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23443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10110143.3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0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具有:外壳,其具有曲轴箱(14)而构成;吸气装置,其向燃烧室引导空气;漏气还原装置(90),其使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内的漏气回流到吸气装置中;和辅机(44),其安装在外壳上,辅助内燃机的动作,漏气还原装置(90)具备:新气供给配管(92),其用于向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引导来自吸气装置的空气,辅机(44)上形成从外壳的外部连通内部连通空间(60)的连通路(44f),在该连通路(44f)上连接有新气供给配管(92)。为此,提供可不使漏气还原装置复杂化而构成、且能够回避发动机的大型化的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0465423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410031620.8
申请日:2004-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汽缸头,在火花塞设置成倾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进一步减小其倾斜提高内燃机的输出和点火性能,同时实现内燃机轻量化。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内燃机(E)的汽缸头(21)上形成有:插入火花塞(30)的插入孔(31),所述火花塞具有临近燃烧室(27)的大致中央位置;第一轴承部(51),支承单一凸轮轴41的一端41a;汽缸头盖(22)通过密封部件(24)结合的结合面(23)。第一轴承部(51)位于平视与上述插入孔(31)重合的位置,而且在汽缸轴线方向(A1)上位于上述插入孔(31)与结合面(23)之间的位置,同时覆盖由汽缸头的侧壁(54)构成的端部(41a)的整个端面(41a1)。从轴方向(A2)上看,火花塞(30)或者活塞盖(56)位于与第一轴承部(51)重合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205945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96630.0
申请日:2007-1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9/02 , F02F7/00 , F16C35/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造对曲轴室内的润滑油进行确实密封的曲轴支承构造。该曲轴支承构造具备:与设于曲轴箱上的右轴承支承孔嵌合,旋转自由地支承曲轴的右球轴承;向背离右轴承支承孔的内面的方向弹性按压该右球轴承的外圈的轴承施力机构。其中,轴承施力机构由固定在曲轴箱上的弹簧承受构件和被该弹簧承受构件施力支承而与右球轴承的外圈卡合的弹簧施力构件构成,在形成有右轴承支承孔的曲轴箱的右侧壁部上设置有收纳轴承施力机构的收纳孔,该收纳孔的一端与轴承支承孔连通并配设有弹簧施力构件,在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固定弹簧承受构件,开口部被弹簧承受构件阻塞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756898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480005768.2
申请日:2004-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IPC: F01P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 , G05D23/1333
Abstract: 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的恒温器安装结构,其通过确保将该恒温器定位在安装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液通道的埋入式恒温器装置中、并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来控制冷却液的流动而能够保证高密封性,其中在壳体(20)中形成有横过冷却液入口通道(26)的恒温器室(25),冷却液入口通道(26)形成在该壳体(20)中,并且恒温器(50)插入该恒温器室(25)中。恒温器(50)包括在其外围壁中设有入口开口(52)和出口开口(53)的柱形阀体(51),并且开口(52)和(53)面对着冷却液入口通道(26)。通过使阀元件(61)沿着开口(52)和(53)往复运动而进行开口(52)和(53)的连通和切断。盖元件(30)通过支撑装配在形成于其中的凹槽的环形橡胶密封件(40)而覆盖恒温器室(25)并固定恒温器(50)。在该恒温器安装结构中,允许弹性密封件(40)的侧边缘伸出部分的内周拐角部分(42)和(43)抵靠着阀体(51)的外周端部(51a)和(51c),从而能够精确地定位并可靠地密封恒温器(50)。
-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8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580009476.4
