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520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52128.8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C08G12/08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新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汞离子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对苯二胺和三醛基间苯三酚作为单体,在室温下利用席夫碱反应制备得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本发明采用温和、快速的室温合成法制备的COFs对水中汞离子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材料制备操作简便,可以实现在克量级的规模化合成,在吸附和分离水环境中高毒性汞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20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352128.8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C08G12/08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新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汞离子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对苯二胺和三醛基间苯三酚作为单体,在室温下利用席夫碱反应制备得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本发明采用温和、快速的室温合成法制备的COFs对水中汞离子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材料制备操作简便,可以实现在克量级的规模化合成,在吸附和分离水环境中高毒性汞离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06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7982.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肠杆菌重组工程菌及其应用。所述大肠杆菌重组工程菌为大肠杆菌F10,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4964;该大肠杆菌F10在发酵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吲哚‑3‑甲醛和吲哚三聚体代谢产物,可用于制备吲哚‑3‑甲醛和吲哚三聚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大肠杆菌F10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离心后收集上清,向上清中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结束收集上层液,对上层液进行浓缩,得到提取物浸膏;对提取物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收集硅胶柱层析的洗脱流分;所述洗脱流分经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吲哚类化合物。与现有的通过化学工艺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简单,副产物少,产物纯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158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06342.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及有害污染物去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去除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石墨相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石墨相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在常温常压下,将石墨或石墨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球磨为固体粉末,即制得吸附去除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石墨相碳材料。该石墨相碳材料吸附效果好,可用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菜籽油、芝麻油、核桃油、亚麻籽油、米糠油、小麦胚油、食用植物调和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紫苏籽油、杏仁油等多种油脂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毒素等多种真菌毒素的去除,可有效降低食用植物油脂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3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1369864.6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G01N33/543 , G01N33/58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物中T‑2毒素单分子水平定量检测方法。将待测样品与检测探针混合通过竞争结合将标记有生物素的DNA序列游离出来;然后加入捕获探针偶联的磁性微球;再向磁性微球中加入偶联有酶分子的试剂;通过微流控技术分散磁性微球,并加入荧光底物;最后通过荧光计数得到待测样本中T‑2毒素的含量。该检测方法利用酶促反应产生的荧光信号结合微流控技术实现了对T‑2毒素的单分子水平的超灵敏检测,且具有样本用量小、准确性好等优点,在谷物样品中检测低浓度T‑2毒素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016505.8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链霉菌双启动子诱导型穿梭载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其目的在于为蛋白生产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涉及构建方法包括在质粒pSET152中插入Kpn I和Spe I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及诱导型启动子tipA,并引入了Bsa I限制性位点,制备得到双启动子诱导型穿梭载体pSETTK;涉及应用方法是添加信号肽融合目的基因的片段至穿梭载体pSETTK,形成表达质粒;以链霉菌为宿主,最终实现对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本发明优势在于构建的穿梭载体pSETTK具有双启动子,组成型启动子ermE*本身可使得目的蛋白过表达,再加上诱导型启动子tipA的调控作用,为标准化生产和可调控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757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5567.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VS2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构建生物传感器,其中生物传感器包括电极部分与探针部分,电极部分为GCE/AuNPs/Ab1/BSA,探针部分为VS2/AuNPs/PEI‑Fc,将待测液与电极部分混合孵育,PBS缓冲液洗涤后得到GCE/AuNPs/Ab1/BSA/SH;而后将其与电极部分混合孵育,PBS缓冲液洗涤后得到生物传感器GCE/AuNPs/Ab1/BSA/SH/Ab2/PEI‑Fc/AuNPs/VS2,将所得生物传感器置于PBS溶液中,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电信号测量,即可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该生物传感器的信号值与目标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本发明生物传感器检测灵敏度高,在0~1μg/mL的范围内,检测限低至1.1pg/mL,预测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958。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4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29176.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G01N21/31 , G01N21/78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花状二硫化钒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毒死蜱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方法基于花状二硫化钒,采用比色生物传感器以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毒死蜱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双模式的方法不仅可以拓宽毒死蜱的检测范围,还能够增强传感器的应用灵活度,可根据实际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采用纳米材料提升传感器检测性能,在比色检测中,检测范围为0~100μM,检测限低至0.52nM,预测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989;在电化学检测中,检测范围为0~1nM,检测限低至5.8fM,预测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993,实现对毒死蜱的高灵敏及可视化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777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92512.5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谷物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处理:取谷物或谷物制品作为样品,加入溶剂进行溶解/稀释、超声后,得到分析样品;(2)萃取:以分析样品为供体相,采用电膜萃取技术萃取分析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3)检测:萃取完成后,检测电膜萃取装置的接收相中赭曲霉毒素A的浓度。本发明可以直接应用于谷物及其制品中痕量赭曲霉毒素A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净化、富集和检测,无需对谷物及其制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并且整个前处理过程中仅消耗10μL的有机溶剂,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033286.8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杜仲胶提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提取杜仲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土壤采样,采集杜仲林下的腐殖质土,然后备用;S2:富集培养,将取自杜仲林下的土壤加入培养基中富集细菌、嗜热菌及真菌;S3:涂布分离,富集结束后取100μL菌液利用平板涂布法将菌进行分离;S4:活化培养,将分离纯化后的菌种放入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活化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活化组分;S5:测定降解率。本发明能够进行实时检测,而且能够提高检测样本,控制检测时间和温度,提高测定效率,通过优化酶活条件,能够检测到菌种提取的杜仲胶的最佳效率,从而提高杜仲胶的提取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