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631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41125.X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构筑物技术领域,公开了柔性横向底梁,包括位于两个竖向支撑体之间的梁体,梁体由多个钢筋砼箱呈单列首尾相贴拼合而成,各个钢筋砼箱为中空型且内腔沿梁体纵向延伸,各个钢筋砼箱的内腔首尾相通形成柱形腔道,柱形腔道中穿设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均伸出柱形腔道并穿入对应支撑体中形成固接。梁体由多个钢筋砼箱构成,纵向某处发生沉降变形,钢筋砼箱沉陷,钢绞线保持顺直,依然能提供足够拉力维持整体的稳固,还不会对整体框架产生额外的附加拉力,还展示基于该柔性横向底梁的应用和施工方法以及半柔性半刚性棚洞框架,不仅提高了棚洞结构可靠度及施工便利性,更保障了棚洞运营期间的安全,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6328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311415.7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明 , 李邦国 , 袁松 , 赵见 , 周栓科 , 肖春红 , 徐益飞 , 李杰 , 王维高 , 祝嘉浩 , 李文华 , 亢捷 , 严波 , 田文 , 肖怡 , 胡唯哲 , 李渴 , 陈永高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模型的原始地形修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终端,该方法包括S1:获取道路路基模型,提取道路路基曲面,并根据道路路基曲面提取路基地形;S2:根据路基地形,采用扩大TIF边缘方法对曲面地形进行边缘修复,得到边缘修复后的路基地形;S3:将边缘修复后的路基地形与原始地形进行合并,覆盖并修复高程误差,得到初步修复后的地形;S4:进行道路交汇处地形是否需要精修的判断,若道路交汇处地形需要精修,则修改需要精修部分曲面,并返回执行S2;若道路交汇处地形不需要精修,则执行S5;S5:进行是否存在隧道的判断,若存在隧道,则计算隧道洞口确认位置,及进行隧道挖洞处理来修改地形,得到最终地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154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72101.6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泸州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滑桩预钻孔爆破开挖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沿抗滑桩截面轮廓线向下钻取多个周边孔,多个所述周边孔用于将桩周岩体和桩心岩体隔开;S2:在桩心岩体中部向下钻取多个微爆破孔;S3:向多个微爆破孔中埋置爆破物,并对桩心岩体进行爆破;S4:爆破后,取出渣土,形成桩孔,在桩孔处插入抗滑桩。采用本方案,施工方法简单易实施,可以有效保护降低坚硬岩石爆破振动和对桩周岩体的爆破损伤,当施工场地临近建筑物时,可采用膨胀剂爆破,进一步减弱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47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38392.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吊索桥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斜井施工;安装锚固体;安装主缆鞍;安装散缆鞍;安装缆固装置;安装主缆;安装缆索;主梁和吊索施工。无主塔悬索桥包括斜井、锚固结构、主缆、主梁和吊索,主梁架设于峡谷间;斜井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锚固装置与斜井结合设置,锚固装置固定于斜井前端;主缆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锚固结构;吊索一端连接主缆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用于悬固主梁。本发明充分利用峡谷两岸山体,在山体中设置锚固结构,利用山体来对悬索桥主缆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设置主塔架设,进一步的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7634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099052.1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桩荷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h型桩受力分解:将h型桩的荷载分解为后桩前侧土压力T21、前桩后侧土压力T22、前桩前侧土压力T3和后桩后侧土压力T1;2)、2)、将分解后的土压力单独进行分布形状分析:将土压力T21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2H12,0.2H12为后桩的锚固面至横梁的高度,将土压力T22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2h1,h1为前桩的悬臂高度,将前桩前侧土压力T3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矩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3h1,h1为前桩的受荷段高度。本发明所述计算方法直接提出了h型桩的荷载结构技术模型,可直接用于h型桩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260973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638401.1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透水路堑挡墙及施工方法,柔性透水路堑挡墙包括布置在支挡边坡外侧的墙体和与支挡边坡间隔一定距离布置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支挡边坡的坡脚之间设置有隔水垫层,墙体布置在隔水垫层上;支挡边坡内倾斜的布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深入至墙体内;所述墙体由骨架式钢筋石笼码砌而成;施工方法包括S1根据支挡边坡的布置走向,墙体纵向上分段施工;施工隔水垫层;S2施工排水管;S3搭建劲性骨架;S4在进行骨架内码砌钢筋石笼形成墙体;本发明的柔性透水路堑挡墙通过骨架式钢筋石笼码砌而成,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透水性更好,且石笼挡墙外观参差有序,视觉效果较好,也有利于后期绿化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52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87745.5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系统锚杆现场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若干种备选锚杆;所有的备选锚杆进行抗拔力实验,若不满足隧道相关规范的抗拔力要求,则直接淘汰;对通过抗拔力实验的锚杆进行分组;对每组锚杆进行周边围岩收敛监测;确定好使用的锚杆后,分为若干实验组,每个实验组进行锚杆间距实验,各组间的锚杆间距不同,选取最佳间距。采用本方案,通过建立系统锚杆的现场试验体系,可以确定各类型、长度的系统锚杆的实际支护效果,择优选择满足变形控制、造价最低的锚杆及其间距。这不仅满足了隧道支护要求,同时也达到了成本控制的需求,保证初期支护的稳定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同时该方法也简单易行,操作难度低,试验对比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187719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69977.2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的钢棚洞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倾覆的钢棚洞结构,包括立柱和横梁,还包括铰接座和阻尼组件;所述铰接座用于与棚洞底部的山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下端与铰接座铰接,使立柱可沿山体边坡方向转动;所述阻尼组件一端用于与山体铰接,所述阻尼组件另一端与棚洞结构内侧的立柱铰接。本发明在石冲击力大于立柱偏转力矩时立柱发生偏转,与此同时通过阻尼组件的阻尼对棚洞进行张拉而阻止立柱转动,从而吸收落石对棚洞的冲击以防止棚洞倾覆;因此本发明能够防止棚洞在使用中发生倾覆,以使抢通保通路段能够快速、安全地应用钢棚洞结构,从而确保山区道路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85118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22896.X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石堵塞道路抢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原路面上巨石的外侧码砌挡墙,所述挡墙沿原路面纵向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巨石布置在三角形的中心处;S2、挡墙码砌完成后,在挡墙内侧巨石的一侧进行第一次回填土石形成第一次回填土区,第一次回填土石完成后,在巨石的另一侧进行第二次回填土石形成第二次回填土区,所述第一次回填土区、第二次回填土区和巨石的顶部构成重机路;S3、在重机路上进行第三次回填土石形成第三次回填土区,所述第三次回填土区和巨石的顶部构成普通车通行便道。本发明所述抢通方法以堵塞道路的巨石为道路路基,填土施工形成新路面让车辆顺利通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5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09655.1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悬挑钢棚洞,包括缓冲层、拦石网、棚洞,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棚洞的顶板上,所述棚洞的顶部在远离山体的一端设置拦石网,还包括铰支座、阻尼弹簧和锚锭,所述棚洞的内侧梁通过阻尼弹簧与锚锭锚固,所述棚洞的底部为柱脚,所述柱脚安装铰支座。本发明优点是:避免传统棚洞被动“硬抗”落石冲击能量;消耗了冲击动能保护结构;将能量转化为棚洞自身照明所需的电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