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70125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88934.2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23/02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中惯组器件状态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发射前控制系统惯组脉冲量监测参数内容及计算公式,通过计算遥测参数惯组脉冲量一定间隔秒内正、负两路脉冲量的增量,实现对控制系统惯组器件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结合固定的阈值判断惯组器件是否存在故障,当诊断出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运载火箭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实现简单。此项技术成功应用于运载火箭发射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782754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243289.9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B19/048
Abstract: 一种用于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控系统的冗余切换电路,主要由FPGA模块、单片机、切换继电器和手动切换开关组成:FPGA模块实现自动切换和以太网切换功能,以太网切换优先级高;单片机:接收以太网接口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给FPGA模块,同时接收来自FPGA模块的主从机工作状态,并实时显示;放大电路:接收FPGA模块的输出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继电器:接收放大电路的驱动信号,执行动作;手动开关:用于应急状态下有人参与的手动切换,手动切换的优先级最高。保证了测试发控系统输出无扰动,确保整个测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解决了通用测控设备可靠性低,难以保证火箭射前无人值守的难题,满足了运载火箭对地面测试发控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4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12717.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模型的航天装备故障树生成方法,属于航天可靠性技术领域;通过对多源异构信息进行解析,快速定位当前流程步骤,并在此基础上辅助用户获取操作细则、处置预案、设计机理、历史故障、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推送、知识伴随。本技术支持实时数据的在线监测、趋势预测与异常预警,在出现异常时通过获取排故知识、相关数据,并辅以用户输入的故障现象描述,实现故障归因、辅助排故;本发明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难以有效整合利用、文本数据搜索效率低、质量差以及排故知识挖潜不充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09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578946.1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马宗瑞 , 卢頔 , 王淑炜 , 王之平 , 刘巧珍 , 黄晨 , 白冰 , 张学英 , 张晨光 , 徐晨 , 岳玮 , 王晓林 , 吕明 , 赵心欣 , 李璨 , 王铭瑶 , 王芳 , 厉惟良 , 王跃川 , 辛若铭 , 何巍 , 牟宇 , 徐利杰 , 任月慧 , 虞洋 , 鲁畅 , 李皓伟 , 郗琦 , 边旭
IPC: G06F9/455
Abstract: 一种高可靠运载火箭国产虚拟化云平台系统,包括:数据处理虚拟机和测控服务虚拟机分别采集测发控设备输出的状态数据,测控服务虚拟机根据状态数据生成指令信息并回传给测发控设备,数据处理虚拟机和测控服务虚拟机分别按心跳监测周期接收服务监测模块发送的监测数据包,并按心跳监测周期反馈心跳响应信息给服务监测模块;服务监测模块若未收到任意某数据处理虚拟机和测控服务虚拟机反馈的心跳响应信息,则进行迁移处理。本发明能够提高运载火箭后端地面测发控系统计算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容灾能力,消除系统单点故障,整体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68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83626.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徐文晓 , 黄晨 , 卢頔 , 岳玮 , 张学英 , 刘洋 , 张颖 , 刘巧珍 , 张宏德 , 岳梦云 , 胡晓军 , 徐洪平 , 张智 , 刘观日 , 程大林 , 郭雷 , 岳晓飞 , 牟宇 , 何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实时网与以太网融合的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系统,面向箭上关键数据信息流采用TTE冗余实时网,具有确定性、实时性、高速性特点;面向地面大规模节点通信采用冗余以太网,具有稳定性、扩展性、兼容性特点。同时采用实时网+以太网混合网络制式,打通箭上与地面网络通信链路,在火箭测试控制流程中实现箭上到地面全链路测试数据的可靠传输;并通过全网监控管理及数据抓包模块实时呈现箭地网络拓扑及运行状态,对箭地通信数据进行抓包,供数据追溯查询及问题排查。