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1272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280393.1
申请日:2013-07-04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访问向量的内部威胁特征构建方法,利用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权限建立主体和客体资源权限关系层次化模型,进而用层次分析法和访问控制关系,构造主客体融合的层次化访问控制偏序结构≤V,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偏序结构≤V中节点的内部威胁指数进行量化评估,最后根据层次化访问控制结构≤V中节点和系统中的访问行为定义访问向量,并依据层次化访问控制结构≤V中节点威胁指数计算访问向量威胁权值。根据主客体融合的层次化访问控制偏序结构定义的访问向量将主体内部威胁特征和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相互关联,实现了主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的融合,并能标识系统中用户实时行为的威胁指数,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信息系统中内部行为的威胁识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31272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79692.3
申请日:2013-07-04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度强制访问的控制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RBAC设计系统组件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进而利用解析模块将所有系统组件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解析,合并为全面覆盖系统访问控制策略的访问控制规则集合;最后在访问控制规则集合的基础上反向构造访问规则主体和客体的层级偏序结构,从而设计了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化了在复杂信息系统中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的设计难度;利用访问控制规则集合反向构造访问规则主体和客体的层级偏序结构,保证了细粒度访问控制在实时系统中执行的有效性;在利用访问控制规则集合反向构造访问规则主体和客体的层级偏序结构以实现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访问控制策略设计阶段的策略冲突。
-
公开(公告)号:CN10150521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810232710.1
申请日:200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层映射的内部威胁模型建立方法,利用系统的访问控制关系定义的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控制权限建立偏序关系,通过偏序关系建立主体和客体的层次模型;根据主、客体的访问控制关系,建立主体层次模型和客体层次模型间的映射,形成一个从主体客体两方面全面描述系统内部威胁特征的分层量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主体和客体相关的内部威胁特征进行量化,通过主体模型和客体模型间的映射关系,将主体内部威胁特征和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相互关联,实现了主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的融合,这种融合实现对主、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的同时监测,使系统安全管理员可以从系统内部威胁实时评估检测数据中全面的观测系统内部威胁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内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01505216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232710.1
申请日:200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层映射的内部威胁模型建立方法,利用系统的访问控制关系定义的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控制权限建立偏序关系,通过偏序关系建立主体和客体的层次模型;根据主、客体的访问控制关系,建立主体层次模型和客体层次模型间的映射,形成一个从主体客体两方面全面描述系统内部威胁特征的分层量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主体和客体相关的内部威胁特征进行量化,通过主体模型和客体模型间的映射关系,将主体内部威胁特征和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相互关联,实现了主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的融合,这种融合实现对主、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的同时监测,使系统安全管理员可以从系统内部威胁实时评估检测数据中全面的观测系统内部威胁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内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0331272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80393.1
申请日:2013-07-04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访问向量的内部威胁特征构建方法,利用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权限建立主体和客体资源权限关系层次化模型,进而用层次分析法和访问控制关系,构造主客体融合的层次化访问控制偏序结构≤V,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偏序结构≤V中节点的内部威胁指数进行量化评估,最后根据层次化访问控制结构≤V中节点和系统中的访问行为定义访问向量,并依据层次化访问控制结构≤V中节点威胁指数计算访问向量威胁权值。根据主客体融合的层次化访问控制偏序结构定义的访问向量将主体内部威胁特征和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相互关联,实现了主客体内部威胁特征的融合,并能标识系统中用户实时行为的威胁指数,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信息系统中内部行为的威胁识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31272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279692.3
申请日:2013-07-04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度强制访问的控制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RBAC设计系统组件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进而利用解析模块将所有系统组件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解析,合并为全面覆盖系统访问控制策略的访问控制规则集合;最后在访问控制规则集合的基础上反向构造访问规则主体和客体的层级偏序结构,从而设计了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化了在复杂信息系统中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的设计难度;利用访问控制规则集合反向构造访问规则主体和客体的层级偏序结构,保证了细粒度访问控制在实时系统中执行的有效性;在利用访问控制规则集合反向构造访问规则主体和客体的层级偏序结构以实现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访问控制策略设计阶段的策略冲突。(56)对比文件万爱霞.“基于RBAC的信任域下动态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法研究”《.2010 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ACIIA) 》.2010,正文第237-240页.赵卫东.“基于角色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第34卷(第2期),正文第474-479页.
-
公开(公告)号:CN1184114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64647.3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可视化下的多路视频与三维场景拼接融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路视频与三维场景拼接融合方法,本发明通过层次包围盒结构对投影的三维场景进行空间划分,有效加速排除当前视角之外的物体。本发明将投影相机与包围盒关联,快速识别当前视区内的视频节点。为了快速筛选渲染对象,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启发式方法来构建BVH,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心—表面排序策略,该策略可以自适应地对场景进行有效划分,从而减少几何查询所需的计算量。本发明基于WebGL的多路视频投影融合系统设计旨在提供沉浸式视觉体验。保障所有视频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并符合当前的数据保护标准。在设计时考虑到未来的功能扩展或升级,确保系统的长期可维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66949.8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机动车碳排放测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机动车轨迹的行驶速度及驻留时间,进行机动车出行的行程划分;利用公开路网数据对轨迹数据做路网匹配,得到精确轨迹信息;应用微观碳排放测算模型对车辆行程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将行程轨迹碳排放归结至道路段,获得道路段层面的碳排放量。本发明充分挖掘机动车轨迹数据的出行特征,利用路网匹配获取高精准度的轨迹信息数据,进行碳排放的计算,为海量轨迹数据的信息处理,碳排放的精准测算碳排放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本发明所需的机动车行程轨迹数据获取简单,数据规模大;测算效率高,适合大批量轨迹数据的测算。
-
公开(公告)号:CN119892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40848.5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43/18 , H04B17/391 , H04B17/318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无线电监测的信号传输协议智能识别方法和装置,涉及无线电检测领域,用以改善信号协议识别的鲁棒性、泛用性和实用性。本发明对信号功率归一化处理后,基于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离散和连续的初分类,对离散类型,再基于信号的高次方谱特征和时频特征进行细分类,对连续类型,再基于信号的时频特征、高次方谱特征和自相关特征进行细分类。本发明提升了信号协议识别的鲁棒性、泛用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00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298971.3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码间差分与码并行的GPS弱信号捕获方法及系统,包括数字下变频模块、码合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多普勒剥离模块、数据折叠模块、逐级匹配相干模块、码间差分模块、多普勒补偿模块、逐级相干模块与逐级非相干模块、峰值判决模块、普勒搜索完成判断模块、多普勒调控模块和结果输出模块。本发明的基于码间差分与码并行的高轨GPS信号捕获方法,为导航接收机提供快捷、高效的捕获算法;采用码间差分算法避免了导航数据跳变对相干积分时长的影响,通过提高相干积分时长提高GPS信号的捕获灵敏度。本发明采用逐级相干与逐级非相干算法,实现了不同强度信号的快速捕获,缩短了导航接收机首次定位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