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控制系统、方法及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700379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6739.5

    申请日:2015-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降低指针被引入使用者不希望的部分的概率的技术。本发明的显示控制系统基于指示设备的输出取得由指针指示的指示位置,在显示部上显示用户界面画面,用户界面画面在规定位置上显示图标,并且,用户界面画面显示指示指示位置的指针,在包括图标的引入区域存在指示位置的情况下,将指示位置引入图标内;该显示控制系统以在用于进行与同一功能相关的操作的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在显示部上排列的情况下,包含第一图标的第一引入区域和包含第二图标的第二引入区域存在于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之间的区域且相互邻接的方式,设定第一引入区域和第二引入区域。

    变速器壳
    1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9645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061237.4

    申请日:2017-01-25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壳包括:壁部;轴承部,其具有穿透所述壁部的通孔,使得动力传递轴插入到所述通孔中,所述轴承部从所述壁部以圆筒形突出;以及肋,其在与所述轴承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从所述壁部突出,所述肋具有弧形部。当从沿着所述轴承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壁部包括i)在由所述轴承部、所述肋的所述弧形部以及所述轴承部和所述肋的所述弧形部的两个公切线所包围的区域中的第一壁部,以及ii)在另一区域中的第二壁部;并且所述第一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轴承部的所述突出方向上偏移。

    变速器壳
    1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7932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018533.6

    申请日:2017-01-10

    Abstract: 变速器壳,其设置有:轴承部,其具有通孔,动力传递轴插入到所述通孔中;安装部,其具有配合表面,另一构件叠置在所述配合表面上;多个紧固部,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中;以及肋,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与所述紧固部之间。所述肋分别布置在所述轴承部与紧固部之间,所述紧固部不是所述多个紧固部之中最靠近所述轴承部的紧固部。

    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基板
    1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479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5231.9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基板。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基板包括:基板主体,其为多层基板;第一电路部,其包括在上述基板主体的第一表面安装的发热部件;第二电路部,其安装于上述基板主体的第一表面,且电压与上述第一电路部不同;绝缘区域,其形成于上述基板主体的第一表面,并将上述第一电路部与上述第二电路部之间绝缘;以及导热性材料的图案,其形成于上述基板主体的内层,在沿着与上述基板主体的第一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观察时,该导热性材料的图案在与上述绝缘区域重叠的区域延伸,并热连接于上述发热部件。

    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基板
    1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40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8845.2

    申请日:2015-07-01

    Inventor: 六浦圭太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基板包括:基板主体;电源生成部,其设置于基板主体,并具备接地端子;温度检测部,其设置于基板主体,对电力转换装置的开关元件的温度进行检测;驱动部,其设置于基板主体,生成驱动开关元件的驱动信号;以及接地电位部,其设置于基板主体,接地电位部包括:第一导体部,其从电源生成部的接地端子延伸到最初的分支部;第二导体部,其在最初的分支部分支并延伸到温度检测部,并在比最初的分支部靠下游处仅与温度检测部电连接;以及第三导体部,其在最初的分支部向与第二导体部不同的方向分支并延伸到驱动部。

    端子板
    1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39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5187.X

    申请日:2015-07-24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能够从外壳部件的外侧将线圈侧端子连接于逆变器侧布线部件的端子板。端子板(1)具备:螺纹件插入孔(2),其供从外壳部件(CS)的外侧朝向内侧插入的外螺纹部件(6)配置;线圈端子插入孔(4),其供线圈侧端子(9)插入;以及内螺纹件保持部(13)。第一端子(8)配置于线圈端子插入孔(4)与螺纹件插入孔(2)的交叉部(14),内螺纹件保持部(13)形成于比交叉部(14)更靠轴向内侧(XI),外螺纹部件在第一端子(8)的贯通孔(15)以及线圈侧端子(9)的贯通孔(16)贯通并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件(5),由此将线圈侧端子(9)固定于第一端子(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