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直流充电通信智能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储存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43812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75388.5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直流充电通信智能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储存介质,属于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测试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测试任务消息时,获取所述测试任务消息中的测试工况参数;根据所述测试工况参数,生成所述测试工况参数对应的模拟外部环境数据并发送给待测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测试;获取终止测试数据;根据所述终止测试数据生成测试结果,通过所述测试结果判断测试是否通过。本专利提供一种电动车直流充电通信智能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储存介质,通过测试工程自动模拟直流充电桩不同工况下的通信行为,可通过参数化定义多种直流充电桩异常工况,使用智能化软件自动完成测试,高效便捷,测试覆盖度高。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的高压接触器独立诊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292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54323.8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的高压接触器独立诊断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及通信模块;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用于获取主正接触器和预充接触器的第二端和电池包的负极之间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电源模块和主负接触器的第二端之间的第二电流;处理模块用于获取主正接触器、预充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诊断结果、并将诊断结果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外接电压干扰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同时还实现了主正接触器和预充接触器与主负接触器的独立诊断,从而提高了电动车高压接触器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电池制备装置及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796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83443.X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制备装置及电池制备方法。该电池制备装置包括:进料组件;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盖和下压柱,上盖设置于进料组件的上方,在上盖靠近进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压柱,下压柱穿设于进料组件内;压制组件,压制组件包括保压件和承压柱,承压柱的上端抵接于压力可控设备,承压柱的下端穿过于保压件后抵接于上盖,压力可控设备通过承压柱驱动上模组件相对于进料组件移动,使下压柱能够抵压于待压接介质,保压件被配置为套设于进料组件的外部并能够相对于其滑动,使保压件的内壁抵接于上盖。该电池制备装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质量。

    一种电流传感器诊断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46231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37896.4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传感器诊断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整车高压上电时获取预充电高压电路中的电池电压与电容电压的电压差;通过所述电压差和所述预充电高压电路中的预充电阻阻值确定检测电流值;通过电流传感器采集的采样电流值与所述检测电流值对比以确定所述电流传感器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充电高压电路的电压差值和预充电阻阻值确定出检测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电流值,实现了电流传感器的电流值有效性诊断,提高了车辆中电流传感器电流采集的准确性,可增强车辆行驶安全。

    电极制备方法及电池
    9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4179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146178.X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制备方法及电池,电池正极由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制成电极膜粘附于集流体制成,提高了极片面密度,提升电极容量和极片稳定性,降低内阻。电极膜制备过程中粘结剂片晶拉伸取向粘附活性物质和导电剂,降低锂嵌入和脱出引起的活性物质的膨胀和收缩对极片的影响。电池负极由预锂化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制成浆料涂敷于集流体制成,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在粘结剂溶液中快速润湿、超细分散、均质,减少了浆料分散的溶剂用量,降低干燥能耗,缩短电极制程时间,提高了负极活性物质负载量。电池正极和负极可一体化设计,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存储。本发明的电极制备方法简单,借助现有设备完成生产制造,易于推广。

    电动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78142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76743.6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车载电池的正极绝缘电阻的第一绝缘电压和负极绝缘电阻的第二绝缘电压;根据第一绝缘电压和第二绝缘电压的大小,在正极绝缘电阻或负极绝缘电阻两端并联预设阻值的测量电阻;并联测量电阻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对正极绝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负极绝缘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采样,以确定正极绝缘电阻的第一估算电压和负极绝缘电阻的第二估算电压;根据第一绝缘电压、第二绝缘电压、测量电阻、第一估算电压和第二估算电压确定负极绝缘电阻和负极绝缘电阻。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样数据求稳态电压估算值,加快了采样速度,降低绝缘电阻的测量耗时。

    充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汽车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5321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85692.9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加热控制方法、装置、汽车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充电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以及车辆电池的电池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设备状态信息和电池状态信息分别确定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能力和所述车辆电池的当前受电能力;根据所述充电能力和所述当前受电能力控制所述车辆电池进行加热充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充电设备的充电能力和车辆电池的当前受电能力对车辆电池进行加热充电控制,减少车辆电池出现过加热问题,减少充电过程加热的电量损耗,提高了充电过程中的电能利用率。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980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369005.5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16 H01M4/0471 H01M4/362 H01M4/5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经过膨胀石墨预处理、配置前驱体悬浊液、前驱体制备、富硅材料制备,将富硅材料与其他锂电池负极碳材料充分混合,富硅材料占总质量的10%~30%,其他锂电池负极碳材料为人造石墨,经过球磨,便得到硅碳负极材料。该方法不使用硅粉作为硅源,一方面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硅在膨胀石墨层间的插入,从而保证膨胀石墨对硅的缓冲作用;而且该方法使用其他锂电池负极碳材料作为主要碳源,提高了材料的灵活性,并且降低成本,容易实现批量化,达到成本、性能的可控性。

    单级余热方式储氨供氨的后处理控制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272057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210220159.5

    申请日:2012-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Y02T10/24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级余热方式储氨供氨的后处理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单元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电磁阀、比例阀连接,压力传感器、耐压罐温度传感器、尾气入口温度传感器、NOX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信号输入端连接,防冻液输送管位于耐压罐内部部分呈现盘管分布,耐压罐内填充固体储氨材料,耐压罐温度传感器感应端插入固体储氨材料中,压力传感器感应端位于耐压罐内但不与固体储氨材料接触,空气过滤器通过还原气体输送管与还原剂导管连接,还原剂导管喷嘴端探入尾气进入管管内,比例阀位于还原气体输送管管路上,尾气入口温度传感器、NOX传感器的感应端探入尾气进入管管路内,尾气进入管连接SCR后处理器进气端,SCR后处理器出气端连接尾气排出管;其采用了活性材料、多孔材料以及粘结剂组成的组合物作为储氨和放氨的载体;提高了充放氨的效率,简化系统,提高可靠性,也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消除大规模工业推广应用的障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