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76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31399.4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粗骨料强化评价方法及系统,涉及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包括:确定评价再生粗骨料强化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所述一级指标包括强化效果、应用效果、经济效益和强化效率;获取再生粗骨料强化前后的性能指标参数和应用效果参数,以及强化中的费用参数和产量参数;根据获取的参数,计算各二级指标及对应得分;将各一级指标得分按权重相加,得到再生粗骨料强化有效性评价得分;根据评价得分,确定再生粗骨料强化有效性等级。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再生粗骨料强化前后的各项指标,从多角度对再生粗骨料的强化方法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对指导再生粗骨料强化方法的选取有系统性的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97189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111347775.2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模拟系统、其真实度标定方法及装置,包括:驾驶模拟舱,所述驾驶模拟舱中设有驾驶模拟器;所述驾驶模拟器中设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虚拟场景投射模块、环境噪声和震动模拟模块、道路驾驶场景设计与运行模块以及车辆动态仿真模块连接;所述驾驶模拟器的输入模块还通过第一角度传感器与制动踏板连接,输入模块还通过第二角度传感器与油口踏板连接,输入模块还通过第三角度传感器与方向盘连接,输入模块还通过位移传感器与档位连接;所述驾驶模拟器的输出模块还与仪表盘连接。提升驾驶模拟系统对真实驾驶场景的仿真程度,为其服务于公路工程设计领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29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1328200.0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MA‑13沥青混合料VVTM体积设计方法。本发明采用基于振动压实(VVTM)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SMA‑13沥青混合料物理参数的测定、矿料级配的设计、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步骤。由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好、沥青用量少且操作简便。与Marshall法相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可大幅提升SMA‑13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低温变形能力仅略有降低;同时,采用体积设计配合比方法可进一步提升振动成型试件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并改善低温抗变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819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07081.1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招远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结合料稳定黄金尾矿混合料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黄金尾矿混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黄金尾矿200~260份、基体材料20~50份、激发剂20~40份、外加剂20~50份和抗裂材料1~15份;基体材料为工业渣粉、粉煤灰和硅灰组成的混合材料;抗裂材料包括钢渣粉和废弃风力发电扇叶提取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以黄金尾矿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添加多源固废制备形成的基体材料、激发剂、稳定剂组成无机结合料,使得混合料具备胶凝活性,从而形成一定的力学强度,同时对固废材料中有害离子实现有效固化。通过添加固废基抗裂材料,减少混合料的温缩应变和干缩应变,并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0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24540.7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具体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搅拌料箱、设置在搅拌料箱一端的下料箱,搅拌料箱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齿杆,齿杆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两个往复移动结构相互连接,且还与喷料组件连接;下料箱内设置有用于辅助落料的活塞结构,活塞结构与推料结构联动,推料结构滑动设置在搅拌料箱的一端。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能够提升聚氨酯混合料的施工工效,在聚氨酯混合料摊铺过程中进行一定量聚氨酯扩链剂的添加和拌和,可以大幅提高聚氨酯混合料强度形成速度,有效控制密实结构聚氨酯混合料养生过程中出现的体积膨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2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113085.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输送装置,具体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移动车,移动车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连接在轨道上,固定筒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设置在移动车上的动力机构可分离式的连接;固定筒的下方设置有传送结构,传送结构与固定筒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下料结构,靠近传送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搅动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输送装置,增加了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功效,在固化剂的二次拌合时,避免了聚氨酯沥青胶的快速凝固化,且不会因为搅拌不充分而影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功效,提高了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97761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910315003.7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面向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正向设计方法及应用,根据道路交通参数调查分析结果和设计使用年限,计算各设计指标对应的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根据道路所在地典型结构层初拟路面结构及各结构层厚度,初步拟定路面结构层动态模量和泊松比;根据确定的设计年限内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和初拟路面结构,计算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沥青路面材料设计指标,确定材料指标极值;根据确定的极值,确定路面材料,结合设置的路面结构,选定路面正向设计方案。本公开在满足设计年限内轴载作用次数而路面无结构性病害的前提下,增加可用于道路建设的路面材料范围,实现材料的最大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26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89198.4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料级配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路面结构,包括以下步骤:依次确定各档集料的最佳用量,相邻两档集料的用量确定方法为:确定相邻两档集料中细集料和粗集料的平均粒径比;当平均粒径比不大于设定值时,测量多个不同粗集料体积含量下的第一空隙指数,根据第一空隙指数确定边界效应模型,测量粗集料体积含量100%时的第二空隙指数,根据第二空隙指数确定无干涉效应模型,根据边界效应模型和无干涉效应模型确定最佳粗集料用量;当平均粒径比大于设定值时,测量多个不同粗集料含量下的CBR值,取CBR值最大时对应的粗集料体积含量作为最佳的粗集料用量,本发明设计方法得到的集料级配满足矿料间隙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5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48123.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超薄路面结构及实施工艺,属于交通工程运输技术领域。结构包括行车道和路肩,行车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路肩,行车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磨耗层、承重层和基层,其中,磨耗层与承重层之间设置有粘层,承重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本发明采用具有超强抗弯拉变形能力与细密稳态开裂性能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路面主要承力层,大幅减薄路面厚度,提高路面结构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早期损坏等问题,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成本,实现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共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98876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618997.1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提供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沥青与赤泥复合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方法,包括煤沥青与赤泥复合改性剂的制备;所述煤沥青与赤泥复合改性剂的制备采用的原料包括以下成分:煤沥青60~70份、赤泥20~30份、复合添加剂5~10份、抗老化剂1~5份、偶联剂溶液2~5份;还包括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所述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采用的原料包括以下成分:集料88~94份、矿粉2~5份、石油沥青2~4份、步骤S1中制备的煤沥青与赤泥复合改性剂3~6份。本发明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显著提高,有效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固废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