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744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81443.2
申请日:2020-05-31
Applicant: 王军
Inventor: 王军
IPC: F02B41/02 , F02M25/022 , F02M25/03 , F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利用自由排气喷水增压作功的内燃蒸汽联合发动机,包括第一内燃缸,所述第一内燃缸上盖上设置有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二泄压阀通过第一排气管与蒸汽缸上盖上的内进气嘴连通,所述蒸汽缸外壁内部成型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内部靠近所述蒸汽缸内壁的一侧包裹有吸热片,所述蒸汽缸上盖和下盖上均设置有排汽阀门,所述排汽阀门连通有汽水分离器,所述汽水分离器和所述蓄热腔上设置有与三元催化器连通的第三排气管,所述汽水分离器通过回流管连接有水箱。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将内燃缸产生的高温废气输送到蒸汽缸,蒸汽缸做功时吸收高温废气中的热量,可以提高发动机热能利用效率,减少热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060987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710149203.0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为解决活塞四冲程内燃机存在的缺点,体积大,自身消耗动力,转数低,浪费动力的问题,为我国发动机尽快的实现升级换代,超过世界先进国家。发明研制了新型塞轮外燃机(活塞和动力轮组合),这是在现有活塞发动机基础上加以改进,把活塞式内燃机改成了外燃机,把活塞和动力轮组合到了一起,变成了外燃机。
-
公开(公告)号:CN104533604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410602374.0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F02B4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基于活塞膨胀机的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余热回收与利用领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及一套基于活塞膨胀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本系统可以回收发动机排气与冷却水中的废热,经由有机朗肯循环将其转化为机械能。与现有余热回收系统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将活塞膨胀机与活塞发动机进行集成,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发动机在排气过程和压缩过程上能量的消耗,由于无额外的发电机和其他能量转化装置,系统内能量传递损失小,且具有结构紧凑、增加额外组件少等优点,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669607.3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长沙世茂机械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义
IPC: F01C1/12 , F01C21/08 , F04C18/12 , F02B37/00 , F02B41/02 , F02B53/00 , F02B55/02 , F02G3/00 , B64F1/06 , B60T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 , Y02T10/144 , Y02T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相切分隔同步滚动规避无限行程活塞机构,包括缸体、左端盖、右端盖、至少一主动圆柱、至少一从动圆柱、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等结构。其活塞在缸体内360度旋转移动,另一个带有摆线规避槽且被缸体包络的圆柱在齿轮传动下于相切位置同步滚动,起到在环形缸内仅限活塞通过不许流体经过的分隔流体输入和输出端的作用,实现活塞单方向无限行程的流体驱动。其目的是免除传统活塞机构的固有缺陷并保留其优点,可运用到传统活塞机构能用到的大部份地方,达到简化结构、节能高效、加大功重比等目的,可广泛应用于无限行程活塞式蒸汽机、无限行程活塞蒸汽弹射器、无限行程活塞多极借力打力压缩机、无限行程活塞自动变速箱等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19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023706.X
申请日:2014-01-18
Applicant: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靳北彪
IPC: F02B4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热流平衡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本发明包括内燃机、气液分离器和排气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缸套蒸汽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排气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出口与排气蒸汽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排气蒸汽做功机构的工质出口经排气蒸汽冷凝器与所述缸套液体循环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气蒸汽做功机构对外输出动力,所述缸套蒸汽做功机构对外输出动力。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内燃机余热中的排气余热和冷却系统余热的统一利用,提高了内燃机余热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3360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02374.0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F02B4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基于活塞膨胀机的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余热回收与利用领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及一套基于活塞膨胀机的余热回收装置。本系统可以回收发动机排气与冷却水中的废热,经由有机朗肯循环将其转化为机械能。与现有余热回收系统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将活塞膨胀机与活塞发动机进行集成,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发动机在排气过程和压缩过程上能量的消耗,由于无额外的发电机和其他能量转化装置,系统内能量传递损失小,且具有结构紧凑、增加额外组件少等优点,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314671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21491.4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张绍新
Inventor: 张绍新
IPC: F02B4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助动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增压水泵、吸热管、汽轮机动力增助器、蒸汽外循环管道、冷却器、外水箱、水管和溢流管,水管设置在发动机的外表面上,水管的一端与外水箱相连,另一端与溢流管相连,增压水泵、吸热管以及汽轮机上均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增压水泵、吸热管以及汽轮机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汽轮机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外循环管道相连,汽轮机上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杆与动力增助器相连,动力增助器的输出轴与发动机的主传动轴相连,蒸汽外循环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器和溢流管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节省燃油、降低能耗,进一步增加了发动机的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365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14051.1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郭远军
Inventor: 郭远军
IPC: F02B4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41/04 , C10J3/20 , F01N5/02 , F01N2490/00 , F02B19/02 , F02B41/00 , F02B47/02 , F02B47/04 , F02B75/021 , F02G5/00 , F02G2260/00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储能热能动力机器,在内燃机缸盖上的排气道上设置气化器,气化器是在平行气流方向设置气化片,气化片上设置气孔,气化器底部设有工质入口,所述气化片间隙分布,所述气孔阵列分布在所述气化片上,储能腔设置在缸盖上,气化器连接储能腔,储能腔连接高压气阀,高压气阀设置在缸盖上,处于气缸体上方,所述储能腔的体积比内燃机气缸体积为1:1-3。增加的做功行程使得气缸体温度得到降温压缩比高;因经过冷却器和储液罐的过滤,排出的尾气比现有发动机环保;气缸体温度得到降温后排出的尾气经过冷却器和储液罐过滤无噪音;增加了一次做功行程,热能利用率提高20-95%;直接在排气道上进行热能利用不需要散热水箱。
-
-
公开(公告)号:CN101900027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10192935.6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4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双重压缩和双重膨胀过程的内燃机。一种内燃机包括压缩气缸、至少一个动力气缸、和膨胀气缸。压缩气缸的出口供给动力气缸的入口,动力气缸的出口供给膨胀气缸。压缩气缸和膨胀气缸以两冲程方式操作,动力气缸以四冲程方式操作,所述气缸中的全部共用共同曲轴。热可以从排气回收且引导给动力气缸的入口气体,从而增加总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