申请日:2015-0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单元摆动发动机在后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单元摆动发动机的前部经连杆机构而支承于车身框架,制动力传递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布置以便将制动力传递至与后轮同轴配设的后轮制动器,在该自动二轮车中,连杆机构(18)具有:第1连杆(41),其连结于车身框架(F);以及第2连杆(42),其具有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该第1连杆(41)的发动机悬吊套筒部(42a),该第2连杆(42)连结于单元摆动发动机(UE),引导部件(52)保持在单元摆动发动机(UE)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制动力传递部件(50),该引导部件(52)安装于第2连杆(42)。由此,能够抑制制动力传递部件的摆动,能够实现制动力传递部件的周围的质量的集中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205945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710196630.0
申请日:2007-1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9/02 , F02F7/00 , F16C35/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造对曲轴室内的润滑油进行确实密封的曲轴支承构造。该曲轴支承构造具备:与设于曲轴箱上的右轴承支承孔嵌合,旋转自由地支承曲轴的右球轴承;向背离右轴承支承孔的内面的方向弹性按压该右球轴承的外圈的轴承施力机构。其中,轴承施力机构由固定在曲轴箱上的弹簧承受构件和被该弹簧承受构件施力支承而与右球轴承的外圈卡合的弹簧施力构件构成,在形成有右轴承支承孔的曲轴箱的右侧壁部上设置有收纳轴承施力机构的收纳孔,该收纳孔的一端与轴承支承孔连通并配设有弹簧施力构件,在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固定弹簧承受构件,开口部被弹簧承受构件阻塞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0417572C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510092366.7
申请日:2005-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3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在搭载发动机的车体框架前端可转向地支承转向手柄,且在至少覆盖发动机及车体框架的车体罩上设置乘车用坐位,同时,在该乘车用坐位及转向手柄之间配置有侧面看为大致U字状的腿部通过空间,在脚踏空间的最低部的下方确保可自由活用的充分的空间,提高设计自由度。具有节气门本体(50)、与发动机EA相连的吸气系统(48A)中的至少节气门本体(50)配置于腿部通过空间(72)的最低部(72a)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0368660C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480005768.2
申请日:2004-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IPC: F01P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 , G05D23/13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温器安装结构。在放置于内燃机的冷却液通道中的密封恒温器单元中包括恒温器(50),以控制冷却液的流动。壳体(20)设置有冷却液入口通道(26),恒温器室(25)形成为横过冷却液入口通道(26),并且恒温器(50)装配在恒温器室(25)中。恒温器阀体的入口开口(52)和出口开口(53)通向冷却液入口通道(26)。阀元件(61)可滑动地装配在阀体中。用于壳体(20)的盖(30)设置有环形槽(34),环形弹性密封件(40)装配在该环形槽(34)中。弹性密封件(40)具有由环形唇部(42)和环形脊部(43)限定的内拐角部分,并且该环形唇部和环形脊部被压靠在阀体(51)的环形周端部(51a,51c)上,从而精确并可靠地定位恒温器(50)。
-
公开(公告)号:CN100344865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410032567.3
申请日:2004-04-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0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气缸盖的排气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在内燃机(6)的气缸盖(41)上,将吸、排气阀(56、57)呈V字形打开的形状配置于内燃机(6)的顶部,与该排气阀(57)相接的排气口(55),从排气阀轴线方向、向与气缸轴线交叉方向的吸气阀(56)的相反方向弯曲,将排气系部件的安装法兰面形成于排气口的下游端;排气传感器,以相对于气缸轴线倾斜的状态,被配置在位于排气口上的所述安装法兰面的周围并位于该排气口的外侧,在气缸盖的顶部形成缸盖罩配合面部,并且在缸盖罩配合面部与排气口之间形成凹部,在凹部上形成排气传感器安装面。这是一种将排气传感器以被保护的状态安装在内燃机的气缸盖上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924307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610110143.3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0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具有:外壳,其具有曲轴箱(14)而构成;吸气装置,其向燃烧室引导空气;漏气还原装置(90),其使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内的漏气回流到吸气装置中;和辅机(44),其安装在外壳上,辅助内燃机的动作,漏气还原装置(90)具备:新气供给配管(92),其用于向外壳的内部连通空间(60)引导来自吸气装置的空气,辅机(44)上形成从外壳的外部连通内部连通空间(60)的连通路(44f),在该连通路(44f)上连接有新气供给配管(92)。为此,提供可不使漏气还原装置复杂化而构成、且能够回避发动机的大型化的内燃机的漏气通路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