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导管自动提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0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62083.6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导管自动提升装置及方法,包括提升机、导管固定装置控制器及混凝土面高度测量装置,所述提升机由自动升降机、夹取机构、旋转盘组成,所述夹取机构通过连接臂Ⅰ与旋转盘相连,所述自动升降机上设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上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漏斗的机械支架,所述混凝土面高度测量装置由液体压力传感器与超声波检测装置组成。本发明通过分析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方量与桩身直径预设自动升降机提升速度,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检测装置判断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高度,从而对提升速度进行自动调节,可以在水下砼灌注时匀速平稳的提升导管,控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

    一种边(滑)坡智能预警锚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1893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49760.4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滑)坡智能预警锚索装置及方法,所述预埋头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层内部,所述预埋头上方设置有检测法兰,所述检测法兰与预埋头球铰连接,所述检测法兰与预制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法兰固定连接锚链固定柱,所述锚链固定柱下部设有安装若干限位法兰,各限位法兰之间安装轴承,锚链固定柱上部设置用于穿锚链的过孔。本发明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智能预警器,可以实时的对此锚索装置所承受的拉力进行实时的检测,通过在限位法兰之间设置轴承,可以在捆绑锚链时,将原有的滑动摩擦力转变成滚动摩擦力,可以方便快捷的对锚链进行拉紧固定,操作便捷。

    一种膨胀土填筑的公路路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681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446865.5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土填筑的公路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地基上方施作膨胀土填筑层;在膨胀土填筑层上方填筑碎石填料以施作过渡层;在过渡层上表面施作加筋层,加筋层由土工格栅以及位于土工格栅上方的填料所组成;在加筋层上表面铺设一土工膜,并于土工膜上方填筑施作非膨胀土填筑层。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膨胀土填筑层和加筋层之间施工过渡层,减小了膨胀土在膨胀过程中土工格栅受到的拉力,在膨胀土发生不均匀膨胀时可防止路面开裂与破损,且将土工膜设置在加筋层的表面可有效防止膨胀土发生膨胀导致土工膜被撕裂,同时既有效解决了工程中大量膨胀性渣土堆放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填筑路基的填料来源问题,其环境与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边(滑)坡智能预警锚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189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010149760.4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滑)坡智能预警锚索装置及方法,所述预埋头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层内部,所述预埋头上方设置有检测法兰,所述检测法兰与预埋头球铰连接,所述检测法兰与预制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法兰固定连接锚链固定柱,所述锚链固定柱下部设有安装若干限位法兰,各限位法兰之间安装轴承,锚链固定柱上部设置用于穿锚链的过孔。本发明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智能预警器,可以实时的对此锚索装置所承受的拉力进行实时的检测,通过在限位法兰之间设置轴承,可以在捆绑锚链时,将原有的滑动摩擦力转变成滚动摩擦力,可以方便快捷的对锚链进行拉紧固定,操作便捷。

    一种膨胀土填筑的公路路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681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811446865.5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土填筑的公路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地基上方施作膨胀土填筑层;在膨胀土填筑层上方填筑碎石填料以施作过渡层;在过渡层上表面施作加筋层,加筋层由土工格栅以及位于土工格栅上方的填料所组成;在加筋层上表面铺设一土工膜,并于土工膜上方填筑施作非膨胀土填筑层。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膨胀土填筑层和加筋层之间施工过渡层,减小了膨胀土在膨胀过程中土工格栅受到的拉力,在膨胀土发生不均匀膨胀时可防止路面开裂与破损,且将土工膜设置在加筋层的表面可有效防止膨胀土发生膨胀导致土工膜被撕裂,同时既有效解决了工程中大量膨胀性渣土堆放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填筑路基的填料来源问题,其环境与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盾构隧道环外注浆堵漏加固的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275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61646.0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环外注浆堵漏加固的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它包括模型箱、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液压千斤顶、弹性件、储浆罐、转轴、扇叶、储浆仓、定位支架、止浆阀、流量计、压力表,模型箱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框架,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中部上均为高强钢化玻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满足不同注浆数量、不同注浆角度、不同注浆深度和不同注浆间距的要求,调节千斤顶的不同顶出距离和分区分层压入两种不同的土体材料,可以模拟在不均匀荷载和复杂地层作用下的不利工况;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环向裂缝的设计,配合储水槽可以有效的对注浆堵漏的效果进行评价。

    车辆-轨道-隧道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方法、装置及储存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9431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82435.6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轨道‑隧道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方法、装置及储存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垂向耦合振动频域分析模型,求解车辆系统动导纳、钢轨动导纳、接触弹簧动导纳;通过结合轨道不平顺求解轮轨动态作用力,进而求解车辆‑轨道‑隧道系统耦合振动频域响应。适用于车辆、轨道及隧道结构参数变化对车辆‑轨道‑隧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计算采用线性数学模型,运行速度快,效率与精度较高;能得到较真实的车辆‑轨道‑隧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响应,为轨道交通地下线设计和运营维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导管自动提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0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1162083.6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导管自动提升装置及方法,包括提升机、导管固定装置控制器及混凝土面高度测量装置,所述提升机由自动升降机、夹取机构、旋转盘组成,所述夹取机构通过连接臂Ⅰ与旋转盘相连,所述自动升降机上设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上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漏斗的机械支架,所述混凝土面高度测量装置由液体压力传感器与超声波检测装置组成。本发明通过分析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方量与桩身直径预设自动升降机提升速度,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检测装置判断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高度,从而对提升速度进行自动调节,可以在水下砼灌注时匀速平稳的提升导管,控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脱空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201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67504.2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脱空监测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包括支撑机构、壳体、动力机构、感应机构、固定机构和信号装置,支撑机构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设置动力机构,壳体下方设置有感应机构,感应机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感应机构产生的感应信号传递至信号装置,支撑机构使得装置使用时,整个装置可以悬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面不断上升,浇筑面接触活动块后将活动块向上抬起,直至活动块上表面接触凹槽上表面的感应器产生信号,信号装置显示信号,使得该装置可及时监控混凝土是否浇筑密实并将结果反馈到工作人员,相比人工检测更加精确且安全。

    一种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10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79126.3

    申请日:2024-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支护装置,包括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的上方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导轨一,所述导轨一固定连接在支撑导轨的内部,所述支撑导轨的上方设置有底座一,所述底座一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发明中,通过安装移动组件,在运输支护架到下一区域安装使用时,通过电机、齿轮和传动带等部件之间配合,可使凹形滚轮在支撑导轨内移动,同时在地面凹处安装第二导轨时,通过固定轴和铁链可将其安装在凹处,并且可顺利通过,避免在对下一区域使用支护架时,需要将其拆卸再运输,导致该过程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后续使用工作进展,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