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规格高强韧管线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5960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1800.4

    申请日:2013-12-28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高强韧管线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低碳微合金钢生产技术领域。该钢板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C:0.05~0.10%,Si:0.10~0.45%,Mn:1.35~1.85%,P:≤0.020%,S:≤0.005%,Alt:0.01~0.05%,Nb:0.03~0.06%,V:0.03~0.06%,Ti:0.01~0.02%,Mo:0.0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其相应生产方法的主要特征为采用低温控轧替代加速冷却工艺:第二阶段开轧温度控制在800-850℃,终轧温度控制在660-720℃,轧后采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方式到室温。优点在于,所述的薄规格高强韧管线钢板在合理的成分设计下,采用低温控轧工艺替代加速冷却工艺,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和良好的板形,解决了薄规格管线钢中厚板的性能和板形控制难题。

    一种提高船板表面质量的二次除鳞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452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9390.2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一种提高船板表面质量的二次除鳞方法,属于板船体结构用钢技术领域,适用于双机架中厚板轧机在轧制过程二次除鳞。针对不同规格、不同工艺路线的船板选择不同的除鳞道次,通过合理选择二次除鳞的除鳞道次,控制船板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减少钢板表面缺陷,实现提高船板表面质量的目的。优点在于,最大程度提高轧后钢板表面质量,提高氧化铁皮致密性与均匀性。经过此项操作方法的实施,船板表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满足了船厂及船东对表面质量的要求,减少了船厂的后续处理,节约的成本。

    一种薄规格低焊接裂纹敏感性水电用钢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581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44423.9

    申请日:2012-07-13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低焊接裂纹敏感性水电用钢生产方法,属于低合金钢制造技术领域。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4~0.07%,Si:0.10~0.40%,Mn:1.10~1.60%,Ni:0.18~0.4%,Ti:0.01~0.02%,Mo≤0.30%,P≤0.012%,S≤0.006%,Nb≤0.03%,Cr≤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工艺为:将钢坯加热、高压水除磷、再结晶区粗轧和未再结晶区精轧、回火。优点在于,大大提高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既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又能获得优异的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一种薄规格高强韧管线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596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741800.4

    申请日:2013-12-28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高强韧管线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低碳微合金钢生产技术领域。该钢板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C:0.05~0.10%,Si:0.10~0.45%,Mn:1.35~1.85%,P:≤0.020%,S:≤0.005%,Alt:0.01~0.05%,Nb:0.03~0.06%,V:0.03~0.06%,Ti:0.01~0.02%,Mo:0.0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其相应生产方法的主要特征为采用低温控轧替代加速冷却工艺:第二阶段开轧温度控制在800-850℃,终轧温度控制在660-720℃,轧后采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方式到室温。优点在于,所述的薄规格高强韧管线钢板在合理的成分设计下,采用低温控轧工艺替代加速冷却工艺,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和良好的板形,解决了薄规格管线钢中厚板的性能和板形控制难题。

    一种中厚板双机架轧制负荷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614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395478.X

    申请日:2012-10-17

    Abstract: 一种中厚板双机架轧制负荷分配方法,属于中厚板轧制技术领域。以两座轧机轧制时间相同为目标,提高轧制节奏,通过分析钢板不同道次的轧制时间与道次时间以及转钢等影响因素,确定不同规格钢板粗轧和精轧的最佳道次数分配。进一步确定钢板待温厚度的确定原则:50mm以上规格钢板待温厚度与钢板厚度关系为1.92倍的关系,50mm及以下钢板待温厚度规格与钢板厚度为2.11倍的关系,波动幅度在均在±20m以内。本发明适用于多种规格钢板的生产安排,将轧制规程与钢板待温厚度分布联系起来考虑,便于轧钢生产直接应用。

    一种中厚板轧后快速冷却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43372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10320153.0

    申请日:2011-10-20

    Abstract: 一种中厚板轧后快速冷却的生产方法,属于于中厚板生产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将超快冷框架调整为300mm+h,使设备的上下喷嘴延长线的交叉点位于钢板中心线上;在实施超快速冷却时,根据钢板钢种、规格及需要达到的终冷温度、冷速设定冷却规程及参数;开启中喷、侧喷及空气吹扫,以除去钢板表面残余水提高冷却均匀性,然后启动UFC设备,缝隙喷嘴与双联喷嘴同时喷水对钢板进行冷却;根据钢的CCT曲线控制冷却速度及冷却终止点,厚度不同的钢板冷速为5-80℃/s,终冷温度450-800℃范围内控制。优点在于,通过控制钢板轧后的冷却过程,实现控制相变及组织,提高钢板强韧性的目的。

    一种提高热轧钢板控制冷却温度均匀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80514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10359346.7

    申请日:2011-11-13

    Abstract: 一种提高热轧钢板控制冷却温度均匀性的方法,属于中厚板控轧控冷技术领域。热轧后的钢板穿过控制冷却装置,控制冷却装置的冷却强度保持不变,将钢板划分为头部低温区、均匀温度区、尾部低温区三个区域,通过辊道速度的变化来控制钢板三个区域在冷却装置内的停留时间,实现均匀的终冷温度。优点在于,对供水阀门的响应时间要求不高,易于控制,可以实现在冷却区域较短的情况下的钢板头尾遮蔽,钢板的遮蔽平滑过渡,得到更为均匀的温度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