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8292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121475.X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车和设置在所检测车上的地震勘探仪与车载定位系统:检测车包括车本体和位于车本体一侧的震源组件、与震源组件同侧的第一接收传感器、不同侧的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震源组件的接地耦合点位于轨道板外侧的底座板上,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均连接有对应的传感器脚轮,各传感器脚轮均在底座板表面运行;检测车根据车载定位系统确定的路线运行;地震勘探仪用于接收震源组件在预设震源点激发地震波时发出的同步信号,以及接收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处理反馈。本发明旨在提升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7021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66062.2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隧道衬砌展开图裂损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隧道衬砌裂损区段拟分析区域全景展开图,并结合裂损病害深度学习模型与传统图像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冗余,高效准确地实现多尺度识别裂缝,深度学习在大尺度上实现裂损病害定位与提取,传统图像处理在小尺度上实现裂损病害参数提取,然后构建千米级隧道裂缝空间分布及参数展示模型。本发明能直观获取在千米级层面上三维空间内隧道衬砌裂损病害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与相关定量参数,如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所处里程位置、裂缝所处横断面位置等,为后续裂损病害具体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98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41025.8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D21/02 , G06T7/00 , G06V10/82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隧道裂缝静动态长期响应监测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隧道第一裂缝处的监测数据和图像数据,S2、将所述监测数据划分为静态响应数据、动态响应数据并根据时间顺序建立参数的数据集;S3、基于预先建立的数值模型,获取隧道的裂缝参数;S4、将所述裂缝参数输入预测模型获取预测后的隧道中其余裂缝的预测发展数据;S5、对所述预测发展数据进行展示。本发明解决了当前隧道裂缝监测技术普遍存在监测指标单一、监测周期短、耐久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应用范围有限以及智能化程度不足等问题,节省了人力的监测过程,极大的提升了监测效率,能够显著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623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61922.0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三维网格式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应变传感器包括基底层、表面封装层和被包裹于二者之间的石墨烯三维网格传感层,所述基底层与表面封装层通过网格传感层孔洞密封连接;所述石墨烯三维网格传感层由有机骨架及附着于其表面的石墨烯涂层组成。该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为:将有机骨架裁剪和预张拉采用隔离纸分隔出传感区域,然后均匀喷涂石墨烯溶液并烘干固化,重复2~4次,得石墨烯三维网络传感层,再依次连接导线、封装和参数测定,即得。该传感器基于三维网格传感层优异的机敏特性和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传感器量程小,对开裂或离缝前后轨道交通结构应变和变形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85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96882.1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对空监测系统确定病患区间,通过对车监测系统确定轨道不良区间,根据病患区间和轨道不良区间划分风险路段和病患路段,再通过对轨监测系统获取风险路段和病患路段的轨道动态响应数据,通过对地监测系统获取风险路段和病患路段的路基静动态响应及物态数据,便可基于轨道动态响应数据和路基静动态响应及物态数据计算无砟轨道路基服役性能的评价指标系数,从而根据评价指标系数得到无砟轨道路基对应的服役性能评价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无砟轨道路基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37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10532.1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73 , G06T7/00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螺栓松动角度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螺栓表面纹理标记物对螺栓表面角度进行定义;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模型的网络架构以及获取训练样本,进而基于训练样本以及设定的总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训练;在目标检测模型中引入角度监督损失函数;采集标记每个螺栓图像训练样本中每个螺栓对应的螺栓表面角度;待检测的螺栓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中得到每个螺栓的螺栓表面角度预测值,并与之前时刻或初始值进行比较得到螺栓松动角度值。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入深度学习以及增加角度信息输出,改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螺栓松动角度检测模型,实现螺栓松动的自动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以及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38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72995.6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86 , G06N3/1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轨桥系统动态响应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通过将车速和轨道不平顺样本输入到车‑轨‑桥系统耦合随机分布物理模型,得到对应的桥梁动态响应以及车‑轨‑桥系统的有效载荷,并提取车‑轨‑桥系统的总体刚度矩阵,进而构建训练样本集;构建考虑有效载荷的适应度函数,然后基于训练样本集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参数并进行训练,得到桥梁动态响应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桥梁动态响应预测模型进行桥梁动态响应预测。通过将车轨桥系统中的有效荷载引入到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实现了神经网络模型与车轨桥物理模型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08773.9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20/64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语义分割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利用编码器‑解码器模型进行点云语义分割,其中,编码器的每个编码层包括第一并行差异卷积模块和跨步并行差异卷积模块;跨步并行差异卷积模块包括第二并行差异卷积模块和降采样模块,第一并行差异卷积模块和第二并行差异卷积模块均包括拼接层以及并联的刚性KPConv卷积层、圆柱形卷积层和球顶椎体卷积层。本发明在编码层的卷积模块中采用不同卷积核点分布方式的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能够更好的学习点云数据的特征,提高了激光点云语义分割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9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43202.7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悬臂式振动能量俘获装置和传感装置。悬臂式振动能量俘获装置包括基座、压电组件、第一放大组件和第二放大组件。压电组件包括压电块,所述压电块连接所述基座;第一放大组件包括移动块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地连接所述移动块和所述压电块;第二放大组件包括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在第一连接点转动地连接所述基座,在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移动块。在所述悬臂梁相对所述基座摆动时,带动所述移动块移动,所述移动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拉伸或压缩所述压电块,通过两次作用力的放大,有效提高了悬臂式振动能量俘获装置的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277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37528.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E04C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竹外约束支撑管混凝土柱,包括外约束支撑管以及内部浇筑的混凝土,所述外约束支撑管以节段形式拼接固定,其相邻节段之间设有竹节钢筋于管内,每个外约束支撑管节段的内部设有整体填充块,所述混凝土浇筑于整体填充块外表面与外约束支撑管内壁之间的空腔内,所述整体填充块侧表面和外约束支撑管内壁之间的混凝土为竹筒空心结构,所述外约束支撑管相邻节段间的混凝土与竹节钢筋共同组成竹节实心结构。本发明的仿竹外约束支撑管混凝土柱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较轻的结构自重,同时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利用固体废弃物,减少混凝土使用量,免模具浇筑混凝土,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践行绿色建筑的理念,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