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98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495952.5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酸轧生产工艺,属于无取向硅钢冷轧成型技术领域,该生产工艺在焊接前对焊缝预加热和焊接后对焊缝两次后加热,采用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组轧制,其压下率分别为35%‑45%、35%‑45%,30%‑36%,25%‑30%,1%‑10%,第一二冷轧机间、第二三冷轧机间、第三四冷轧机间、第四五冷轧机间的单位张力分别为120‑130KN/mm2、130‑140KN/mm2、150‑160KN/mm2和160‑180KN/mm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冷连轧的工艺进行改进优化,提高了薄规格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轧制效率,提高了同板差的合格率,降低了轧制的断带率和轧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82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1343104.1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氧搪瓷宽钢带及其生产方法,通过炼钢工艺改进,设计热轧低温终轧、低温卷取,以较大的冷轧压下率,经合适退火工艺处理后,控制晶内夹杂物类型及夹杂物大小,夹杂物主要是以MnS、AL2O3等为主,夹杂物颗粒大小控制在≤5μm以下,提高了基体的抗鳞爆性能,同时获得一定的加工变形性能与表面质量。本发明生产的抗鳞爆性能、密着力和力学性能良好的高氧搪瓷钢,其屈服强度为大于160MPa,抗拉强度达到300MPa以上,伸长度(A80)≥35%。采用本发明方法,即使不添加合金元素,炼钢按单联工艺路线,也能得到抗鳞爆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的搪瓷钢,有良好的降本增效能力和市场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5126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585681.7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低硅电工钢生产方法,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利用压型冷轧机对电工钢原料进行轧制,以将电工钢原料压薄,形成中间电工钢;利用整型冷轧机对中间电工钢进行轧制,以将中间电工钢压平,形成平整电工钢;利用立式退火炉对平整电工钢进行退火,得到电工钢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低碳低硅电工钢生产方法由于采用了利用整型冷轧机对中间电工钢进行轧制,以将中间电工钢压平,形成平整电工钢的步骤,所以能够对低碳低硅电工钢进行有效整型,整型效果好,提高平整度,保证板形良好,提升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60437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55820.2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设备及厚度控制方法,属于无取向硅钢冷轧成型技术领域,其中的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设备,包括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和双卷筒卷取机,所述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的每组冷轧机组上的中间辊的端部均设置有倒角,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的第一、二和三冷轧机组上的工作辊的端部均设置有倒角,且第一冷轧机组和第二冷轧机组的工作辊的倒角高度均大于第三冷轧机组的工作辊的倒角高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冷连轧设备的结构和冷连轧的工艺进行改进优化,保证了带钢纵向厚度的测量精度,提高了无取向硅钢带横向厚度的控制力,减小了钢带头尾厚度超差的长度,减轻了无取向硅钢带的边部减薄,提高了钢带纵向厚度合格率和横向厚度的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774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51348.X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处理线卷取机带头精确定位方法及其结构,包括以下步骤:(1)、驱动卷取机,使橡胶套筒软区停留在皮带助卷器咬入口;(2)、带钢的带头通过带头检测光栅的瞬间开始长度计量,带钢运行长度至少比带头检测光栅反射点到皮带助卷器咬入口的距离长30mm;(3)、带头与橡胶套筒软区在停止状态下接触;(4)、带钢与卷取机同步同线速度运行,卷取机投入速度附加给定值为0.15~0.25m/s,带头助卷一圈以后,卷取机建立穿带张力,完成自动穿带。该方法和结构的特点是橡胶套筒的软区与带头在皮带助卷器的咬入口静态接触,实现带头与软区的精确定位,与传统的动态带头定位相比,提高带头定位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稳定性,使问题简单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72875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664759.8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洪 , 赵和明 , 杨源华 , 舒昕 , 杨红来 , 王振基 , 金大华 , 彭冲 , 王婷华 , 江先海 , 叶宏勇 , 郭赞扬 , 马鹏飞 , 钟小杰 , 黄丽芳 , 夏雪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冲压成形的IF各向同性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IF各向同性钢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C:0.0012~0.0026%,Si:≤0.026%,Mn:0.28~0.52%,P:≤0.015%,S:≤0.010%,Al:0.042~0.082%,Ti:0.046~0.066%,N:≤0.003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IF各向同性钢在后续热轧、冷轧、连退、平整与拉挢生产工艺中,控制卷取温度580~620℃,冷轧压下率85~95%,退火温度708~742℃,平整延伸率1.0~2.0%+拉矫延伸率0.03~0.10%,获得表面粗糙度Ra为0.36~0.56µm,峰值数Pc≥126,硬度为95~110HV,塑性应变比r90值≥1.8,加工硬化指数n90值≥0.18,△r值≤0.20的IF各向同性钢。本发明实现了深冲园形构件,不产生制耳和拉毛缺陷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604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0555820.2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设备及厚度控制方法,属于无取向硅钢冷轧成型技术领域,其中的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设备,包括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和双卷筒卷取机,所述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的每组冷轧机组上的中间辊的端部均设置有倒角,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的第一、二和三冷轧机组上的工作辊的端部均设置有倒角,且第一冷轧机组和第二冷轧机组的工作辊的倒角高度均大于第三冷轧机组的工作辊的倒角高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冷连轧设备的结构和冷连轧的工艺进行改进优化,保证了带钢纵向厚度的测量精度,提高了无取向硅钢带横向厚度的控制力,减小了钢带头尾厚度超差的长度,减轻了无取向硅钢带的边部减薄,提高了钢带纵向厚度合格率和横向厚度的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56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13848.3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1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3/04 , B22D11/22 , B22D11/115 , B22D11/18 ,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冲钢65Mn‑Cr连铸板坯及控制中心偏析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冶炼过程吹氩制度及LF出钢温度、中间包过热度的协同控制,以及连铸恒拉速、结晶器弱冷、二冷弱冷、电磁搅拌与凝固末端轻压下等工艺的优化控制,形成了精冲钢中心偏析控制的关键工艺。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获得了理想的精冲钢连铸板坯低倍结果,铸坯中心偏析程度得到明显降低,精冲钢65Mn‑Cr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达到C类0.5级以下,铸坯质量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408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50232.6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D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中高牌号硅钢胶皮压入缺陷的方法,涉及硅钢生产工艺技术领域。该减少中高牌号硅钢胶皮压入缺陷的方法包括降低拉矫机的延伸率范围;降低拉矫机的矫直辊的插入深度值范围;降低拉矫机的两个弯曲辊的插入深度值范围。降低拉矫机的延伸率范围使得拉矫机主要对硅钢起矫直的作用,由于硅钢在矫直前经过了酸洗,酸洗后的硅钢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大,降低拉矫机的矫直辊以及两个弯曲辊的插入深度值范围能够降低矫直辊和弯曲辊对硅钢板面的下压量,减小硅钢板面与拉矫机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工作辊表面的胶皮粘附在硅钢板面上从而消除胶粉的堆积,有效避免了硅钢表面出现缺陷,提高了硅钢的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60773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426748.3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扩孔性能的冷轧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成分:C:0.08%‑0.10%,Si:1.10%‑1.20%,Mn:1.90%‑2.10%,P:≤0.015%,S:≤0.004%,N:≤0.005%,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钢有以下优点:(1)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用于对强度和成形性能都具有较高要求的汽车零部件;(2)本发明钢通过设计简单的成分体系并合理控制工艺参数,使得成品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组成。本发明钢的抗拉强度大于780MPa,屈服强度较低,范围为Rp0.2=380MPa‑435MPa,总延伸率大于18%,屈强比小于0.5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