效提高矿区地表形变预测的准确性并实现短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36305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066005.3
申请日:2023-01-16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T7/6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PCA和时序InSAR的地表形变提取方法,涉及地表形变监测领域。首先获取SAR影像数据,基于时序InSAR技术生成差分干涉图,通过对振幅和相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高相干性点,然后进行相位解缠,获得时序InSAR地表形变初始结果。对初试结果进行中心化处理,通过奇异值分解算法对中心化后的结果进行分解,综合数据量及各成分时空规律实施数据降维,通过分析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变规律解译各主成分信号构成,构建地表形变模型,并利用多项式模型拟合误差信号并将其去除,得到最终时间序列地表形变结果。该方法仅利用SAR数据本身,不引入外部误差,为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02628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13854.2
申请日:2023-01-05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充填开采地表减沉效果监测与评价方法,属于遥感技术领域。收集SAR影像集,利用分布式目标InSAR技术处理SAR影像集,获取高精度DSInSAR时序地表形变;利用反正切时间函数逐点拟合时序地表形变,预计得到DSInSAR累计形变,将此形变作为充填概率积分法模型反演的边界约束条件,获取最优模型参数;将此参数分别代入PIM模型与充填PIM模型得到对应的空间上连续完整的地表形变,对比充填开采与未充填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形变,完成煤矿充填开采地表减沉效果遥感监测与评价。其步骤简单,监测成本低,能明显提高传统的煤矿减沉效果和地表倾斜变化的空间分辨率,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98007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75273.3
申请日:2020-09-16
申请人: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发明人: 于洋 , 王健海 , 王宁 , 张鹏 , 周阳 , 周辉 , 赵建康 , 张学辉 , 董民 , 赵晟 , 徐蕊 , 李金元 , 董刚 , 高明生 , 王燕 , 李桂霞 , 李大军 , 黄晶 , 闫立龙 , 马少军 , 孙强 , 陈宇 , 吴佳文 , 谷梓涵 , 孙鹏超 , 汪凉 , 张全贺 , 陈克伟
摘要: 本申请为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的一种隧道基坑底板抗浮固定结构及施工工艺,其包括沿接坑的深度方向围绕基坑内壁固定在基坑内的若干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围设成环装的区域,每个所述支护桩朝向迎坑侧面固定有承接螺栓,位于同侧的所有承接螺栓上共同焊接有一连接钢筋,并使若干个连接钢筋围设成环状,基坑内设置有交错排列的若干个支护钢筋,支护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连接钢筋相互焊接,最后在支护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并将每个支护桩与底板相互固定。本申请不但减少了对支撑桩的破坏,还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