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列车、轨道列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3730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60747.8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轨道列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其中,轨道列车动力系统包括主管理器、高压母线以及多个分别与高压母线连接的动力单元,相邻两个动力单元之间还设有开关;动力单元包括动力子系统、子管理器和牵引变流器,子管理器能够控制动力子系统和各牵引变流器的工作状态;主管理器分别与各子管理器信号连接,其可实时监测各动力子系统和牵引变流器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判断是否产生故障单元;当产生故障单元时,断开故障单元,主管理器能够确定动力组,故障单元位于动力组内,动力组内的各动力子系统的最大电压差不超过预设值,主管理器控制动力组内的各开关闭合。可有效的提升列车故障运行能力,提升列车运行性能。

    一种磁浮列车直线电机及一种磁浮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1277109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0168652.1

    申请日:2020-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直线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初级和次级,初级和次级之间留有气隙;气隙在非工作状态时具有第一间距,气隙在工作状态时具有第二间距;初级朝向次级一侧表面设置有导磁薄膜,导磁薄膜在厚度方向具有弹性,导磁薄膜的厚度大于第一间距且小于第二间距;导磁薄膜包括沿导磁薄膜表面交替分布的导磁基体和非导磁基体,导磁基体内填充有导磁材料;导磁基体覆盖初级朝向次级一侧表面的磁极,非导磁基体遮蔽相邻磁极之间的间隙。通过导磁薄膜可以减少气隙间距,提高整车系统驱动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浮列车,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一种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建模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094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78071.5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建模系统及方法,以提高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精度,该仿真建模系统包括:主回路模型及辅助供电系统模型;主回路模型包括依次相连的牵引变压器及牵引变流器模型,牵引变流器模型包括依次相连的四象限脉冲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牵引逆变器及牵引电机;四象限脉冲整流器中的各个开关电源模块采用IGBT特征化建模,牵引逆变器中的各个开关电源模块采用IGBT特征化建模;辅助供电系统模型包括依次相连的辅助电源设备及辅助用电设备,辅助电源设备包括直流供电环节及三相辅助逆变器,三相辅助逆变器中的各个开关电源模块采用IGBT特征化建模;辅助供电系统模型的直流供电环节通过中间直流环节提供直流电。

    一种双冗余受电弓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046635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733997.4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冗余受电弓控制电路,包括:扳键开关、紧急双刀开关、网络控制系统、升弓继电器和降弓继电器;扳键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扳键开关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与紧急双刀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相连,紧急双刀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与升弓继电器的输入端相连,紧急双刀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降弓继电器的输入端相连;网络控制系统与紧急双刀开关并联;升弓继电器的输出端和降弓继电器的输出端均与电源的负端相连或共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冗余受电弓控制电路,使得在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时可以利用紧急双刀开关实现正常的升弓操作或降弓操作,仍可以实现受电弓控制。

    列车高压系统故障定位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755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55913.3

    申请日:2020-04-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列车高压系统故障定位装置与方法,装置包括:第一电流检测部件、第二电流检测部件、电流采集模块以及分析模块;第一电流检测部件设置在列车第一待定位车厢的车顶高压母线处,用于采集列车第一待定位车厢的高压母线电流值;第二电流检测部件设置在列车第二待定位车厢的车顶高压母线处,用于采集列车第二待定位车厢的高压母线电流值;电流采集模块分别与第一电流检测部件和第二电流检测部件连接,获取第一电流检测部件和第二电流检测部件所采集的电流值,并传输给分析模块;分析模块从牵引变流器获取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电流检测部件和第二电流检测部件所采集的电流值以及第一故障信息,确定列车高压系统的接地故障点位置。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及其温湿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08209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916402.X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加湿系统,其中的加湿器、水箱、循环水泵和水加热器通过管路连接以形成加湿水循环路径;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在出气管路上串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换热器,水加热器和加湿器连接的管路上通过三通流量调节阀连通有换热管路,换热管路上依次连通有多个用于对出气管路进行温度调节的换热器,出气管路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温湿度检测装置。本发明通过多个换热器来实现气体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水加热器中的水既可以用于加湿器促进气体的增湿,又可以用于换热器对最终的进气温度及露点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有效提升了热量利用率,降低了能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平台。

    一种地下公交系统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52066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392339.5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公交系统,包括设在地面以下的隧道,铺设在隧道内的磁悬浮轨道,以及运行在磁悬浮轨道上的车体,所述车体为单厢结构,在隧道的上方且间隔一定距离设有隧道口,并在隧道口处设有地面站台,所述隧道内还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地面站台的下方,用于将车体提升至地面,使乘客在地面上下车,并在乘客上下车结束后,带动车体下移返回隧道中,使车体继续沿磁悬浮轨道运行。本发明隧道体积小,车体运行灵活,可以建设在建筑物密集区域,运行噪音低,并且车体可以上升至地面,使乘客在地面上下车,因此省略了地下站台的设置,降低了隧道的建设成本,也便于人们乘坐。

    一种智能列车系统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453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44441.8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列车系统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列车、车站及线路设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行为分析及实现其他应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模拟驾驶仿真系统及实现其他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列车自动驾驶、列车精准停车及实现其他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风险管控方式、物流供应链和加密数字客票的安全性;利用共享技术,优化旅客乘坐列车前后的交通服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列车系统实现方法,通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自动驾驶技术、区块链技术、共享技术应用于列车系统的设计,从而显著提高列车的智能化水平。

    一种列车回送系统、方法及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0667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93699.1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车回送系统、方法及列车,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触发装置、模式开关、信号转换系统和回送装置。触发装置用于当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模式开关;当模式开关被触发时,模式开关用于控制回送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或处于关闭状态;当回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回送装置和信号转换系统断开连接;当回送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回送装置和信号转换系统连接,动力列车通过气路传输气路信号作为控制指令,信号转换系统用于将气路信号转换为编码后的控制指令后传输给回送装置,动力列车为被回送列车提供动力。利用该系统,降低了列车回送时的工作量,提升了列车回送效率并且提升了列车回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