本发明有效解决箭地网络制式不同造成转换环节多、测试效率降低的问题,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可追溯性,对未来箭地一体化智能化测发控系统发展具有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332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1119631.7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火箭发动机极性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形成的抖动平滑图像;拟合提取火箭发射喷管在去除由于摄像头移动而形成的抖动的平滑图像中的轮廓和特征点;得到火箭喷管的粗略位置;离线训练得到训练后的极性光流预测模型;对训练后的极性光流预测模型进行精简压缩得到可实时运行的极性判别光流模型;根据可实时运行的极性光流预测模型得到去除由于摄像头移动而形成的抖动的平滑图像的极性判别光流场;得到火箭喷管的运动光流,通过火箭喷管的运动光流对时间的积分得到火箭喷管的运动极性。本发明有效的提升了极性判别系统的运行速度、准确性及可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0827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083597.X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王淑炜 , 王晓林 , 王国辉 , 王之平 , 白冰 , 刘建忠 , 刘巧珍 , 卢頔 , 黄晨 , 赵心欣 , 韩雨桐 , 司群英 , 马忠辉 , 田玉蓉 , 程大林 , 任京涛
IPC: G05B9/03
Abstract: 一种基于SSPC的运载火箭高可靠冗余测控系统,包括中心控制板卡、健康管理总线、业务总线以及n个配电控制板卡,配电控制板卡通过业务总线接收具体的配电控制指令,执行配电动作,并将执行结果通过业务总线反馈给中心控制板卡。健康管理总线对各配电控制板卡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控,并将监控信息发送至中心控制板卡。中心控制板卡将具体的配电控制指令经由业务总线发送至相应的配电控制板卡,并对发生故障的配电控制板卡进行切换。本发明采用机内总线+配电控制板卡的架构形式,采用SSPC技术实现功能统一的配电控制板卡,在单板上进行统一的串联冗余控制设计,可实现通用测控系统对不同测控负载的高可靠供配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759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080503.3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录入多组原始测试数据;对多组原始测试数据进行时间对齐处理,生成多组原始测试数据的包络上、下线;输入需要诊断的测试数据;判断测试数据是否在包络上、下线的包络区域内,如果在包络区域内,则判定为合格,如果存在位于包络区域外的数据,则判定为故障。本发明根据运载火箭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系统的历史数据包络分析,有效解决了传统故障故障诊断方法的建模瓶颈,解决了传统故障树建模复杂且工作量大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8120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080547.6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H04L12/761 , H04L29/12 , H04L12/947 , H04L12/801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总控网的数据组播传输方法,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使每个组播数据源对应交换机上确定的组播地址,与每个组播数据源对应的数据读取终端能够从对应的组播地址读取数据,使得每一个组播都有确定的源和组播地址,从源到组播地址都是单一路径。应用本发明方法,极大降低了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总控网中交换机的CPU利用率和交换机硬件资源消耗率,减轻交换机的负担,避免了由于“泛洪‑剪枝”等机制导致在组播通信中存在资源消耗大、周期性泛洪、网络通信拥塞丢包等问题,对正常执行数据通信转发业务提供了保障,对运载火箭总控网系统组播应用的安全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在各运载型号上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739421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079914.0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5
Abstract: 基于PLC分路程控切换方式的电磁阀节能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节能供电电源、非节能供电电源、继电器机柜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外部发送的电磁阀加电指令并控制节能供电电源、非节能供电电源工作,接收继电器机柜模块发送的电磁阀状态并送至外部,节能供电电源通过继电器机柜模块对电磁阀进行供电,非节能供电电源通过继电器机柜模块对电磁阀进行供电,继电器机柜模块根据电磁阀加电指令控制节能供电电源、非节能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同时将电磁阀状态并送至控制模块。本发明节能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增加额外的设备或者元器件,同时采用产品化的通用电源设备进行供电,在显著提高节能电磁阀工作可靠性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跟研制风险。
-
-
-
-
-
-
-
-
-